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学生获取知识和生命成长的需要

2009-07-22钱定娟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09年6期
关键词:激情规律直线

钱定娟

法国哲学家卢梭早在18世纪就提出了学生学习要主动体验的主张:“发展儿童的主动性、创造性,使儿童用自己的耳目接触自然界,自己动手做自己想要的东西。”从他的教育主张中可以看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一、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内涵,学会反思评价

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突显了学习主体的内在体验——体验在个体对所获知识的感悟、拓展、延伸中发生,在开放的、动态的群体交往中深化、升华。如教学“角的认识”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体验情境,给每个学生一个布口袋,里面放了一些物品,让学生从中摸出一个角,并体验一下摸角的感觉。在学生纷纷举着自己摸出的角后,老师根据学生的体验也开始摸角,并要求学生说出摸角的感觉,以便帮助老师尽快找出角来。学生说:“角有一个尖头,扎得慌。”老师伸手摸出一个图钉,学生又说“角还有两边。”老师却摸出一只削得很尖的铅笔,学生又急于补充说:“角是平平的。”老师又摸出一片树叶,“两条边还应该是直直的。”这一次不等老师问,几乎所有孩子都按捺不住异口同声叫了起来……作为“平等中的首席”的教师巧妙地使学生真切体验、全方位体验,从而对知识内涵感悟得淋漓尽致。

“乘法分配律”一课,教师关注的不是人类遗产的精确输出,“规律”表达的字斟句酌,而是在学生整个发现过程中适时给出一组问题:从上面的算式中,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你们真的发现这些算式中的规律了吗?请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从大家的神态和脸部表情,能看出你们的确有了发现,老师也能猜出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不过,你们所看到的也许只是一种偶然现象喔,能再举些例子进行验证吗?……“规律”由初露端倪到明朗清晰,继而更坚信不疑。学生有所体验,就能建构有关的知识、科学的探究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反思、自我评价,后续就有学生几乎问怔老师:“老师,虽然举了许多例子,可万一还是碰巧怎么办?”多么难能可贵呀,折射出诱人的灵性,也透射出体验的魅力!

二、在体验中智慧负载情感,积蓄创造力量

创造性的关键是其动力部分——激情。培养创造激情需要感染、互动、交流,需要去体验。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激情,教师自然首先要有激情。例如教学“直线”,一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他从黑板一端开始画线,一直画到另一端,没有地方画了,就保持着画的姿势走出了教室。学生当时两眼睁得大大的,看着老师慢慢远离教室,这样足足持续了几分钟,老师才回到教室开始讲解直线。另一位教师采用描述的方法教“直线”:直线可以像黑板边线向相反方向延长,穿过高山云川,突破大气层,经过星球,直到九霄云外而无穷无尽……这两位教师的“情感之作”使学生听了兴趣盎然,同时也领会了直线的无限延伸性。

“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没有了激情,创造就失去了动力支持,就像种子失去了适宜萌芽的温度和土壤。

三、在体验中探寻生命价值,提升人生意义

可以肯定地说,一个人小时候对待数学的态度会影响他将来对新生事物的态度:如果一个人从小在学数学时总是跃跃欲试,那么他将来就不会麻木不仁;如果他学数学时总是主动征服,那么他将来就不会被动屈就;如果他学数学时总是积极探究,那么他将来就不会随波逐流。

一节“身高与体重”的活动课,学生由“身高、体重”问题的讨论追溯到“营养”问题,教师适时出示了男女生营养不良、营养过剩共四张表。尔后大家猛然自问:女生为什么就先营养不良,后又营养过剩呢?而六年级女生营养过剩陡增时恰恰也是男生营养不良相对稍低时,为什么?一生站起来说可能女生刚到六年级,压力比较大,注意增加了营养所以先不良后过剩,而男生高年级比较放松,业余活动也多。一男生情急之下狠狠还击,说纯属“胡编乱造”,还从健康学角度慷慨陈词一番,旁征博引加上激昂的情绪甚是精彩,全班响起了掌声。课堂中孩子们丰富多彩、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展现了孩子们童真童趣的内心世界,彰显了巨大的学习潜力,鲜活的教例闪烁着“人文数学”的熠熠光彩。

叶澜教授曾精辟指出:教学应被看做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经历。教师不应只引导他们学数学知识、练数学技能、进行思维训练,更要让他们体验到平等、信任、宽容和关爱,并在不断地激励、感化、指导和建议下,积淀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猜你喜欢

激情规律直线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画直线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两条直线 变变变
画直线
巧解规律
消磨不了他胸中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