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2009-07-22闫磊
闫 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佔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新课程特别凸显和强化了估算内容的教学,有关估算教学方法的探讨也一直没有停止。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估算教学难”的问題却一直在困扰着广大的一线教师。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想法。
一、估算的本质及重要地位
所谓估算,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计算结果进行大致的估计。它的本质是在不要求准确值的情况下,在允许的范围内迅速地口算。
《数学课程标准》对佔算的教学在第一学段(1~3年级)和第二学段(4~6年级)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即“能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可见,估算教学在新课程中的位置是重要的。
二、估算的作用
估算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首先,估算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估算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学生时时处处注意观察生活中的许多常量,如一间教室的面积、一枝铅笔的长度、一袋盐的重量等。这样长期下去就形成了生活的常识,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和主动捕捉信息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观察力的提高。其次,估算有助于学生养成对计算结果的检验意识。学生在计算后,可以利用估算的方法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陸,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三、计算题的估算策略
计算题的估算精确范围比较宽松。一般来讲,只要学生的估算方法合理,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也就是鼓励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但是笔者认为也有一个“优化”的问题,既然是估算,必然是采用口算的形式,越简单越好,越接近准确值越好。当然,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会遇到二者无法兼顾的情況,笔者更倾向于在口算的基础上越接近准确值越好。如78×89,把78看作80、89看作90来进行估算大约等于7200,这种方法最好;而把89看作100约等于7800的方法,则不提倡学生这样做。虽然都在允许的范围内,不存在错误与正确之分,但在这个时候教师应该优化估算的方法。
四、解决问题的估算策略
解决实际问题的估算要比计算题的估算复杂得多。如:“某商店在四月份的前三天分别售出大米43。千克、380千克、407千克,照这样计算,这个商店四月份大约一共售出大米多少千克?”教学这道题时,学生看到问题中有“大约”二字,马上想起了估算,先求出平均一天售出的大米数量(430+380+407)÷3=1217÷3≈400(千克),再求30天的售出的大米数量400×30=12000(千克),这种做法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可是也有一小部分学生是这样做的:先求出30天里有几个3天,30÷3≈10,再求出30天售出的大米数量,(430+380+407)×10=12170(千克)。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来评价一下这两种做法,学生们几乎一致认为:“这道题是让我们估算的,第二种方法没有估算应该是错误的。”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二种方法的思路是正确的,要求30天大约售出大米多少千克,就是让我们按照前三天的标准去计算,准确计算出的结果也应该只是一个近似数,所以问题中带了“大约”一词。
又如:“一个足球29元,一个篮球32元,李明带了280元,估计最多能买几个足球?如果都买篮球,估计最多能买几个篮球?”第一个问题,按照常规的估算方法可以解决,即把要买的商品的单价估大一些、也就是29看作30,280÷29≈9(个),通过验证是正确的。而第二个问题,280÷32,学生就遇到麻烦了,把32看作40大约等于7个,把32看作30大约等于9个,而正确答案应该是最多能买8个。所以像这样的题目,答案是唯一的,不妨让学生笔算,商是几最多就能买几个。
再如:“某打字员1分钟能打52个字,一篇文章1800字,他40分钟能打完这篇文章吗?”大部分学生用了这种方法:52×40=2080(个),2080>1800,用笔算的方法计算出结果再进行比较,所以他40分钟能打完这篇文章。也有的学生用这种方法来做:52×4≈82000(个),2000>1800,所以他能打完这篇文章。学生的理由是把它估小了都能打完,那40分钟当然可以了。笔者认为,虽然这道题没有要求佔算,而第二种方法也不失为一种简单可行的好方法,只不过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为什么可以这样估算。
通过以上三个例子,笔者认为:解决实际问题应该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题目必须要估算,比如用钱用料问题就要估大:估计一本书或一页的字数就要估小;而有些题目估大估小都可以,还要明白什么样的题目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教师应该把这样的题目充分地放给学生,无论是估算也好,笔算也好,只要能够正确地解决问题,我们都应该给于肯定和鼓励。
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估算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新重点和新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