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2009-08-13曹灵宇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7期
关键词:笔者数学课堂教学

曹灵宇

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犹如一声春雷滚过,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仅教材方面来讲,笔者认为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在于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通过图画情景的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充分提供动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数学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有所进步,同时也使数学课堂教学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深刻领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1.正确定位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因此,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优秀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

在讲授旋转这部分内容时,有的教师反映这部分内容难教,如果把教学重点放在教学生画旋转图上,效果并不太好,学生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细细分析,问题主要出在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缺乏已有的生活经验,老师没有正确把握学生的认识水平上。笔者采取的是循序渐进的办法:先让学生拿两个形状大小一样的三角板绕一顶点旋转,然后让学生用透明的白纸蒙住书上例题中的三角形画一个三角形后练习旋转,再变换不同的旋转中心、变换不同的旋转角度、变换不同的图形,如四边形、圆等进行练习。通过这种练习,学生也明白怎样判定所画的旋转图是否正确,为后面的学习扫清了障碍,激发了学习这部分知识的热情。

又如,讲“正方体的表面展开”这一问题时,笔者让学生自己用六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硬纸板制作一个正方体纸盒,再用剪刀沿棱剪开,展成平面,然后再拼成正方体纸盒,学生对小正方形在平面中的位置与在正方体纸盒中的位置的对应关系有了感性的认识,以后再接触此类相似问题时自然就迎刃而解了。笔者还用“冠名权”的方式激励学生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学习知识。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2.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智力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之间的智力差异,而且,学生还存在差异性的发展。新课改理念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因材施教,分层设计目标,分层实施教育,培养出个性丰满的学生,让每一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的才华和兴趣,感受成功。传统教学,过多地强调知识、技能目标,而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因此,在备课的时候,笔者十分注意研究三维目标并积极加以落实。每堂课开始,学生给老师行注目礼时,笔者便要求每个学生在老师面前展示充分的自信。笔者还十分注意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进步和成功给予积极的评价,在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上,便对学生说:举手就是一百分,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如果哪位学生答错了,笔者会说:你行的,再好好想想。对较难一点的问题,还经常采用让学生上讲台讲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敢精神。

二、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数学

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情境中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时候,笔者是这样引入的:现有足够的2元和1元的钱,要将1张10元的钱换成2元和1元的零钞,问有多少种换法?同学们一下子兴奋起来,通过讨论,提出了这样的方案:设换二元的x张,换1元的y张,列方程2x+y=10,解这个方程的非负整数解有6种换法。这样,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学了“数据的收集”后,让每个学习小组写一份调查报告,学生兴趣很浓。有的调查“班级同学每月零花钱的使用情况”,有的调查“每个家庭每月塑料袋的使用情况”,有的调查“每个同学的叠被情况”。然后,专门用一课时在多媒体教室展示成果,学生热情很高,再也不认为数学是高深莫测的东西了。

三、增强学生自信,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参与能力

教学任务要靠教学过程来完成,要实现短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教学效果,关键是要优化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形成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的局面。

1.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人人都要动脑、动口、动手。在新教材的使用中,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摆正自己的位置,还学生以主人地位。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处理好师生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多给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

2.让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规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过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之上,让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感知——概括——应用去发现、掌握规律。这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能力的过程。如讲“多边形的内角和”时,笔者是这样处理的:请同学们探索过n边形的一个顶点能作多少条对角线;接着问,受此图形的启发,你能计算n边形的内角和吗?谁还能为我们发明一种计算n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学生很兴奋地以“发明家”的角色投入到对知识的探索中去。

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对学生应首先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这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乐于与他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对学生过早地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分享。

五、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于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笔者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之前尽早感受。如讲到“成功的机会”这一节时,可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彩票中奖率进行研究,比较各种形式的彩票中奖率的高低。学了“平移和旋转”后,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个湖两对岸有两棵树,怎样利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国旗上的四个小五星是由一个小五星旋转而得来的吗?如果是,你能找到它的旋转中心吗?

六、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这场改革的核心任务。学习方式的转变并非是用一种方式替代另一种方式,而是强调由单一转向多元,让学生更多地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乐趣中学,在体验中学,在活动中学,从而获得学习的快乐。笔者根据学生的个性、能力、心理、性别等因素,把学生编成每4人为一小组。每组都保证有好、中、差三类学生,其调配比例为1 ∶ 2 ∶ 1,即1为优,2为中,1为差,使合作学习小组达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标准。这样的调配,既有利于优等生带动中等生的“拔高”学习,又能帮助差生的“达标”学习,同时对优等生又是一个能力的锻炼,使小组中形成互帮互促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讲授方式,讲授过程力求简要清晰,时短量大,有着较强的研究性、探究性,能为学生的小组活动留有足够的空间。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对说理的表述是一个难点,笔者由易到难地设计了几道题,让学习小组通过讨论推荐本小组表述得最好的到黑板上板演,各小组积极响应,每个同学都全身心地投入。几节课下来,学生的几何表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学习较好地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会学、好学、乐学等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使他们更加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念,能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获得了与他人协同活动的能力。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猜你喜欢

笔者数学课堂教学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