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应凸显“职业”特质

2009-09-01朱咏梅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师生制度

朱咏梅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人文精神的综合体现。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同普通高校校园文化一样。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构成。有别于普通高校校园文化的是它具有“职业”的特点,融进更多的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

一、物质文化建设体现职业特点。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在校园文化的结构层次中处于表层物化的维度。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包括校园环境、人文景观、学科专业、师资队伍以及各种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等。校园物质文化是学校长期建设的物质成果。也是师生智慧的收获与物化。高职院校进行物质文化建设,需要长远规划,整体实施。让学生在美景交融中体会和感悟一种理念、一种特色、一种人文精神。

1加强校史陈列室、学校科研成果展览厅、图书馆、实验室、实习基地等人文设施建设。通过校史资料记载和科研成果实物展示,生动形象地反映学校办学历程和科研成就:通过馆藏文献资源开发与利用,拓展师生的知识层面,陶冶师生的道德情操;通过实验实习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2加强教学环境布置,突出学科专业特色。除有名人画像、格言警句外,还有市场人才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业内成功人士的资料等,让学生从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感受专业特色,树立远大的理想。

3针对市场需求变化不断调整、修订高职教育学科专业与课程设置。根据国家行业组织制定职业能力标准和证书制度,突出学以致用、浅而实在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实用的专业知识。专业必修课基本覆盖所学专业需要的所有理论,深化学科内涵,注重学科知识吸收和重组。

4加强和重视教师专业发展,以适应科技发展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进行“双师素质”培训,使高职教师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熟悉职业岗位、职业要求和职业责任,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导师和引路人。

二、精神文化建设体现职业精神。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是教育理念与使命的高度概括和根本标志。在校园文化的结构层次中。处于深层文化的维度。校园精神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以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为载体表现出的学校师生共创和认同的价值观念,是学校师生长期创建、遵守、维护、完善并延续下来的一种文化积淀,它具有凝聚、激励、导向和保障的作用。对于办学历史不长的高职院校,要竭力打造出体现自身形象、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学校精神,基于市场经济的条件对高职教育的理念与使命、高职院校的定位与职能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探讨,提炼出以实践精神、创业精神、自立精神、协作精神、服务精神等为基本元素的高职院校精神。通过校徽、校训、校歌、校报、校刊、广播、电视、校网、墙报专栏等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媒体和手段加以传播与倡导、激励与鞭策,形成治学严谨的教风、刻苦钻研的学风。

三、制度文化建设体现职业规范。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制度文化是一所学院精神与办学理念的外在表现;制度文化是通过一系列制度规定来诠释文化内涵的,包括法律法规、校纪校规、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奖惩制度、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工作守则等。在做到依法治校、依制度治校的同时,提升管理制度的文化内涵,创新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讲求制度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操作性。让师生参与到制度建设中,适时地建立、修订和完善适应高职院校情况的管理制度,充分体现制度的公正性与公平性。通过制度文化的深化和渗透,逐步固化师生的自律、自省、自主、自勉、自励意识,形成良好的人格修养。

四、行为文化建设体现职业品位。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行为文化在校园文化的结构层次中,处于践行文化的维度。行为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习生活、文体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行为操守和文化品位,是办学理念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提高学生的行为管理、人文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结合起来,使职业价值与文化活动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完善。

1以学生社团为文化组织,创新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生动活泼的职业性实践活动。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心理健康节、食品艺术节、科技文化节、体育运动会、辩论赛、演讲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计算机组装大赛、数控技能大赛和社会服务活动,激发学生潜能,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习惯。

2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把第一课堂的教学与第二课堂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打破单纯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克服专业知识传授中的狭隘性,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当地著名企业家、商界精英及成功人士开办讲座,营造专业文化和科技文化氛围,让学生贴近经济社会,激发学生浓厚的职业兴趣。

3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组织外出参观、访问企业、挂职锻炼、顶岗实习等不同形式的活动,传授相关的职业知识、职业观念,将职业素质教育内容融入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职业养成教育,培养以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为主的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以适应企业、行业发展需求。

4加强实践环节和现场教学,淡化理论课与实训课的界限,把校园文化建设的触角延伸至校外,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以实现学校教育教学与生产实际的“无缝对接”,形成校园与社会互动,使企业文化、社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个性创新能力。

我们要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把校园文化建设有机地融合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通过校园文化的渗透,让学生不断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与对应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认同个人的职业选择,增强在未来职业岗位上建功立业的动机,增强发愤图强的创业竞争意识,自觉地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修正与完善自我,真正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师生制度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某些单位的制度
麻辣师生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