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声乐演唱发展迟缓的成因与对策

2009-06-15郝宝珠石娟娟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声乐演唱积累

郝宝珠 石娟娟

摘要:本文对在声乐演唱中。当掌握了一定的基本要领后,歌唱上发展迟缓的成因提出应该注重随时调整注意力方向。培养艺术修养,同时还应该多注重积累,对音乐的学习充满主动性。这样才能呈现给听众一个完美的二度创作,全面协调,使自己在音乐的领域中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声乐演唱;注意力方向;积累

声乐演唱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难以得到再发展、再提高主要是由于多数学生认为学习声乐仅仅是完善技巧和培养一副得心应手的声乐“乐器”。正如克里斯蒂在《学习声乐的重要基础》一文中所提到的“歌唱的进展迟缓和平庸,应归咎于误以为单凭嗓子就能造就艺术家”。结果导致了注意力出现了偏差并且长期以来没有养成积累知识的良好习惯,阻碍了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对作品风格的把握,所以也就难以表现出声乐这门综合艺术所要阐述的美学意义。因此有必要在影响学生歌唱发展的成因上进行分析探究,并在声乐学习中能够抓住规律性的东西,通过思考、钻研等创造性劳动提高音乐修养,发展思考能力。以使自己的演唱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准。

一、在声乐演唱中对发展迟缓的几种表现形式及分析

多数学习声乐的学生对演唱作品的曲调、节拍、歌词都已经熟悉,仅仅依靠听力,只注意唱准每个音符,把一个优美动听的曲调唱成各不相关的高低音。但到演唱时,却表错了情,用错了劲儿,根本不知道歌词描述的是什么,也不了解歌词的背景,更不知道为什么运用这样的伴奏支体、和声等等。所以根本无法准确的表达作品,表现作者的初衷。这种状态如不及时改进,任其发展下去,势必成为一种机械的、盲目的学习,不但妨碍教学进度,而且最终也难以成才。对于普遍存在的这种现象,我们有必要分析其中的原因。

1、对音乐的学习缺乏条理性和层次性。我们所说的“进一步发展”是指学生掌握了相应的技能技巧和谱面上的基本知识之外。演唱时还能真正地产生一种类似于作者在创作时的心情,表达作曲家丰富的表现手段,用全新的音乐语言、多方位的音乐组织,使它获得自由细腻的音乐表现机会,让我们的歌声在张与弛、强与弱、断与连、浓与淡中感染听众,或清雅别致、或深刻隽永、或震撼人心,使听众身临其境。倘若是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仅仅把乐理中学到的音准、节拍等基本问题搞懂背会,却忽视了与其他方面相配合的机械性学习,则必然会成为影响我们继续进步的重要因素。所以单从字面上“界定”的质朴、优雅、幻想等去理解作品。是不可能触及其作品的精神层面的,那样的演唱呈现给听众的“二度创作”也会是苍白的。

2、对音乐的学习和探究缺乏主动性。有些学生的学习还仅限于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对学习缺乏热情主动。没有接触大量的作品,也就把握不好作曲家的创作风格,抓不住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不了解作品的表现特色。如对舒伯特作品质朴的情感、舒曼作品中幻想的气质、门德尔松幽雅秀丽的旋律、勃拉姆斯简洁纯朴的风格等等,都无法把握准确,进而影响了我们的进步。

二、促进声乐演唱发展的对策

1、随时调整注意力方向

注意力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因为集中的注意力可以使我们能够准确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够提高记忆效果。注意是学生获得音乐知识和提高演唱水平的重要前提,使我们的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

(1)用联系的方法看问题。当我们学习新的作品时,在第一阶段首先要掌握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构建整体框架。准确把握谱面上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的作品背景。对比这些谱面上的强弱变化、节奏型的变化及曲式结构中乐句、乐段的变化等,结合作品背景认真阅读歌词,从宏观上把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在教师的指导下,演唱时能够做到旋律、速度、节拍、强弱的准确无误,声音整体形象和情感运用基本到位。这样对于歌唱者来说就可以顺利过渡到第二阶段的学习中去。

(2)熟能生巧。在第二阶段时就要用积极的态度去进行创造性重建,歌唱者的注意力应该更多地集中在歌唱的情绪和情感的表现上。按照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逻辑规律去表达人物的情感,并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但是第二阶段的进行一定要建立在第一阶段的发展基础之上,必须在第一阶段已经成为下意识的习惯动作时,这是因为歌唱的熟练程度越高,所需的注意力就越小,这样就可以使注意力主要集中到声乐作品的表现上。

(3)全面协调发展。另外还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文学修养、美学修养,不能仅仅将注意力局限在声音的技能方面。因为歌唱者最终传达给听众的不仅仅是美妙的声音和精湛的技术,而是作者的音乐表现意图、音乐风格的把握和美学意义的阐释。没有艺术修养做底蕴。这种综合性的、充满美学意义的传达是不可能实现的。

如在阅读学习苏轼的古诗“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们就深切的体会到了苏轼当时被贬黄州,看见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想到当年春风得意、声名赫赫的周公瑾如今也无迹可寻的失落心情,所以当自己在演唱这首由古诗词改编的歌曲《大江东去》时,就不自觉地唱出了那种失落慨叹的情绪。可以说对各类文学艺术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越深刻、越细腻,那么对相关的音乐作品的领会也就越能收到好的效果。又如,在2004届的青歌赛中。一位女歌手演唱了歌剧《卡门》中的片断,而在随后的综合素质问答中她又恰巧抽到了有关《卡门》的题目,按理说她可以轻松对答,可没想到她却连歌剧中男主人公的名字等相关问题都不知道。像这样对自己所唱曲目的背景这么知之甚少,是很难表达出歌曲中的真实情感的。即使是用原文把歌曲流利地唱下来了,可又与鹦鹉学舌有什么区别呢?著名声乐教育家喻宜宣教授说:“如果对作品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微,就无法理解作品,更达不到艺术表现的境界。”作曲家的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复杂的艺术技巧,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注意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修养,才能在歌唱情的文学语言和作曲家的旋律起伏中把握丰富的感情因素,准确而充实的表现其完整的艺术形象,使我们在无形中提高自身的演唱魅力。

如果注意力方向定位失败,即第一阶段就没有合格,直接过渡到第二阶段。会造成思维混乱框架不稳。演唱杂乱无章,没有层次感。而只进行到第一阶段没有进行第二阶段,又会使听众感觉呆板无味,肤浅空乏。

2、积累是感悟、发挥想象的阶段如果说注意力是精读的阶段,积累则是感悟、发挥想象的阶段。我们只有注意到了提高艺术修养的重要性,才会积累素材、汲取营养、充实自我。也正是由于我们积累了素材,才使我们倡导的注意没有成为空谈,促使“想到”过渡为“做到”。当然这个过程需要有量的积累才会真正“做到”即质的飞跃。只有将积累变成习惯。才能将知识变成自己的。才能提高艺术修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了完美的二度创作,使我们的演唱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1)养成随时注意汲取营养、占有素材的良好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达到周到而真切要靠日积月累。”想要周到而真切地表达作品,来自于日常的多看多思考等的积累。大量的阅读分析乐谱、查阅有关的音乐资料、了解作曲家所处的社会背景进而开阔音乐的视野、培养和提高音乐感受能力、音乐想象力和理解力。另外学会聆听别人演唱也是培养自己艺术修养的关键,多给自己创造接触音乐的机会,积极思考,做到举一反三,一曲多听多得,触类旁通。例如在欣赏歌剧《原野》时。就可以学习多种人物性格在舞台上的外显特征,焦母狠毒、大星多疑、白傻痴呆、金子纯真、仇虎勇敢却又具有强烈的复仇心理等等,歌者们将人性间的美丑演绎的惟妙惟肖,仿佛就是自身情感的流露,很好的把握了整个作品的风格。

(2)多思考、多感悟、在实践中升华自己的演唱水平。把平时积累的音乐知识、文学知识和美学知识用多动脑的手段加以系统化、整体化。在实践中逐渐编织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自己的整体艺术修养。例如我们可以从未完满终止的和音中去体验作品中主人公和当时社会的悲惨命运,用相应的音响特色把握相应的风格,和观众产生情感共振。同时我们将看似与音乐知识无关的文学知识加以理解和感受。发现它们亦都是人类对社会生活艺术审美的感悟。而美学知识正可以将音乐的非语义性和非具体性与文学完美的结合起来,为进一步提高我们演唱水平和更好地表现音乐的神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学生们想要将音乐真正的从内心流淌出来,赋予真诚的情感流露,离不开注意力的随时转移和长期艰苦努力下的日积月累。仅仅注意声音技巧,不注重提高音乐的综合艺术修养,必然就会影响我们在声乐演唱中进一步的发展。当然还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针对个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在我们演唱作品时还需要注意对总谱的分析,研究各声部及器乐部分的有机结合,追求语言与音乐、形式与内容、声乐与器乐、艺术与技术等等上的尽可能的完美统一。但是只要分析出原因。扫清障碍,增强对不同风格音乐的驾驭能力。我们的演唱就一定能够迸发出新的火花,使演唱水准得到升华。

猜你喜欢

声乐演唱积累
声乐演唱中紧张的心理现象分析
声乐演唱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
积累活动经验 促进概念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语言的积累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浅析元音训练在声乐学习中的特殊意义
浅谈气息在歌唱中的合理运用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