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学生进入“不懂”的境界

2009-09-01田妹华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花材插花学习者

田妹华

一、背景描述:

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技术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在生产第一线服务的技术人才。这一独特的属性决定了其培养过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课最能体现人才培养的应用型特色。因此。实践课教学的研究被摆到了特别突出的位置。

二、教学设计:

操作策略学生认知教学水平学生活动

三、资源准备:

(一)基于Frontpage 2000制成的课件——“插花”。课件有五部分组成:

·精品欣赏·教师示范·你问我答·请您点评·我要留言

(二)花材、花泥、花器

四、教学过程:

(一)学生点击“插花”课件后,进入“精品欣赏”。媒体可陆续呈现54幅插花精品图,并配有主题与意境介绍。在作品艺术魅力的强烈感召下,学生的学习情绪渐渐进入亢奋状态,对学习插花产生紧迫的自我要求和内在动力。

(二)教师进行示范插花。视觉学习者可点击“教师示范”观看教师插花视频图像;视觉、听觉学习者可直接观摩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插花示范;活动学习者可模仿教师的示范进行插花。教师示范完毕,绝大多数学生自信弄懂了插花构图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跃跃欲试。

(教师了解:此时学生的“懂”仅仅是对插花知识的浅度理解,只能是记忆水平上的“懂”,并不能深刻理解插花内涵。)

(三)教师布置四个主题“对歌”“秋恋”“祝福”和“傲霜”。让学生任选一题,尝试插花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学生经过反复的模仿、比照、构思、失败和教师的点拨,体会到要插出一个好的作品,仅有记忆水平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他们提出了许多问题:

1我的作品“傲霜”构图很稳定。但缺乏生机,久看生厌,怎么办?

2线条是造型的最重要因素,但为什么我的作品配上线条后却无法点明主题?

3我的作品“对歌”没有焦点。怎么办?

4我想用三色等距配置来表达喜庆热闹、欢乐祥和,从而点明“祝福”的主题,但作品完成后,觉得没有韵律,怎么办?

5我用少量的冷色调花材构图,作品完成后,我发现缺乏局部、细微的变化,怎么办?

6配置填充花材时,我发现如果填充,作品显得太拥挤;如果不填,色彩又太单调,怎么办?

7我在“精品欣赏”中看到了一个用观叶植物作配置主题的作品。十分欣赏。插花时我选用了虞尾兰、鸭趾草等叶材并点缀了少量的花,但作品完成后,感到平淡无味,不知哪里出了问题?

8我喜欢冷色调花材。我的作品主题是“秋恋”。为了避免作品显得过于凝重,我又添加了一点暖色花材,以增加层次感和立体感。但是作品完成后。显得有点乱,请问怎么办?

(问题共有32个。学生经过尝试、实践和探索。发现了自己的“不懂”。希望教师能帮助他超越“不懂”。)

(四)“你问我答”链接了许多教师备课时贮存的模拟问答材料。根据学生提问的实际情况,教师把学生的问题分类、归纳和提炼,通过分析,指明问题症结所在。同时。教师还发现有些问答材料不在学生的兴奋点上,就及时调整,尽量使教的思路与学的思路合拍。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通过积极思考,逐步领会插花设计基本技法。学生“懂”了如何完成他的插花作品。

(教师理解:此时。教师的分析回答已把学生引领到“懂”,但这种“懂”尚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学生间相互点评插花作品。重点找出作品欠缺之处和无法看懂之处。接着,学生间合作讨论、交流研讨,共同完善插花作品。

(此时,教师着意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元认知意识,着力提升“懂”的档次。)

(六)点击“请您点评”,媒体播放视频“历届插花大师努力把学生往一条预设的思路上引,学生的思维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程度的束缚,缺乏独创性。要进一步发散学生思维,必须让他们提出更多的“不懂”。)

(五)作品完成后,学生自评,点明作品意境。然后,赛获奖作品精选”。面对大师们的作品,学生们眼睛更亮了、兴趣更浓了。教师引导学生着意于探索、猜想和发现,大胆质疑,提出有意义、有质量的问题。

(这样,教师在教会学生“懂”的同时,更让学生知道自己还有许多的“不懂”。)

(七)“我要留言”是一个可以交互的窗口,点击进入可以留言。学生把自己的问号写在留言板上。针对学生的留言,教师检索好供学生扩展阅读的相关资源。课后。学生可以选用这些资源,对“不懂”进行探索。

(至此。这次实践教学课进入佳境:有了对“不懂”的好奇,对“不懂”的求解,才会有融会贯通的“懂”。这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境界。)

五、案例总结:

我反复思考本次案例以及经历过的许多次教学实践,可以这样认为:学生不懂。教师首先应把他教懂。然后再把懂了的学生引领到发现“不懂”、超越“不懂”的境界。当学生茫然无绪、一筹莫展时。教师应帮助他解其惑,纾其困;当学生自以为是、浅尝辄止时,教师应敦促他破其满,反其骄;当学生眉头一皱、疑从心生时,教师应引领他质其理。释其疑。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引领学生超越已知想未知,超越已懂向不懂,这是现代教师应努力追求的一种新境界。

猜你喜欢

花材插花学习者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插花:母亲的摇篮 生命的启初
纸艺插花技术
讽刺插花欣赏
教你插一束靓丽花
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插花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