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研究
2009-06-02宋广亮
【摘 要】本文从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个方面对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东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呈现阶梯状不均衡现象,也存在发展不协调、经费投入不足等共同问题。建议政府继续加强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探索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和招生指标分配倾向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机制,注重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东中西部 普通高等教育 比较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中国的普通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的数量增加到1978年的3倍,达到了1800多所;在校大学生的数量更是增加到20倍,达到了1700多万人。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规模的壮大给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全面进步和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各地区普通高等教育是否存在不平衡、差异性和共性问题,这是需要关注并进行探索的课题。
一、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概述
(一)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的数量对比情况
1.东中西部的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学生数量分布不均匀,东中部普通高等学校数、招生数、在校生数、毕(结)生数约为西部的2倍(本文东中西部对比数据为各省、市、自治区的算术平均数)。(见表1)表1 东中西部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数、招生数、在校生数和毕(结)业生数(2006年)
注:来源资料: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有关数据整理。
2.东中西部毛录取率(本文没有采用通常的“毛入学率”。原因是只有部分省区市不同年份地公布了高等教育毛入学,而且公布的数据还包括高教自考、成人教育等,带来了统计数据获取和比较分析的困难。为了保证资料数据获取的方便和更好的测量效度,本文采用“毛录取率”代替“毛入学率”,以当年当地录取人数的4倍而不是在校大学生人数作为评测分子,以当年当地18~22岁适龄人口而不是应考人数作为基数,来测度地区之间的高等教育机会发生率。)呈现阶梯状递减,而且都不同程度存在毛录取率偏低的现象(东中西部毛录取率分别为25.88%、21.01%和18.95%)。2006年,通高等学校毛录取率超过25%的省市有上海、北京、天津与浙江,毛录取率低于10%的省份有贵州、广西和云南。
另外,东部毛录取率增长幅度最大,西部略低于中部(1998~2006年,东中西部毛录取率增长幅度分别为18.75%、14.84%和13.71%)。
(二)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对比情况
1.西部普通高等学校生师比低于东中部(东中西部普通高等学校生师比为17.67:1、18.10:1和16.77:1),而且中部生师比超过18:1的警戒线(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师生比达标要求:1:14为优秀,1:16为良好,1:18为合格,超过合格比例的就要给予黄牌警告,限制其招生等)。
2.东中西部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呈现梯度减少的现象(东中西部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为2778人、1911人和1397人),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存在阶梯型下降。
3.东中西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本文采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代替“高等教育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近似地衡量各地区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情况,原因是只有极少数省区市公布了高等教育支出情况。)呈现梯状增加,但是东中西部都存在教育经费投入比例逐渐下降趋势。(见表2)表2 东中西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情况 (单位:%)
注:资料来源:根据2004~2007年度《中国统计年鉴》有关数据整理。
4.东中西部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都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但是东部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远远高于中西部,而且增加幅度、稳定程度高于中西部。2003~2006年,东部各省市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约为中部的2.2倍,西部的1.6倍。需要注意的是,东部各省市的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逐年增加约300元,而中西部各省区市的教育经费呈现波动起伏的状况,有些年份增加,有些年份反而减少,特别是中部地区比较突出。(见表3)表3 东中西部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情况(2003~2006年) (单位:元)
注:资料来源:根据国家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各年度《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整理。
二、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
(一)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存在不均衡状态
1.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总体呈现阶梯型下降状况
东中西部毛录取率及增长情况、每十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等质量指标总体呈现阶梯状递减。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国家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倾向性。长期以来,国家高等教育经费等资源主要投入在部属院校集中的东中部,特别是东部地区。二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阶梯状。地方普通高等学校的经费投入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东中西部阶梯状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等教育这种发展现状。
2.西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总体呈现合理上升趋势
西部普通高等学校生师比低于东中部,而且西部地方政府非常重视高等教育的投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4%,也高于东中部的平均水平。尽管西部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低于东部,但是却高于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中部。
(二)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存在共同性问题
1.东中西部都存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投入不足的现象
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平均毛录取率不到22%,处于大众化教育初级阶段。另外,尽管从数量来看,东中西部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逐年增加,但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都存在比例逐渐下降趋势,而且东中部比例还没有达到4%。毛录取率偏低、教育经费投入比例逐年下降,说明东中西部政府都还没有真正重视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
2.东中西部都存在普通高等教育发展不协调的现象
东部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在校生数、毕(结)业生数都是全国第一,但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却是全国倒数第一,2002年只有2%,2005年比例下降到了极低的1.6%;江西省毛录取率增长居于中部第一,但是生师比、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却是中部倒数第一。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数、在校生数、毕(结)业生数都是西部第一,但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却基本上是西部倒数第一。这些现象说明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都存在速度、数量、质量不协调发展的问题。
三、政策建议
(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要继续加强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没有公共投资的保障,不可能维持和提高公立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平等入学权。”政府要牢固树立“科教兴国”战略理念,继续稳定增加适龄人口进入普通大学就读的机会,提高高等教育毛录取率;加大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并建立稳定的、持续的、按一定比重逐年增长的长效机制。
(二)探索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和招生指标分配倾向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机制
地方经济实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高等教育非均衡发展的现状。要逐渐消除东中西部普通高等教育的阶梯性差异,不能仅仅依靠地方政府自我发展能力,因为西部地区(包括东中部部分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决定了教育经费的投入数量还很微薄,尽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高。所以,中央政府要向经济欠发达省区市加大高等经费投入和招生指标分配;另外,还可以引导、探索东部援助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等,促进经济发展相对低缓地区的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三)注重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有机结合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机会总量得到了快速扩张,但是这也带来了一些制约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隐患和问题。从上面分析看出,东中西部经济发达省份(例如山东省)或者欠发达省份(例如四川省),都不同程度存在生师比不达标、生均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因此,各级政府要综合考虑地方政府高等教育政策、现有高等教育现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来决定招生指标的投放和控制,从宏观上保证高等教育协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精明.扩招时期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差异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4): 142-156.
[2]杨晓波.试析美国公立高等教育的政府财政政策[J].外国教育研究,2006,(11):40-44.
作者简介:宋广亮(1982—),男,山东费县人,文学学士。研究方向:中国乐器演奏、高等教育。
(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