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2009-08-17黄展图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学困生作文

黄展图

以前,我们初中语文教学的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以课本内容为主。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与国家要求的培养目标错位,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考试分数成为学习好坏的唯一评价标准,分数也是评价老师教学成绩的唯一依据。因此,教师为学生考出好成绩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课堂上学生是被动学习,显得沉闷,没有生气。这样,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智力发展,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是同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违背的。要使学生学好语文课就要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从而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精神陶冶与精神培育过程,这就必须改变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

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要求在课堂教学时,转换老师和学生的角色。由过去课堂教学以老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形成“多维互动”的和谐、温馨、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创设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创设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及课堂上同学生的对话,用恰当的表情及恰当的语言激励、抚慰学生是十分必要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综合素质评委余秋雨教授对选手和蔼可亲的表情,期待的眼神,鼓励的语言,创设了一个十分宽松、和谐的考核氛围。当一位歌手没有正确地答题时,余教授总是微笑着讲:“哎呀!你太紧张了,要不然,你一定能答出这个问题。不过,不要紧,我相信,你后边的比赛一定能够有好的表现。”几句温馨鼓励的话,使选手紧张羞怯、满含泪花的表情转化为微笑,并向余教授鞠躬表示感谢。余教授对选手如父母般的体贴、温馨、鼓励的语言是值得我们语文老师借鉴和学习的。我们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要多使用“你真棒!”“你的观点对老师和同学们都有启发!”等语言。即使学生回答的问题完全错了或根本回答不出,老师也应该和蔼可亲地进行安抚,使其摆脱尴尬的局面。一定要杜绝使用“你真笨!”“你太调皮捣蛋!”等有伤害学生人格和自尊心的语言。

教师的胸怀是学生是否敢于发表个人意见,使课堂充满活力,形成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的条件之一。一个班几十位学生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内向,有的外向,有的说话含蓄,有的说话直爽。特别是说话直爽的学生对老师教学提意见往往是不讲情面的。有一次,我正在讲课,一个姓张的学生给我提意见说:“黄老师,我总觉得你有时讲话啰嗦!”我微笑着回答:“谢谢你很直率地对我教学提出意见,你能否讲详细一点?”这位学生看我态度诚恳,就马上讲了些具体实例,我又问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补充,有几位同学也补充了一些具体事例。以后我在备课和讲课时尽量做到语言简练,抓住重点。过了两个月,我在课堂上征求同学有关的意见,学生的反映都比较好。

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幽默对话也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作用。在讲唐诗《泊秦淮》时,有个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白居易《长恨歌》里说唐玄宗后宫佳丽三千人,请问,这三千人有姓名吗?”我笑着回答:“你的钻研精神可嘉,哎呀!可惜我们都晚出生一千二百多年,要不然,我们和派出所一起到唐玄宗后宫查一下户口就清楚了。”有个学生接着说:“是啊!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到唐玄宗后宫去,但宫女们个个都不愿回答叫什么名字,还说这是皇帝的秘密!”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由于语文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上语文课郁闷、压抑的感觉转变为学语文钻研语文的兴趣。有些学生说:“过去一上语文课就盼下课,现在感到四十五分钟的语文课时间太短了,还不过瘾。”

二、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带动学生学语文的兴趣

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学校培养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语文老师应该重视的问题。在目前,以学生考试分数高低作为评价老师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还没有根本改变的状况下,老师往往从内心喜欢学习优秀的学生,经常给他们表扬嘉奖,而对学困生、调皮生给予过多的批评。这些都是同我们现在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相悖的。我从事多年语文教学实践中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应该以辨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学困生、调皮生。通过仔细观察,调查研究,从中发现学困生、调皮生身上的闪光点,抓住其闪光点因势利导进行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转化一人带动全班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初中第二册语文时,有位姓张的学生,上课不是睡觉就是左顾右盼和其他同学讲话,有时还用纸团抛向其他同学。我内心深处感到这位学生很调皮,但没有对他提出严厉批评。有一次课间休息,我突然听到教室里响起画眉鸟叫声。我向教室四周望了望,问周围的学生:“谁把画眉鸟带到教室?”有的同学一听就大笑起来,有个学生指了一下那位姓张的学生讲:“是他的口技表演!”我一了解才知道这位姓张的学生和他父亲都十分喜爱养鸟。课后,我找到这位姓张的学生,问他能否以《我的画眉鸟》为题写一篇作文。他高兴地答应了,过几天他把作文交给我,作文中对画眉鸟的形态,习性以及同与主人的感情都写得十分具体生动。我同他商量,把作文中的错别字和病句进行修改。在语文课上,让他宣读自己的作文,他绘声绘色的宣读,赢得同学们欢快的笑声。我对他进行了表扬,并称赞他的作文是一篇很棒的佳作。他十分激动,眼中满含热泪地讲:“这是我从小学至今第一次听到老师当众的表扬。”从此,这位学生改掉了不遵守课堂纪律的毛病,上课用心听讲,积极发言,写作也大有进步。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这位同学的转变,既带动了班上学困生、调皮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对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以讨论方式模仿美文,享受乐趣,增强兴趣

初中生由于生活的范围和生活阅历的限制,一接触到写作就感到不知从何处下笔,写出的作文是瘦骨嶙峋,干巴巴的,毫无色彩的“写实”或“杜撰”,更谈不上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谋篇布局,恰当的选材。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模仿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之一,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文学家、作家写的美文。在这些美文中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恰当选材,都是值得学习的。当然,模仿一篇美文写出自己有特色有个性的佳作,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必须对美文的篇章结构,中心思想,遣词造句等精到之处有充分的理解,才能模仿一篇佳作。

我在教初中第六册时,一次作文教学课上让学生模仿《回忆我的母亲》就是一次比较成功的作文教学课。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按照《回忆我的母亲》的谋篇布局,恰当选材,中心突出等写作特点,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写一个具体人物,可以写母亲、父亲、老师、同学……每个同学先拟好写作提纲,想好腹稿,在小组交流、评比,然后选出一个写得好的同学在班上发言。张茜茹同学《我的母亲》写得比较精彩,当叙述母亲对自己关心爱护时讲到:“有一次下雨,母亲到学校给我送伞。”她讲完后有个同学马上起来发言说:“张茜茹同学讲母亲到学校给她送伞似乎太平淡,能否讲一下过程。”张茜茹同学马上站起来讲:“我在上初中一年级的冬天,一天中午,天阴沉沉的,我从家里上学时走得匆忙,忘记带雨伞。最后一节课,天哗哗地下起大雨,放学时,我忐忑不安地走到教室门口,往校门口一望,妈妈冒着刺骨的寒风,左手撑着一把伞,右手拿着一把伞站在那里,寒风吹乱了妈妈的秀发。我快步奔向校门口,双手捧着妈妈冰凉的手,哽咽地喊了一声妈妈,从妈妈手中接过伞,同妈妈并肩走在回家的路上。”她讲完后,同学们争相发言。有个同学说:“我听了张茜茹同学的发言,眼睛有些湿润了,刺骨的寒风,冰凉的手,体现了妈妈对女儿的无限关爱。”

讨论发言后的第二节课,学生们开始写作,经过四十五分钟,学生们都写上了一篇600多字的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文从字顺的好文章。

这样讨论式的模仿,有人可能会问,是否会出现百人一面,千人一腔,没有特点,没有个性的作文。事实证明不会这样。因为一个初中生能够模仿写出一篇好文章,成就感很高。这样就增强了学习语文、学习写作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驱动力,学生除了认真学习语文课文外,还会主动地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大师、著名作家以及报纸杂志的文章。文学大师、作家们对同一题材的文章在篇章结构等方面是各不相同,千姿百态的,学生会逐渐达到博采众长,独创一家的效果。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语文课学困生作文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语文课文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