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2009-08-21陈宝军
陈宝军
化学教学的目的,除了培养学生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外,还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多数学生学习成绩差与意志品质薄弱有关,如缺乏自觉性、坚韧性、果断性等。下面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出一点看法。
一、加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
初中生正处在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多数没有远大的理想。教学中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如利用化学变化中产生的各种特殊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化学的主动性。根据化学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的特点,利用某些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和生产生活实际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结合教学内容,适当介绍古今中外化学家的故事,特别是选编一些反映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化学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建设离不开化学,在心理上产生对化学学习的更高要求,逐步树立振兴中华而学好化学的远大理想,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二、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坚韧性
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离开困难,磨砺意志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当学生学习发生困难时,教师应积极启发诱导,通过学生自身的力量,使学生养成独立克服困难的习惯。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初中生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肯于独立钻研,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自信心,尤其是初三年级学生,他们能看懂的内容,不喜欢别人再讲,自己会做的题不愿轻易问别人。为此,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给他们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培养他们的坚韧性。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阅读一些化学发展史,使学生的意志品质从科学家们的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三、耐心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研究表明,人的动机有“趋避冲突”现象,“趋”是追求成功,“避”是回避失败。彼此间发生矛盾,构成内心障碍,使外部行动陷入欲做不能、欲罢不甘的状态,这是产生优柔寡断的心理原因,同时来自周围环境的压力也是产生优柔寡断的很重要因素。如在回答问题或板演时,由于过去未答好或出现错误而遭受同学的嘲笑,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产生想答而不敢答、想做而不敢做的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有想法不敢说出来,畏缩不前现象。因此,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最好不要着急作出评判,应该在积极地启发、诱导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鼓励学生丢掉“怕”字,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此外,在课下,对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和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逐步建立自信,一步步走向成功。
四、帮助学生克服片面的个性特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
学生的某些行动和消极情绪的产生,外因是来自家庭、社会中一些不良意志品质的影响,内因是学生未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片面个性特征,有的学生对自我弱点缺乏认识,在学习中对困难估计不足,认为自己一学就会,结果是一做就错,表现在看书不认真、思考不深刻。有的学生对自我优势缺乏认识,认为化学知识太深,自己学不好,表现在课堂上怕老师提问、怕板演,练习时不敢做题。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意志表现,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前者不仅在解题、提问等方面要有量的要求,还应在质上提出较高要求,使他们受到质的约束,而不敢草率从事;对于后者,先要求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简单题或回答显而易见的提问,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再在质上逐步提高要求。同时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内外规章制度,在讲、练、实验、检查等环节中引导学生自我锻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的自制力逐步得到发展。
总之,在教学中,积极钻研教学教法,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这种教学思路不仅可以让学生愉快地获取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