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版编目(CIP)与图书馆分类编目
2009-05-31单晓红
单晓红
关键词:在版编目;编目;分类标引;主题标引
摘 要:文章从分类编目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在版编目数据进行图书的著录和标引,并用实例加以说明,指出作为图书编目人员应当利用专业知识,有鉴别地使用在版编目数据,从而简便图书馆的分类编目工作。
中图分类号:G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6-0055-02
1 在版编目在我国的实施和研究现状
图书在版编目最早由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作为一种设想而提出,称为“出版前编目”。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研究员阎立中首次将CIP引入国内,译作“在版编目”,引起中国图书馆界和有关部门的关注。1990年7月31日,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图书在版编目数据》(GB12451-1990),并决定从1991年3月1日起实施。1992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确定在北京的41家中央出版社及北京出版社试点,此后全国有200多家出版社开展了这项工作。1999年3月8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又发出了《关于在全国出版社实施图书在版编目(CIP)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自1999年4月1日起,在全国推广实施强制性国家标准《图书在版编目数据》。2005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图书在版编目工作的通知》,决定自2005年起“将各出版社申报CIP 数据的情况纳入图书年检的检查范围”。在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CIP数据的制作经费首次被纳入国家财政预算。至今,CIP在我国已经走过十几年,其间经历了实施范围从小到大,技术手段从手工到网络、通信模式从邮寄到专线的发展历程,年编制数据从最初的上千条发展到目前的每年十几万条,数据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1994-2005年,我国关于图书在版编目研究的论文约232篇,内容涉及CIP的实施、CIP对文献信息部门和出版发行业的影响、CIP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不难看出研究的重点多在关注CIP自身,围绕CIP存在的不足探究完善和解决方法。对图书馆编目人员把握CIP数据、在现有的CIP质量和水平上更好地开展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 CIP对图书馆分类编目工作的影响
首先,CIP减少了分编工作的强度,使复杂劳动简单化,加快了编目速度。CIP数据的出现使分编等工作也可由一些经过训练的非图书馆专业人员担任,从而使一部分专业人员可以从事图书馆其他方面的业务工作。
其次,CIP促进了分编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使图书馆的目录体系逐渐趋于一致,为文献自动化管理和资源共享创造了条件。CIP的实施是图书编目工作的一大变革,改变了过去对同一种图书重复编目的状况,一次编目、多次利用。同时CIP数据是由权威机构及专家按国家标准进行著录和标引所产生的记录,有利于实现全国各系统、各类型图书馆的共同利用,取得一致的书目数据,实现联机联网。
另外,CIP提供的书目数据属于免费性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图书馆的财力、物力。我国图书馆界已普遍采用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联合编目,或与国家图书馆联网下载书目数据,或直接订购带有书目卡片或机读MARC数据的图书,但这些数据库价格不菲,不是所有图书馆都可以承担。
3 CIP数据对图书著录的影响
3.1 题名项的著录
参照图书的CIP数据有助于识别各题名信息。
例 “比较教育身份危机之研究李现平著”,单从题名页上无法断定“身份危机之研究”是正题名的一部分还是副题名。CIP数据中却明确给出“比较教育身份危机之研究/李现平著”。通过仔细阅读,在书的后记里出现“《比较教育身份危机之研究》跋”,可以确定本书题名项的著录应为:比较教育身份危机研究。
3.2 责任说明项的著录
(1)明确提供责任者的国别,为编目工作人员著录提供方便。
例1 题名页上“科学的文化理论 B·马林诺斯基著”,没有给出责任者的国别,图书的CIP数据中“科学的文化理论/(英)马林诺斯基著”可获知责任者为英国人,通过仔细阅读译序中曾提及到责任者国别。
例2 题名页上“料事如神 著者/狄蒙古霍 Daemon Goodhope”,书中获取不到责任者国别。通过图书的CIP数据“料事如神/(英)狄蒙古霍著”可获知著者国别为英国。
(2)提供给外国责任者的中译名,从而增加图书检索途径。
例1 题名页上“Just Like a Movie 就象一部电影Sue Leather(英)著”,书中并没有给出责任者的中译名,图书的CIP数据“就象一部电影/(英)莱瑟(Leather,S.)著”给出了外国责任者的中译名“莱瑟”,著录时可以在701字段多提供一个检索点。
例2 题名页上“The President‘s Murderer 谁谋杀了总统?Jennifer Bassett(英)著”,图书的CIP数据“谁谋杀了总统?/(英)巴西特(Bassett,J.)著”给出了责任者的中译名“巴西特”,著录时可加入这一信息,增加图书的检索入口。
3.3 版本项的著录
例 《中国宗教通史》一书版权页上为2003年2月第1版,图书的CIP数据“中国宗教通史/牟钟鉴,张践著.-2版”与版权页提供信息有出入。通过阅读,发现书前有1997年5月序和作者的卷前语,本书是在1997年版的基础上修订的二版,著录时可在附注项加以说明。
3.4 出版发行项的著录
(1)部分图书版权页中没有明确出版地,CIP数据弥补了这一纰漏。
例 中国人事出版社的《京城缉捕队》一书版权页中没有给出社址,对出版社不太熟悉的编目人员可能要通过工具书去查寻出版地。这时CIP数据就可以给工作人员提供很大方便:“京城辑捕队/刘延武著.-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6.06”。
(2)对于出版日期不详图书的著录提供便利
例 《零起点掌握标准日本语发音》一书版权页显示2007年7月第1版第3次印刷,只给出了第三次印刷的日期,出版日期不详。CIP数据中“.-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02(2007.07重印)”,可获知本书的出版日期为2007年2月。
3.5 丛编项的著录
CIP数据可以提供丛书名,增加一项检索入口。
例1 《乾隆正传》一书的书名页、前言等处均无明确丛书名信息。CIP数据中“乾隆正传/郭成康著.-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04.-(世纪文化书苑)”。仔细翻阅,在书的封三(书折页位置)有“世纪文化书苑”字样。如果没有CIP数据很有可能会忽略这一检索点。
例2 《阅读名人的“凡人面”》一书任何地方均找不到丛书信息。CIP中丛编项为“(大人物·小故事)”,为了增加检索点,编目时加上此项。
4 CIP数据对图书标引的影响
4.1 分类标引
又称文献分类、归类,是一种依据一定的分类语言,赋予文献分类标识的过程。分类标引将文献纳入相识的知识门类,它一般要经过查重、辨类、归类、编号、审核。在分类标引工作中经常会遇疑难图书,要确定一个正确的分类号也是不易的。这时我们可以参考在版编目分类号,再把它与《中图法》中对应类目对照,如与图书学科内容相符基本可以使用在版编目给出的类号。质量好的CIP数据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更便捷地确定文献所属类目。
例 《中国不笑世界会哭》的CIP数据中分类标引为D61,单凭题名我们很难断定文献的归类。CIP的指引使我们更快明确这是一本有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研究的图书,为图书分类提供便捷。
4.2 主题标引
即根据文献具有检索意义的内容和其他特征,赋予相应语词标识的过程,它一般要经过查重、主题分析、查表选词、确定主题标识、审核。好的CIP数据主题词可以拿来直接使用,只需在标引时进行一下轮排。利用好CIP数据一定程度上可以简化主题标引的程序。
例 《校本教研实践模式研究》CIP中:校本教研实践模式研究/柯孔标主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03.-(校本教研丛书).-ISBN 978-7-308-05838-4
Ⅰ.校…Ⅱ.柯…Ⅲ.基础教育-教学研究Ⅳ.G632.0
例2 《荣辱观的价值与向度研究》CIP中:荣辱观的价值与向度研究/熊月之主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01.-ISBN 978-7-80678-796-0
Ⅰ.荣…Ⅱ.熊…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Ⅳ.D64
5 结语
CIP由于自身的弊端和不足影响了其最初的预想效果和权威性,作为图书分编人员一定要认真对待,很好地进行鉴别,既不能全部放弃,也不能不加分析、不加核对地乱用。要合理进行取舍,有选择地利用CIP数据来完善和简便分类编目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分编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保证读者对文献的查准率,提高馆藏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 梁焰.我国图书在版编目研究述评[J].图书与情报,2006,(2).
[2] 曾照云.图书在版编目(CIP)研究述评[J].现代情报,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