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三谈

2009-08-17蔡文清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作文语文课堂

蔡文清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组合作学习正好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要。《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协作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无论是开展课堂内外的双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还是与语言技能有关的阅读活动、写作活动,都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或者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来完成。同时,教师既保持其教育责任,又尊重学生,和学生一起进步,教学相长,正是今天我们提倡并需要的语文课堂学习。充分利用教材,恰当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更凸显“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语文合作学习。

一、教师创设愉快的合作氛围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因此,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倦。”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学与玩”交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之前,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找一些有关春天的歌曲,摘录一些有关春天的优美词句,在上课之前去体验、去感受春天的美。在课堂上,教师步步引导学生去欣赏一幅幅春天画卷,与学生的亲身体验共鸣,使学生体会到春天的美。

二、小组合作学习事半功倍

对中学生来说,文言文的学习是相对乏味的,要使文言文的教学活跃起来,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作为突破口。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在准备过程中,由小组成员合作进行初读课文,通过工具书及注释扫清读音障碍,初步理解文章大意,找出难点,然后各小组讨论收集的疑难问题,或向教师请教解决。各小组还可以进行诵读比赛,看看哪一组的诵读较正确,语气较符合文章情感。教师当场点评打分,让学生形成一种竞争机制。实践证明,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是被动地复制或承受学习,而是积极地去选择,形成自己的知识经验,而且群体共同解决某个问题,学生会认为有一种安全感,成功的可能性大,会较有信心;在竞争中还能体验到一种被他人接受信任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小组合作也很精彩

传统的作文评改,教师往往耗费大量的心血,作文发下去学生只注重分数,很少有人仔细研读教师的评语,因而收效甚微。叶圣陶先生说过:“改与作者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因此,小组合作探究为基础的互评作文模式正突现这一点。它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多边交往中挖掘自身的潜能,张扬个性,从而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在学生评改之前,教师应做好示范,适时引导。如,印发两篇中等水平的文章,对其中的一篇将错别字、病句加上方框和横线并做修改,精彩的语句下边加上圈和点评,最后写上总评,以给学生做示范。另一篇文章让学生分小组当场试改,小组讨论哪些地方应该改,哪些地方写得精彩,要求各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及简评,最后,组长对习作做总结,写出本文的赏析感悟。教师始终在学生中间,帮助学生解决发现的问题。

教育学告诉我们,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语文能力是在学生的反复实践中掌握的。在小组合作互评作文中,一方面,让学生即席发表意见,谈论得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另一方面,教师对作文的点评可帮助学生分析得失、总结经验,使思维得到升华,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改善班级内的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生活技能为根本目的,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同时也对教师的素质、专业水平和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实践、探索、反思,更新教育理念,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作文语文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