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美育于古诗文教学之中
2009-08-13许运扬
许运扬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历代先贤智慧的结晶,其中不少经典之作蕴涵着博大的民族精神,洋溢着崇高的道德情操。以圣贤为师,与经典同行对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教者如何寓美育于古诗文教学之中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知人论世,感受先贤的人格魅力
中国古代诗文在浩瀚的文学星空中能璀璨夺目,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作家人格的笃厚。孟子说得好,“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可见,只有了解古人所处的时代,了解他们的立身处事,才能进一步熟悉他们的思想及他们的作品,从而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
如果不了解韩愈在困境中仍然保持着乐观与自信,就很难理解《晚春》诗中“杨花榆荚”所含的“人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生活哲理;假如不清楚屈原洁身自好、刚正不阿的品行,就很难欣赏《离骚》中“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一句的气势。没有含蓄的表白,而是流露出对黑暗现实的鄙夷,这是他内心深处的独白,也是他高傲不羁的真实写照。
可见,“知人论世”会让学生在诗文中寻觅到先贤跳动的心脉,帮助学生追忆那逝去岁月里的绝代风华,领略古诗文的妙处,真正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
二、把握意境,领略先贤的真挚情怀
诗歌的世界就是情感的世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诗歌中往往有所流露,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条脉络去感受诗歌的意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握诗词中营造的意境,让学生领略诗人的真挚情怀。
试看杜甫《登高》中最脍炙人口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飘零落叶,无边无际,萧萧而下;浩浩长江,汹涌澎湃,奔腾而来。此句写出了秋天的肃穆萧杀、空旷辽阔。壮阔境界的描绘,可让学生感悟诗人那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情怀。教者还可以让学生在“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冷清的环境中品读“冷”字所蕴含的节令之冷、景象之冷、心胸之冷,从而品味姜夔流露出来的一种国破家亡的“黍离”之悲。
不难看出,走进诗歌,感受意境,让学生领略诗人真挚的情怀,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三、慎记古训,深谙先贤的勤学精神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人生。诚然,立志勤学是求知启智的根本途径,是育人成才的重要条件。
我国古代学子文人留下的勤学励志的古训很多:《荀子·劝学》一文开门见山地提出“学不可以已”。文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比喻学习贵在积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比喻学习贵在坚持;“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比喻学习贵在专一。颜真卿的“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及岳飞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告诫学子要珍惜青春,发奋攻读。还有如“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等,都深刻地揭示了勤学之可贵,要继承弘扬立志勤学的美德。
古人这些勤学好问的警训在诗文中比比皆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运用,使他们从中受到启迪,逐步养成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同时,要告诫学生珍惜现在,立志为学,以学广才,争取做一个于国于家的有用之才。
四、欣赏对联,品味先贤的文化底蕴
如果说诗词曲赋是海洋的万顷烟波,那么对联则是朵朵绚丽的浪花。对联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或蕴含哲理,或点染世情,极富诗情画意,所以历久不衰,至今仍有很强的生命力。
教者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对联,品味先贤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出示晚清文学家冯煦写的上联“行而不舍若骥千里”,让学生试对下联,最后出示下联“纳无所穷如海百川”,教者让学生明白这副对联的意思是:一个人做事要像俊马跑千里长路一样锲而不舍;学习要像大海吸纳百川一样兼收并包。这其中蕴含“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古典励志名言。又如,通过讲欧阳修少年时对对联的趣事,把守城老兵出的上联“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让学生试着对下联,再感受欧阳修应对的下联“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构思之美、用词之美。这样,寓趣味性与文学性于课堂教学之中,学生乐在其中。教者还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树上桐子、树下童子,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屋前园外、屋内员外,员外扫园外,园外净、员外静”的音韵之美;欣赏“碧天连水水连天,水天一色。明月伴星星伴月,星月交辉”的回文之美。总之,通过欣赏先贤所出的对联,学生会得到美的熏陶,真正品味到先贤的深厚的文化底蕴,收到比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五、研读文言,感悟先贤的高尚情操
文言作品是中国古代精英文化的结晶,多为当时一流人才的精神物化的产品,具有极为丰富的精神内涵。教师要培养具有良好品质的学生,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应多让学生与先贤“对话”,直接感受他们非同一般的情感与智慧,体味他们不同凡响的忧患意识、生命意识、家国意识,然后逐步涵养其高层次的生死观、荣辱观、忧乐观,在精神上走向丰润完满。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屈原列传》中屈原体现的志洁行廉的品质;了解《出师表》中诸葛亮规劝后主刘禅励精图治,亲贤臣、远小人,恢复汉室,一统江山的强烈愿望;感受《张中丞相传》中韩愈对张巡、许远的勇于献身的热情赞美;感悟《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崇尚正义、热爱祖国的情操……这些文言文中所蕴含的情怀,都会强烈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古人云:“读书使人明志。”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的,一个人只要热爱读书,就不会失去求真、求善、求美的希望和力量。然而,古诗文是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受各个朝代思想的影响,有一定的历史性和阶级性。所以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还须指导学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批判那些陈腐的传统观念,继承古代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优良传统,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文化修养,增强审美能力,为对传统美德的认知和导行打下坚实的基础,收到行之有效的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和美德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