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价值实现

2009-08-24王雅贞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8期
关键词:价值实现心理疏导人文关怀

王雅贞

【摘 要】中学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较为注重以“管理”代替“服务”,在教育中缺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种注重“管理”而缺少“服务”的传统教育范示,导致教育的实效性受到严重影响,也容易出现师生之间关系的不和谐。文章在分析传统思想品德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缺失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营造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良好服务环境;引导中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独立个性;充分尊重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注重受教育者情感的需求与教育者情感投入的和谐统一等途径,把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贯穿于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整个过程,实现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价值。

【关键词】人文关怀 心理疏导 价值实现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表明我们党在新形势下的思想工作开始从“强化管理教育”向“服务”的转型。

“人文”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人文”与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等等密切相关。“人文”一词最早出自《易经》:“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是指以人为中心的各种文化现象的集中表现。可见,“人文”既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也是一个价值体系。而“人文关怀”则是指对人的尊严、人格、价值、命运的维护,以及对人的社会地位、需求、生存状态、生活条件的保障和关注等,人文关怀是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心理疏导”就是要遵循心理活动规律,通过解释、说明、沟通、理解、服务等方式,疏通人们的心理障碍。“疏导”不同于教导,也不同于指导。“疏导”不仅建立在对对象的尊重上,而且贴近对象的实际需求,服务于人的心理需要。“疏导”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人性审视,因而在实现这一功效方面具有更加现实的作用。

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需要和形势的变化,从单纯注重“管理”逐步转向既注重“管理”又注重“服务”。实质上,不管是人文关怀还是心理疏导,其核心是服务学生的需要,两者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都是服务学生成长和成才这个核心思想的。因此,在新形势下,深入探讨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在教育中的价值实现途径,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凝聚力和实效性。

二、传统思想品德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缺失

中学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被看成是提高学生成绩的辅助工具,而对其内涵中的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关注中学生终极追求的人文价值则重视不够。因此,这种以社会本位为主体的价值定位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思想品德教育自身所蕴涵的人文关怀价值。于是,思想品德教育成了一种异于受教育者内在需要的外在灌输,没有真正发挥其引导人生、服务成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以至造成现实中思想品德教育多方面的偏差和失误。

1.忽视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中学,教师与学生是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物质因素,两者的关系也是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最核心的关系。美国学者柯尔伯格和班杜拉等人曾提出自主主义德育理论,他们认为,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同是德育过程中的主体,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没有束缚、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即在心理自由的状态下接受道德教育,形成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认知能力。反观我国当前的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仍以规范式教育为主要特点,重规范轻人格,仍然是刻板的灌输、管理和训练,强制学生服从的传统式教育。这样的教育模式就像机器一样制造出规格相同的产品,培养出来的学生极为注重外在制约力对自己的制约作用,而较少以一种内省的方式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违背自己的原则或社会准则的真义。结果这种教育模式虽然能够简单明了地给予学生完整的基本理论知识,但也极大地造成学生独立意识、主体意识的缺乏,没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和理性思考,限制了人的全面进步和人的个性化发展,与关心人、服务人、尊重人的本质,张扬人的个性的人文关怀的基本思想格格不入。

2.忽视了中学生的自主选择。我们知道,教育者是知识和技能的授体,而受教育者是知识和技能的受体,教育是师生双方的共同行为,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主体在一定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下进行的自主活动。但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教育者总是把学生当作加工和制作的对象,把有关政策或文件规定等外在因素作为设定的思想品德教育目标和学生发展模式的标准,以此作为整个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并以之为准绳来检验和衡量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教育者总是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无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以独断的态度和注入的方式向学生灌输关于应该、必须、不许的信息和教条。学生几乎没有选择权,只有被选择、被决定和被加工的权利;教育者总是把学生当成一个消极防范的对象,以禁止、防堵作为立足点,通过强硬的纪律、严密的管理秩序、量化的评价手段和毫无情面的惩戒措施,严格地控制学生的行为和成长过程,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管理与被管理、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存有对抗性心理也就在所难免了。

3.忽视中学生的情感因素。长期以来,在许多教师的眼中,认为只要能把课本知识完整地灌输给学生就可以了,忽视了对学生的成长和思想品质素质的提高极为重要的情感教育,认识不到学生强烈的独立意向;忽视了中学生在情感上的需要及需要的不同层次;缺乏对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和品德生活中面临的关键问题的指导;缺乏激发学生情绪体验的手段和方法,否定了学生的感性生命。这当然无法激起学生的热情和品德情感,由于学生情感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极易产生消极的态度,从而引发消极、失望的情感体验,阻碍自身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以致在实际行动中缺乏情感动力,使中学思想品德教育难以唤起学生内心的认同和共鸣。

三、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价值实现的途径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存在注重“管理”而缺少“服务”的诸多弊病,导致教育的实效性受到严重影响,甚至越来越引起学生的逆反情绪。因此,从理论界到实践环节都在探索以服务育人为主体的新型思想品德教育范示。从根本上说,服务型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价值就是把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贯穿于思想品德教育的整个过程。因此,如何使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价值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得到实现,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1.营造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良好教育环境。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教育而言,学生是缴费上学。因此,学校和学生不是纯粹的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学生与学校之间形成一种契约关系,学生与教师、学校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学校要将管理学生变为服务学生,学校和教职工应成为服务者,从而形成特有的服务育人环境。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他们时刻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学校和老师提供等质的教育服务。因此,学校和教师要转变传统的“管理”观念,要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学生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我们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2.引导中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独立个性。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首先,思想品德教育要从中学生的需要出发,了解学生、尊重并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使之发挥出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新时期思想品德教育要纠正过去那种过分强化组织与管理、漠视甚至扼杀个人的虚空的集体主义,把个人作为历史的要求和归宿,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发展人的全面的素质。同时,又要反对个性培养的个人主义、个人的自由主义和标新立异。思想品德教育要让学生明白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与个性塑造不是等同的;要让学生明白社会、品德与个性塑造不是矛盾的。其次,在个性培养的过程中,思想品德教育首先要让受教育者正视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对自已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坦然接受现实的自我,根据自身的特点,克服消极个性,培养积极个性。特别是在个性塑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障碍,受到种种限制,这就要增强个人意志,培养其适应能力与承受能力。在个性培养的过程中,不仅要正视自己,还要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当代中学生都有着求知、求新、求真、求个性发展的鲜明特点,特别是自我意识的增强是一个非常突出的心理现象。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突出地表现为力量上的自信、人格上的自尊、精神上的自主。力量上的自信,使学生对自己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充满了信心,他们要求有更多的发言权,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解决各种问题和战胜各种困难;精神上的自主,使学生思想活跃,喜好思考。这些,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讲,他们的要求是不一致的,他们的思想千差万别。另外,由于各个学生的生理条件、家庭环境、社会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具体情况不同,在心理发展速度和面貌上也就不同,也形成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品德差异。因此,在思想品德教育中除了要对学生共性心理特点予以整体把握外,还要特别关注和尊重个性心理差异,研究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文关怀价值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

4.注重受教育者情感的需求与教育者情感的投入的和谐统一。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情感越是融洽,心理沟通越是微妙,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就越好,因为情感对人的行为具有近乎决定的作用,正如列宁指出的那样:“没有人的情感,就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是打开心灵的钥匙,要使思想品德教育行之有效,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就必须发挥情感的先导作用,加大我们的情感投资,充分发挥情感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最大可能地实现教育者的情感付出和受教育者情感需求的和谐统一,真正达到在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中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目的。因此,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实现情感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

总之,要真正把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运用于思想品德教育中,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方法,突显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的人文价值,树立服务育人思想,探索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价值实现途径,把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贯穿于思想品德教育的整个过程。

参考文献:

[1]王继雄,张涛.易经[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5.

[2]董小安.渗透人文关怀,构建有生命力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3]欧晓玲.学校管理中应适时倾注人文关怀[J].湖南教育(教育综合),2008,(03).

[4]高娟.中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J].吉林教育,2008,(9).

猜你喜欢

价值实现心理疏导人文关怀
传统媒体内容供给侧改革的三条路径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价值的实现
解析在高中语文教学下“微课”应用价值的实现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