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三个措施

2009-08-21张晓芳

学周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

摘要:高等教育基本实现大众化后,提高民办高校教育质量已成为一项关键性的工作,而加强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又是保证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本文提出了民办高校应进一步强化教师主体地位,确定以教师为本的主导思想,进一步强化“目标”,力求教师培养目标符合本校实际,进一步强化各种机制,保证教师队伍建设的“三强化措施”落实到实处,以达到提高教育质量之目的。

关键词:高等教育质量 三强化措施 教师队伍建设

近几年来,民办高等教育飞速发展,规模持续扩大,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开始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这一进程中,民办高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引发出的问题是:无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教育质量都出现了滑坡趋势。为了保证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的教育质量,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

一、强化教师主体地位,确立以教师为本的思想

“为政之本,在于得人,兴校之本,在于得师。”有学校就有教师,教师是学校的主体,为此,必须进一步强化教师主体地位的观念。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已成为一种社会风尚。高校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培养高素质人才,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无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无论是名牌大学,还是普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要加强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首先,一定要强化教师主体地位的意识,充分认识到教师作为知识的载体,他们的学历结构、资历结构和能力结构,他们拥有的知识价值及具有的奉献精神,决定着高校是否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是影响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一定要牢固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思想,应努力为教师营造一个心情愉快的教学环境和工作氛围,并在分配、医疗、住房等待遇方面实行向教师倾斜的政策,最大限度地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再次,一定要增强“和谐校园”的观念,积极营造一个人人仰慕教师,依靠教师,以教师为本的校园人文环境,在充分考虑本校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办学层次和特色的前提下,从教育思想、教育行为、人际关系、舆论导向、校风、教风、学风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学术研究、学术讨论、科学研究,都要为教师创造条件,使其能在一个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环境下进行工作。

二、进一步强化“目标”意识,力求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符合本校实际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科技、教育文化水平差距很大,除教育部直属的重点高校和少数省属重点高校外,其它各类普通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都不在一个层面上,特别是民办高校,在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务结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等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因此,民办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摸清教师队伍“家底”,努力做到有的放矢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教师数量看,民办高校应以适应教学需要为前提,立足本校现有教师规模,适当增加专业教师数量,提高专业教师比重,逐步实现本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目标。从教师职称看,民办高校应根据专业建设和教学需要,积极采取措施,改善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争取有更多的教师能够晋升教授、副教授职务或其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从教师学历看,民办高校应客观地面对现实,通过各种方式改善教师的学历结构,一方面要稳定校内现有的高学历教师,进一步提升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学历层次,另一方面,也要有计划地吸收和引进一批高学历人才。要实现上述要求,民办高校就应结合本校实际,分层次、分步骤、分阶段地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三、进一步强化各种机制,使师资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 强化人才引进机制。目前,很多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都存在急需人才引进难,优秀人才留住难的“两难”问题。要确保教育质量,在强化人才引进机制方面,民办高校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强化人才观,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拥有一批优秀的、高水平的教学骨干和学术骨干教师,这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二是要按照“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原则,逐步实现教师资源共享。进行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的“招才借智”,首先,要走出国门引师。根据本校实际,与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同等层次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聘请客座教授来校讲学;其次,要“借船下海”。争取与国内相关的重点大学联谊,通过聘请教授、学者,定期、不定期或长期来校讲学,进行教学指导,以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本校的声誉和影响,最大限度地弥补师资不足,实现教师资源共享。

(二)强化师资培训机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学科、专业建设的调整和变化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教师的知识更新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尤为重要。民办高校要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就要做到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民办高校应加大培训力度,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首先,要实现教师队伍从学历补偿教育培训逐步向更新和拓展知识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培训方面的转变,实现教师培训主要依靠学校行为逐步向学校行为与个人参加培训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其次,要改进培训方式,立足国内,形式多样,突出以在职培训为主,脱产培训为辅的工作思路;第三,要突出培训的重点对象,确定培训以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方针,通过岗前培训、出国进修、国内访问及单科进修等多种方式,促进青年骨干教师过“五关”,即思想政治关、教学关、科研关、外语关和计算机关。同时,也要注意中老年教师的知识更新,要帮助公共课、基础课教师不断提高各种能力和教学水平;第四,要有经费保障,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报考在职和脱产博士、硕士研究生,支持教师进修学习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学费、培训费、资料费、调研费等方面有制度上的保障。

(三)强化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对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第一,在分配制度上,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要本着“强化岗位,以岗定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注重实绩,向高水平、高职称、高学历倾斜”的原则,充分发挥分配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在教师中拉开收入分配档次,对骨干教师和优秀拔尖人才给予政策性倾斜。第二,在教师职务评聘上,要鼓励冒尖,强化择优选拔人才工作。要重视教师的科研成果,也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及效果。对教师的教学既要有量的要求,也要有质的标准。对那些年纪轻且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较好并有较高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可以实行低职高聘制度;对那些40岁以下晋升为教授、30岁以下晋升为副教授的教师,应该实行奖励制度。第三,在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上,学校要想方设法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舍得出资购置现代化教学仪器与设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办公、管理的信息化及自动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质量:高校的生命线》[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

[2]贺东凡,《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若干问题》[J],《教育研究》,2002(2)

[3]睦依凡,《论培养“教授”》[J],《上海高等教育》,1996(4)

[4]任彦中,《邓小平人才思想与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J],《北京大学学报》,2001 (6)

作者简介:

张晓芳(1957-)女,陕西华县人,西安外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建设
转型期民办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百色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新时期基础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思路探究
关于黑龙江省农村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