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09-08-17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孔乙己悲剧爱情

方 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

1.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

导人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为此,我经常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提出一个激起思维的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

例如,在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篇课文时候,我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数学算式“1+1=?”,并问同学们:“这个数学题的答案是多少?”同学们都齐声回答:“2”。然后老师继续引导,“这个数学题它的答案就是这么回事,这么唯一。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所遇到的一些事情的答案就不是这么单一了,那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就跟随着美国大实业家罗迦·费·因格一起去看一看他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认识的。”

像这样的引言设计新颖。用“1+1=?”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引入,能把复杂的问题,或者抽象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

又如,在学习《三国演义》的片段《杨修之死》时,先播放电视剧“桃园三结义”的片段,再请同学们结合学过的历史,来一个自我展示:说一说你所知道的三国故事。

像这样的导入,有学生感兴趣的电视剧入手,层层推进,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轻松的愉悦的氛围中,带着浓厚的阅读兴趣走进新课学习。

在讲《孔乙己》时先讲了这么一段话:“据鲁迅先生的朋友说,鲁迅先生对他的小说中的人物,最喜欢是孔乙己。鲁迅先生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他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你们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我们学完课文以后,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

这样不围绕课文内容本身,而借课题以外的与课文有关联的某些内容发问,巧设悬念,由远及近,引入新课,不仅过渡自然,而且所说的问题正是学习《孔乙己》的一些本质问题,即塑造孔乙己形象的创作方法和孔乙己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

此文的导入还可以这样设计。导入新课时可播放音乐作品,来渲染气氛,突出文章的主旋律。教《孔乙己》,未开讲首先播放乐曲《二泉映月》,凄婉的乐曲使同学们的神情立即严肃了起来,渐入课文的情景,仿佛置身于那个冷酷、麻木的世界。此时开讲,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是心灵的直接语言。”用这种语言可以尽情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使学生深深体味课文的情感。

总之,我们设计新课导入这一环节时应注意到———因文(教材、教学内容)而异,因人(学生与老师本人)而别,循情(学情及教学时机、气氛)而变,循需(教学目的)而发。真正做到“新”、“活”、“实”。

2.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

学习本身就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既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对学习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的做法是:

(l)重视运用教具、学具和电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课件。例如,同学们在朗读课文时,变换多样的朗读模式,可配乐读。例如,朗读冰心的《谈生命》,就配班德瑞乐队演奏的轻音乐《清晨》,朗诵诗歌《星星变奏曲》,配上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星空》。朗读,不再是一种枯燥的行为,而是美的享受,美的展示。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新型的语文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师生之间是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异性之间会产生微妙的感觉;文学作品和大众文化(影视、歌曲、杂志等)对爱情的渲染,更催化了他们对爱情的好奇与遐想,甚至有些学生已经初涉“爱河”。但“什么是爱情”,是需要人生的经历和“智慧”的积累,才能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这篇课文里,作为教育家,针对女儿提出的爱情问题,不惊讶,不呵斥,和风细雨,娓娓道来,我们能够体悟到他对女儿的深情和自己的爱情观。面对爱情,我们可以从这些智者那里获得启迪,我借助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这篇课文,引导学生借鉴他人的“生活的智慧”,好好思考与品味爱情的含义。教学中,我尽量多提供一些动人故事,少一些抽象的教条,来引导学生理解“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在此也可以讲一个关于青少年网恋的故事,帮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理解。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面不是动物的区别。

(3)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通过组织学生相互交流,通过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敬业与乐业》一文时,课文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然而,我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所讨论的问题比较复杂,我就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来把握讨论的深度,不必强求他们达到某种程度。设计此题意在激发学生的逆向思维和批评质疑能力,能辩证地理解人生问题。

3.巩固练习时提高学习兴趣

巩固练习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心理实验表明:学生经过近30分钟的紧张学习之后,注意力已经渡过了最佳时期。此时,学生易疲劳,学习兴趣降低,学困生的表现尤为明显。为了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除了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层次性和针对性以外,还要注意练习形式的设计,提出一些富有思考性的问题或创设一种情境。

例如,学了《孔乙己》,请同学们给这篇课文的题目,另外加上一个副标题,表达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或对孔乙己的认识,也可以是对课文的独特思考。

于是,同学们有了这样精彩的回答:

“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来概括,“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

“无望的社会造就了无望的人!”

学了《变色龙》一文后,让同学们表演课文的片段。这一游戏,把认识与表演紧密结合起来,活动热烈有趣,将课堂教学气氛推向了高潮。在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此可见,教学不仅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样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积极激发学生的情趣,必然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积极的鼓励,会心的微笑,殷切的期待,教师为学生创造的愉说、和谐的课堂气氛,必然会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条件,有利于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孔乙己悲剧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孔乙己(下)
孔乙己
画家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
不希望历史“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