APP下载

当代德国和平教育探究及启示

2009-09-05

世界教育信息 2009年7期
关键词:暴力和平冲突

张 坤

[摘 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开始重视和平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和平能力。文章从和平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和平教育的目的以及和平教育的内涵三个方面对当代德国和平教育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我国开展和平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德国 和平教育

一、当代德国和平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民族,德国人也有其独特品质和精神。德国给现代人类和世界历史的发展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既有正面的贡献,也有负面的巨大灾难。有人说,德国一面是天使,一面是恶魔;一面是迷人的田园风光和发达的工业科技,另一面则是纳粹法西斯的残忍暴行、战车隆隆;一而是为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作出伟大贡献,有流芳百世的康德、黑格尔、马克思、歌德、海涅等大家,另一面则是像希特勒这样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恶魔。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人从肮脏的战争所带来的可怕后果中醒悟,长久而痛苦的反思告诉他们,无论是死难的犹太人或是惨遭大屠杀的战俘,再或是德国人自己,人们在二十世纪初期所遭受的苦难,其根源就是侵略、暴力和战争。在德国,没有人会质疑1945年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对战犯的四项指控:阴谋策划实施威胁和平的犯罪;计划发动侵略战争的犯罪;实施战争的犯罪和反人类的犯罪。[1]

从恶战中清醒过来的德国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民族,不得不重新找回已经失落的民族认同感,重新定位自己的民族特征,催化民族文化的再生。[2]德国人对和平的渴望愈加强烈,为了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国际交流,采用非暴力手段解决冲突,尊重人权、民主和平等,和平教育在德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德国和平教育的发展首先植根于民族谅解以及人的思想转变。20世纪60年代末的德国和平教育在和平研究中的影响范围增大,人们越来越重视不平等的社会内部结构(结构暴力)及其引发的政治行为。在20世纪70年代初,和平教育被德国作为一个新的教育学思潮和方向建立起来,但是并没有取得想象中的成功。此外,在20世纪70年代产生的大量和平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材料显示,和平教育严重缺乏社会科学基础和实践经验。在德国和平教育理论探讨停滞不前的时候,和平教育的实践,即在预防暴力方面的学校教育领域却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的前半期,公开的和平政治探讨的高潮把和平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和平行为方面上。德国和平教育的实践在2000年前后集中在解决社会内部暴力方面,包括青少年暴力和武力反对外国人等,此外,公民冲突处理和研究在跨国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如今和平教育越来越多地被理解为全球学习的一部分,并在冲突解决能力的发展必要性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德国和平教育的实践工作在以下几个领域展开:幼儿园、中小学、专科学校和大学、校外青年工作、成人教育、居民自发组织、大众传媒和民间和平机构的培训。其中,中小学的和平教育内容最为丰富,同时也最具争议。中小学还设有学生争执调解项目,校外青年工作在和平教育领域主要是重视暴力预防措施的问题。大众传媒是和平教育实践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学校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广播、国际互联网和光盘等都是和平教育重要的传授方式。

中小学设有社会政治课,在大学设有和平教育学课程以及和平与冲突研究,在成人教育领域则以和平教育活动和研讨会为主要学习形式。除学校外,和平教育还把类似“战争墓地”(Kriegsgr?覿berst?覿tten)这样的战争纪念性场所作为和平教育的重要学习地点,目的是促使青少年通过对历史的讨论和反思,意识到自己肩上所背负的和平责任。

另外,学校的相关法律规定也高度重视和平思想的传播,如在2004年1月生效的《柏林学校法》第一章第一条表述如下:学校的任务包括,充分发挥有价值的物资,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判断力。其目的是使培养出来的人,有能力坚决抵制纳粹的意识形态和其它追求暴力统治的政治学说,有能力塑造建立在民主、和平、自由、人类尊严、男女平等基础上并与自然和环境和谐的国家社会生活。学校开设民族、国家与世界大战历史课以及世界政治学等课程等,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与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做斗争的思想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如安排“历史的见证人”到学校做报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座谈,观摩有关二战历史的电影等。[3]

二、德国和平教育的内涵

在德国,和平教育没有普遍一致的主题、内容和教学方法。由于对一些基本意义和基本条件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和平教育必然会引起更多的争论。德国的一些学生家长对和平教育持怀疑态度,中小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经常让专家也感到困惑和难以解答。核武器让学生们感到震惊和害怕。他们常会问“将会发生什么?”或“我们如何才能够逃离核武器?”这些问题很难回答。因而,一些教师不愿意在学校谈起这个话题。还有的教师觉得有责任和义务考虑这个问题,但常常不知道应该从何处开始以及使用什么样的教材和教学手段来解释这种问题。

总体来说,“和平教育应该有助于世界的改变。应当消除个人的暴力倾向,人们要揭露和消除在人际关系中,在所有的社会领域以及在整个国家范围中的暴力结构。”[4]和平研究,和平教育学以及和平教育的概念不可以混淆。“和平教育”是一般概念,它涉及和平的教与学,不应局限于学校教育体系。和平研究是指在学院或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同时要制订出“和平理论”专业的研究框架。和平教育学作为理论(和平与冲突研究)与实践(和平教育)的“中介”,通过理论教育和学习模式发展对个人、集体、国家和社会以及国际冲突与暴力起到一定作用。

对和平教育的理解,在德国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的定义是:和平教育是一个传授知识、能力和价值的过程,在这个教育过程中,青少年和成年人应该发生一个行为的转变。人们希望通过和平教育避免暴力和冲突,并能够和平地调解已经存在的冲突。另外,人们必须为和平创造必要的条件。此外,这个转变要发生在所有的层面上,包括人的内心、人与人之间、民族之间以及国际范围内。

三、德国和平教育的目的

在和平教育的目的方面,德国图宾根和平研究所(Institut fuer Friedensp?覿dagogik Tuebingen e.V.)的和平研究学者古格尔(Günter Gugel)和耶格(Uli J?覿ger)指出,和平教育包括和平能力的传授、和平能力的引导和掌握和平行为的能力。

1. 传授和平能力方面的知识

和平能力旨在使人们能够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能够适应发展,能够在关于冲突和暴力的探索与实践中有自己的分析和对策。和平能力首先是一种实际能力,其中还包括有关战争和暴力的原因知识。和平能力可以作为国际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在成人教育以及在基层学习团体中进行传授。没有这种实际能力就无法实现有效的和平教育。

2. 和平能力的引导

个人的和平能力包括自强和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平能力的中心环节是能够创造性地处理冲突事件,能够避免破坏性的后果。德国教育部的调查结果显示,社会能力(其中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冲突的能力)对于和平教育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对学生独立政治行为的教育和引导是和平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和平行为的目的影响地区、国家和国际层面上的政治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全球化和“地球村”的形成,跨国和平行为思想的意义越来越大,跨国和平行为包括国际学习方案和对危险区域的非武力干涉。

3. 和平教育的重点

当今的和平教育必须研究时代的关键性问题。要了解在个人、社会和国家范围内暴力和冲突产生的原因以及掌握处理暴力和冲突事件的能力。因此,当今德国和平教育的重点包括以下几点。[5]

(1)对暴力的探讨

对暴力的探讨涉及到结构暴力以及对待妇女、儿童和弱者的暴力。在这个研究角度下,生态环境问题,不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武力解决问题而造成的冲突也属于和平教育的范畴。

(2)对军队和军备的探讨

如今,冲突已经不再是通过军队武装就可以完全解决的。因此,对军队和军备的财政支出的研究和探讨是和平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3)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

欧洲一体化进程以及欧洲移民数量的增加需要一个文化的适应性和宽容态度。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扩展对外来移民的认同以及接受其他事物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视为和平教育的核心和实质。

(4)控制夸大的民族主义,建立新忠诚

对于和平能力的发展来说,民族身份的发展是必要的。人们学习多极忠诚是绝对必要的,其目的是使德国公民能够同时以德国人或者其他欧洲民族的身份生活。

(5)如何处理恐惧和攻击

和平教育要教授如何处理恐惧和攻击,这能够改变该领域中的一些观点并帮助发展适当的反应能力。

(6)掌握交际能力

如果人们不善于使用交际手段,那么暴力就会经常发生。能够使用交际策略作为冲突的解决办法或作为应对暴力的可能性手段,就相当于建立了一个非暴力的文化。

(7)“一个世界”意识的发展

和平教育应该协助消除生态环境、经济和政治安全问题上的欧洲中心论的观点,并发展全球化思想与行动的理念。

(8)对媒体的分析和处理

关于危机和战争以及生态环境的报道,在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日益发展的工业化转变时期都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会成为和平教育新的教学形式。

冲突调解能力是和平教育的目标和核心。和平教育应使人们学会能够建设性地处理冲突及争端,以避免军事或政治事件的扩大和升级,也就是说,使发生冲突和争执的双方重新和解并把这种能力运用在个人、社会和国际层面上。对此要求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包括:关于冲突的一般基本知识以及为了解决冲突而应具备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还包括个性、素质以及体质和精神方面的加强。

四、总结与启示

德国在和平教育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其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德国的和平教育注重培养人的批判性思维,注重培养能够理解多元文化的世界公民等。可以说,德国和平教育在理论思想的发展方面,在教学实践的手段和策略方面都为和平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为我国开展和平教育带来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1. 培养具有和平愿望及和平能力的人

世界和平依赖于个人和平处世的行为以及和平愿望,和平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使每个人身上具有的和平能力和潜力发挥出来,使个体在这样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下变得具有和平能力。通过培养人的和平性格,使人的本能,特别是欲望的本性得以训育和巩固,形成一种性格能力,使它们转化成为人的第二种本性,即精神和思想的本性。一个民族和国家性格特征也依赖于此,民族特征是一种素质和一种品质,也应该通过和平教育来实现和完成。

2. 重视国际理解教育,培养有道德的世界公民

自194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国际理解教育行动纲领以来,在联合国的大力倡导之下,世界各国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必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强,而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和方式也不断扩展,更加丰富多样化。

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世界公民,使其能够充分认识到人类应该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相互合作;能够承认各民族以及个人的生存方式与思维方式的不同,对这些不同要予以充分的认识、理解和尊重。这些合作意识的确立、理解和宽容态度的培养,以及学会关心、学会尊重等都必须通过切实的道德教育来实现。因此,和平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

3. 在各专业领域的教学中渗透和平教育思想

要注重开展深入广泛的和平教育,使和平教育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教育、地理教育和语文教育等成为我国全民教育的主要内容;与此同时,还需要通过大众传媒如展览、电视、音乐、出版物、和报刊杂志等方式对公民进行广泛而细致的和平教育。

参考文献:

[1] 李向前.苦难,是谁加给我们的?—欧洲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参观有感[J].中共党史研究,2008(2).

[2] E.Noelle-Neumann,R.Keocher.Die verletzte Nation. ?譈ber den Versuch der Deutschen,ihren Charakter zu ?覿ndern,Stuttgart,Deutsche Verlagesanstalt,1987.

[3] 刘向.看德国历史教科书如何“反纳粹”[J].环球,2005(7).

[4] Susanne Lin.Lexikalisches Stichwort“Friedenserziehung,1999.

[5] Günter Gugel,Uli J?覿ger.Frie-densp?覿dagogik und Friedenserziehung,1999.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责任编辑 张 鹤

猜你喜欢

暴力和平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反性别暴力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冲突管理
博弈·和平
暴力的班长
期盼和平
全面冲突管理的构建与应用
暴力和痛苦
“疆独”暴力袭击我驻外使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