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探究式学习思辩
2009-06-09王艳丽
王艳丽
(广东省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广东 中山)
[摘 要]:高中政治新课标理念下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其核心是确立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立互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摆脱填鸭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能力,重塑新的教学观念。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 探究式学习 思辩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调查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式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它要求“关注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重塑新的教学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探究、主动探究,在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学习,获取知识,大胆创新,加速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一、探究式学习在高中政治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意义
1.培养人格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定位为“互动、发展”,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是现代教育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
政治教师人格魅力的感召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基本条件。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学生的宽容与尊重,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表达、运用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在师生间产生矛盾时,教师恰当的情绪调配,最能表现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要以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和较高的教学艺术获得学生的信任;以对学生的细致关心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才会有兴趣学好政治知识。
2.注重情绪体验,调动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实现。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结果,让学生背“标准答案”。而事实上,由于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方法不一样,获得的情感体验不一样,导致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也是不一样。而探究式教学将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放在第一位,它所关注的是学生会不会提问题,是不是积极思考,是不是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在讲述正面的典型时,应以崇敬的情感,使用欣赏的语句,让学生产生向往的体验;教师在讲述反面的事例时,应以厌恶的情感,使用控诉、批判的语句,使学生产生不满、义愤的情感。教师进入角色,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积极的情绪,学生的情感和教材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不断提高适应水平和学习能力。
3.体味探索快乐,巩固学习兴趣
政治课教学应该强调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了新知识,学习兴趣必将大增。例如,在政治教学中穿插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历史故事和典故,引导学生去体验。数学家华罗庚曾深有感触地说:“一个问题想不出来时,固然有些苦恼,若一旦豁然开朗,那滋味与舞蹈艺术的享受有何不同?如果在成功方法之外别开生面地想出一个新法来,那就更是其乐无穷了。”政治课学习亦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创设一些有利于学生探索思考的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让学生体味学有所获的成功喜悦。
二、如何构建探究式学习模式
1.教师要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ヌ骄垦习对教师的知识无论从量上还是从质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有把书本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的意识和能力,对活的、新的东西有兴趣,有亲自动手收集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政治课教学改革,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需要继续学习、完善。传统的接受型课堂教学中没有给学生真正表现自己的机会,师生之间很难平等地交流。而在探究学习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面对面的知识交流,双方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相互交流,师生关系趋于平等。教师由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2.教师要成为宽松教学气氛的创设者タ翁媒萄е杏θ妨⑹ι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营造一个动情的、想说又能说、想做亦能做的宽松气氛,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例如,在《经济与生活》中学习“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框时,组织学生参与召开模拟现场招聘会,让学生思考,探索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选择职业。在这样的宽松气氛中 ,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对模拟应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中获得收益。
3.教师要成为学生主体意识培育者ソ淌σ给他们创造条件,满足他们想当“老师”的愿望,大部分内容都要由学生做“导师”,放手让学生对课本、课外资料自学,尝试解决一部分疑难问题,对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例如,以合作学习小组(3~4人)为单位,组织学生讨论,相互帮助自学,解决自学过程中碰到的个别疑难。教师解疑,教师向其他小组的同学“请教”,由愿作“导师”的学生解疑答难,老师则当“旁听生”,在他们讲疑答难的时候,会惊喜地发现他们所具有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极大地出乎教师的想象,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会自己探讨答案的实践方法。
4.教师成为学生积极思维的引导者ピ诳翁锰嵛实哪康纳希应更加关注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科学素养、身心发展,终身学习的愿望,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帮助;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使课堂提问成为沟通、理解,培养独立探索、独立思考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学实践证明,优秀教师常常是提问高手,高水平的提问不仅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还能帮助学生暴露弱点、认清是非、理清思路的重要途径。
5.教师要成为探究式学习课后总结指导者タ魏笞芙崾保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小结,教师都应努力把着眼点放在指导学生进入探究者的“角色”上。例如,《哲学与生活》第三单元后的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辨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就是对第三单元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教师可把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每一小组一个专题进行讨论。第一组讨论矛盾,第二小组讨论联系,第三小组讨论发展。然后组织一个小型交流会,就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谈谈自己的看法。最后,总结出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及根本分歧,完成从实践──认识──具体的实践,认识上的两个飞跃,使小结做到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
总之,探究式学习要注重实际操作,尊重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态,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升为由探究式学习的动力。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将教学任务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最终实现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