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品德课综合与动态评价初探

2009-08-21郭济凯

学周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反思

郭济凯

摘要:思想品德课的评价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多元评价应成为今后评价学生的主要评价方式,同时,多元评价在运用中仍有现实中的掣肘。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综合与动态评价 反思

一、综合评价与动态评价的内涵

(一)综合评价与动态评价的含义

所谓综合评价,也就是多元评价,是指这种评价是综合的、多元的,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虑,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我们不能单凭“分数”的高低就轻易对一个学生做出不负责任的评价。所谓动态评价,也就是过程性评价,是指这种评价是动态的。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重视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转变,并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

(二)实施综合评价与动态评价的基本原则

1. 发展性原则,即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关注其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和提高,指引他们看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方向。因为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2. 全面性原则,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用所学的知识帮助自身在现实的生活中践行。因此,评价不能只针对学习成绩。

3. 情感性原则,“学习是一个辛苦的过程,但不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教师的“情感”应体谅到学生的付出和收获,同时,对学生的不足和缺点不责怪、不呵斥,对优秀的学生如此,对成绩差的学生也应如此。

二、综合评价、动态评价在实践中的运用

(一)课题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让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课题,经历从收集材料到呈现成果、进行社会探究的完整过程。评价的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评价的主体也是多元的。例如:八年级第一单元为“相亲相爱一家人”,这一内容我设计了如下四个“小课题”。

课题一:认识我的家

1. 我的家庭住址?

2. 我的家都有谁?

3. 他(她)们的年龄是多少?

4. 他(她)们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5. 你还了解多少?

课题二:请采访你们的父母,他们过去有什么高兴事儿?又有什么心酸?一起讨论一下,我们应如何为家庭、为父母添光彩?

课题三:你与父母相处得如何?你又希望如何与父母相处?

课题四:请你们研究一下,父母对我们有什么期望?我们应如何达到这些期望?

由学生自由结合,组建小组,利用一周的时间完成以上“小课题”。

通过这样的评价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不是通过一张试卷来评价。学生既了解了自己,又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有助于调整学习状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精神。

(二)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的主旨并不是人为的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运用分层评价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发展和进步。其基本方法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发展潜能,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当然分层是变化的、动态的,应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随时调整。在分层评价中要始终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为核心;分清各层次学生的不同特征,做到各有侧重;同时要有利于提高全体学生的水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考试评价

每学期都进行两次书面考试,考试重素质、重能力。试卷的设计从形式到具体内容都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和人性化,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除了书面考试外还要有实践活动,比如演讲比赛,通过这种实践活动的考核,对提高学生的演说能力和思辨能力是十分有效的,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对初中生来说,影响将是一生的。

通过实践,我认为关于思想品德课的学生评价,教师应从本校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并创造多种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并注意各种评价方法的整体组合和综合运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评价和动态发展性评价。

三、正确处理实践操作中的矛盾

(一)与升学考试的矛盾

当前升学考试仍是学生和家长注重的问题。我认为,一方面既然现状并未改变,就应为升学做好一定的准备;但另一方面绝不能因噎废食,不论从国家的教育大计来看还是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更要把多元的评价方式真正落到实处,让它生根、发芽。同时,建议通过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使这种矛盾得到缓解。

(二)与课程体系的矛盾

多元的评价过程比其传统的灌输式的授课方式效率低,能否将规定量的知识在规定的时间里教授给学生是一个重要问题。结合实践我认为不妨把教学任务分为“精读”和“泛读”。这样,在实践中会有较为充裕的时间来搞好学生的综合评价,同时,又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规定量的教学任务,避免了这一冲突。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课反思
“七化”构建学习小组追求高效思想品德课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策略研究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高职《园林规划设计》示范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