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凸显学生主体性之策略
2009-07-23张美娟
张美娟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实施主要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学”是主要方面,“教”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学”,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一步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是笔者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调动兴趣,唤醒主体意识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皮亚杰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我们都知道,作为初中生来说,由于年龄的关系,他们的学习绝大部分还是依靠兴趣进行的,而新课标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笔者认为,这个促进者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手段调动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就成了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呢?最好的办法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学生在逼真形象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会迸发出学习的热情,教学情境的创设多种多样,笔者平时最常用的有课件情境、活动情境、疑问情境、故事情境等多种方法,对于这些情境的创设,无论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我们都必须认识到,调动兴趣只是手段,唤醒主体意识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决不能因为课堂有趣,充满活力就认为是达到了目的,只有学生自觉参加学习、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才算是主体意识的真正觉醒,比如,在讲《多姿多彩的图形》时,笔者创设了课件情境,各种形状、大小、位置的图形配以动态的画面、优雅的音乐,逗起了学生的无限兴趣,但是,仅仅有了兴趣还是远远不够的,是浅表层的,笔者需要的是学生主体行为的积极参与,因为这是学生主体凸显的必要一步。
二、引导交流,凸显主体作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语言,包括数学语言,交流学习的认识和体会,讨论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会提问、答问、论述、证明和反驳,从而在交流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可以这样说,只有交流,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了交流,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散,探究创新、提高能力都将成为一句空话,笔者在教学中,常能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身体力行,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比如,学习《等腰三角形》时,笔者设计了这几个小活动:1.实践观察,认识等腰三角形,让学生从折纸、剪纸中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感知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2.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如:从剪出的等腰三角形ABC中沿折痕对折,找出其中重合的线段和角并填表,填完表同桌互相探讨,3.作业反馈,当堂作业,巩固知识,当堂小组交换批改,然后班级交流,从上面可以看出,这三个教学步骤都由三个小活动组成,每个小活动都是学生在自动和互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的学习,学生学得活记得住,值得强调的是,学生是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必须给足学生自我感悟的时间,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那么随后而来的合作交流就会变成少数学生的发言,这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引起充分重视的。
三、发扬民主,鼓励不同意见
数学课程教学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回答、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有个从错到对的过程,因此学习中的错误也就难免,而对于同一数学问题,不同的学生解法也常有不同,师生解法也会有差异,甚至学生的解法胜过老师的也时常可见,教学中鼓励不同意见,鼓励独立思考,不仅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而且对进一步张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也大有裨益,具体说来,笔者采取三鼓励原则:1.鼓励讨论、辩论,遇到学习上有争议的题目或问题,笔者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对此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在学生讨论甚至是辩论中使答案渐渐浮出水面,学生也在交流的过程中愉快地接受知识,提高了思辨能力,2.鼓励说错,这虽然是移植了别的老师的一种做法,但是,这种方法特别管用,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老师往往对上课回答正确的同学从不吝啬自己的表扬,但是对说错的学生常常会表现出不耐烦甚至是批评讽刺的做法,但鼓励说错不同,对于说错的学生老师还能给予表扬,告诉学生虽然这位学生答题时错了,但是他的错引来的是一场争论,是将错引向了正确,因为鼓励说错,学生回答问题就再也不会有任何顾忌了,班级的民主气氛就能真正树立起来,3.鼓励有创意的学生,对解题有新意的学生进行鼓励是凸显学生主体的很重要很关键的一点,特别是当学生的解题思路比老师还要好的时候,就是教师要大力表扬的时候,笔者认为,学生在某个问题上超过老师这是很正常也是可喜可贺的现象,作为教师要大力表扬,让学生能永远扬起数学学习的征帆。
当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凸显的方法还有不少,但无论采用什么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学得更好更活,能力提高得更快。
(责任编辑: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