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音乐欣赏中的审美心理定势

2016-11-03姜漫漫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音乐艺术音乐欣赏审美

姜漫漫

摘   要:欣赏主体在审美活动进入以前所依赖的心理状体只能由审美心理定势所决定,审美心理定势是审美心理形成和审美心理后继产生的基本准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用相对稳定的一种审美态度和趣味进行音乐形式和内容欣赏的过程。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审美心理定势对于音乐欣赏的实质性作用,为此, 本文将对音乐欣赏中审美心理的定势进行研究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借鉴。

关键词:音乐艺术;音乐欣赏;审美;艺术;心理定势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0-0114-01

“定势”是1889年由德国著名心理研究者舒曼和缪勒所共同提出的一个概念,此后经苏联心理学家乌兹纳捷发展而成的一种心理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人们先前的情感经历和心理准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类似心理活动的发展趋势。在欣赏着进行审美活动前,审美心理定势对此个体的心理状态具有很强的提示作用,其是决定和影响类似审美心理活动的一种内在趋势,也就是个体较为稳定的审美习惯、审美态度和审美趣味会影响人们对音乐作品内容和形式的欣赏。

一、音乐审美心理定势产生的根本原因

首先,经验审美。经验审美又叫前结构审美,这是音乐审美主体经验反映的分析。经验因素是一个涉及意念、情感和知识等层面的综合审美体系,由此构成了主体思维的各种审美经验模式。在审美主体的内心心理层面,经验审美模式是一种审美“逻辑格局”,这种“格局”对于审美主体的后继审美活动开展有着先天性的影响,是一种非常主观的心理艺术把握方式。

其次,现审美。与经验审美相比,现审美的获得从时间维度上稍晚一些,它是审美主体在生活实践中刚刚形成和产生的审美经验,在审美活动中,现审美也具有很强的主动性,甚至可以说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经验审美和现审美对审美主体意识的强化是通过互补的方式进行的,而这种强化会致使审美主体有偏向的进行多维度选择。这种偏向性的选择和甄别会促使新的认知方式的产生,并对原有的心理认知进行替代。经研究分析表明,与经验审美相比,现审美经验对审美主体的影响更为有效,也更加重要,在审美活动中,现审美会更容易影响和控制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开展。

二、音乐审美心理定势的影响效应分析

(一)排他性

在长期的实践操作过程中,音乐审美主体一旦对特定的音乐对象形成自身的审美定势,这种定势既包括音乐体裁、音乐流派,又包括音乐风格和音乐形式等,既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审美心理的主观倾向,而这种倾向会对其他类型的音乐形式、体裁、形式和内容等产生一种拒绝和排斥的态度,进而致使审美主体将自己禁锢在一个相对较小的音乐欣赏范围内,对其他类型的音乐则不会进行欣赏。比如,具有民族音乐倾向的人往往会非常排斥甚至厌恶欧美音乐,喜欢古典音乐的人会拒绝现代音乐,这都是由审美定势的排他性所决定的。

(二)保守型

审美定势的产生和形成会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审美主体对音乐产生认知习惯,进而致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循守旧性,严重抑制审美主体新的审美追求的形成。由此可见,审美定势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审美主体异样音乐惯性的形成,因此,审美主义应善于打破和克服审美思维的惯性,善于用新的方式欣赏和观察新的音乐表现形式。

三、音乐审美定势与“顺化”和“同化”的关系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审美主体的心理定势与外在形式之间的互相作用,可以区分为下述几个不同情形:

首先,当审美主体的内在心理结构或者什么定势与外在的审美客体之间产生“合拍、吻合和心理共鸣”时,审美主体变化在内心对客体产生美感,音乐审美过程也就会更容易进行和产生。

其次,当审美主体的内在心理结构与审美客体的表现方式之间存在“排斥、厌恶和对抗”的心理时,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的认识就会被打压,音乐审美的进行和形成便会中断或者受阻。

再次,当审美主体的审美心理定势处于上述两种状况之间时,审美主体便会对自己的心理审美结构进行调整和重组,进而其内心深处便会对审美客体表现出“同化”和“顺应”的心理。

就音乐欣赏而言,审美主体的内心深处的“内化”中介是由主体的音乐审美定势所决定的,而不是由特定的逻辑或者理论所决定的。只有在“内化”的基础上,审美主体顺利的进行音乐审美活动。因为,在进入审美主体的脑海之前,审美客体并不仅限于在表象形式方面进行被动的机械加工,而是在审美定势的影响下获得主体的同化。这是一个价值和生命重获的曲杂过程。同时,选择性是审美主体在进行审美的一个基本性质,是审美主体将心理尺寸应用到审美客体上去的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不但会影响人体大脑联系的平衡和强度,而且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方向性和选择性。

四、结语

总之,音乐欣赏审美心理定势对审美客体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更好的研究这种定势的内在客观规律和对客体作用的方式,后继研究者应对此进行持续的关注和探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客观、更为全面的认识这一过程。

参考文献:

[1]宋伟.试论中国古代戏曲审美心理定势[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9(06).

[2]杜晋芳.审美心理定势对培养审美能力的影响[J].文学教育:下,2009(02).

猜你喜欢

音乐艺术音乐欣赏审美
流动的时间,不确定的艺术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