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音乐欣赏在高校人格教育中的作用及实施途径

2009-06-15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人格教育实施途径音乐欣赏

于 颖

摘要:人格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要重视作为高校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人格完美化的塑造者。而音乐欣赏又是音乐教育的最重要的部分,是个性发展的有效手段,它可全方位的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协调人际关系,培养集体观念,并为营造校园良好的人文环境,构建文明和谐的整体氛围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人格教育;音乐欣赏;作用;实施途径

一、人格与人格教育的内涵

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人的信仰、态度、兴趣、气质和能力以及价值观的总和。也被理解为由人的心理、气质、生活习惯等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心理特质。是人类社会化的结果。人格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指向,是人内在素质与外在素质的有机统一。人格教育包含以下几方面:(一)日常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养成,包括对行、坐、卧的日常行为举止及言谈的把握程度,良好的日常习惯是生成良好道德的基础,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观念即是对养成良好习惯的要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形成健康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开端,应教育学生养成朴素、节俭、恬淡的生活方式,抛弃奢侈、糜烂、浪费的生活观念。(二)心理倾向的养成,包括外向或内向心理倾向的养成。(三)人际习惯的养成。人际习惯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人际关系,而是指一种人格表现,是人在人际关系方面养成的天然趋向。人际习惯一般分为和谐习性如合作、协调、宽容、忍让等和对抗习性如争夺、苛求、分裂、孤立等两种。它们对于养成人的道德行为和思想意识关系极大。

在高校进行人格教育正是着力于满足大学生精神层面的发展需求,借助于伦理道德的引导和训练,使其达到内心及人际关系的和谐,帮助他们体现其精神价值并获得心灵的充实。从而更好的为其人生发展和职业规划服务。从本质上看,人格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一致的,全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依赖于每个社会成员人格修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因此从广义层面讲。人格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音乐欣赏在高校人格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音乐欣赏本质上关注的是人的心灵,它有目的地培养人的道德感、审美情趣、意志和创造力等基本素质。通守心里疏导和音乐治疗等方式促进个体全面发展。高校的音乐欣赏不是单纯的教授东西方音乐欣赏知识,而是一种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它最终目的是发展和完善大学生的人格。音乐欣赏在人格完善中的重要作用历来为教育家们所重视,拿我国古代音乐来说,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时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人格培养、人性发展问题上,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他最早提出“诗教”、“乐教”即“音乐教育”的概念,并初步建立了一个基于音乐教育的思想体系。他认为,理想社会应具有音乐般的节奏与秩序。又具有音乐般的和谐与完善。因此。音乐欣赏应该与社会的改造与建设相关联,也必须落实到人格的塑造与完善上。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当今的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展观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由于受到物质利益、功利主义的干扰和冲击。很多大学生盲目迎合潮流。缺乏主动性、缺乏同情心,多从“自我”出发。遇事先考虑自身利益。乐于索取而不愿奉献。同时缺乏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对于“美与丑”的界限模糊。针对此种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应要求学生选修一定学时包括音乐在内的人文学科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事业迫切需要具有较高审美素质和音乐修养的建设者。

教育专家们普遍认为:一个有较高音乐修养的人,能够主动地、充分地使其感性和理性、情感和理智得到和平共处,使其心理结构的不同方面得到协调一致,他的个体人格也能够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完善。在当今强调自我、金钱与地位,而人际关系愈来愈淡漠的社会。只有音乐修养和人文素质在社会上升值,才能全方位提高人们的精神素质,协调人际关系、重塑健全、自由的人格形象,从而在根本上推进一个社会的内在品格。因此,具备基本的音乐修养和审美素质,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并不是一种苛求,而是一种起码的生存需要,在高校中,公共音乐欣赏科目应与专业音乐教育获得同等重视,并得到全面发展。

三、音乐欣赏在高校人格教育中的实施途径

音乐欣赏在人格教育中的实施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

1、广泛引导学生通过乐曲欣赏国内外音乐精品,提高其审美品位,通过音乐熏陶与治疗保持其心理健康,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两部分,二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拥有健康心理才拥有健全人格,随着时代发展,良好的心态、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对青年学生的成才愈发重要。当代大学生年龄多在17至20岁间,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是成长的关键时期,虽然他们身体已发育成熟,但其心理发展仍属过渡阶段。往往不够稳定,这就要依靠学校运用各种教育手段来启发引导大学生。中西音乐欣赏是审美愉悦的主要源泉,通过音乐欣赏可锻炼、影响学生们的人生判断力、承受力和竞争力,促进其良好人格的养成。

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使音乐教育融入到人格教育中去,在公共音乐欣赏中不单纯的传授知识与技法。更重要的是挖掘音乐欣赏多方面的功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由于大学生自我意识与模仿性较强,要让音乐艺术能引起他们的认可与共鸣,不是通过简单说教能达到的,而是向学生多奉献音乐精品,让他们享受音乐盛宴。使其充分感受到音乐的内在魅力。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音乐欣赏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特点,培育和健全大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丰富其心理内涵,健全其心理状态,从而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除了欣赏音乐之外。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还必须通过一定的书面欣赏资料及音乐理论才能得到提高,而参与了解音乐写作的背景则是最佳途径。只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才可能产生完全的审美愉快。高校除了开设公共音乐欣赏课之外,还应开发各种形式的健康有益的课外音乐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使教育成果更加显著。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应构建良好的校园音乐环境,充分发掘第二课堂的功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各项音乐活动,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各种音乐社团组织,如大学生合唱团、交响音乐爱好者学会等,让大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走进以审美活动为主的音乐社团中,使身心得以休息,情感得到陶冶,性格得到美化,境界得以提高。同时定期举行各类音乐比赛和文艺汇演,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示范的窗口,让他们有更多的成功机会,使其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这种实践活能使大学生们积郁的生命能量得到充分施展,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关系、递进友谊。培养集体观念。健全完美人格

总之,健全人格是大学生从容应对社会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基本保证,而人格完善又离不开音乐的教育。音乐欣赏拓展了大学生的知识空间,从而使他们获得“真”:音乐陶冶了学生的心灵,从而使他们接受“善”:音乐又给学生们以心理愉悦,从而使他们享受“美”。

猜你喜欢

人格教育实施途径音乐欣赏
初中语文教学中怎样强化人格教育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与人格教育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幼儿健康心理教育和人格教育的策略探究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从课外活动视角探讨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巧用图谱 事半功倍
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定势分析
浅析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