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人格力量在教学中的作用
2009-05-25杨忠
杨 忠
摘要:学生要喜欢一门课,首先要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之大,足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甚至影响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而要喜欢这门课的老师,实际上就是教师的人格力量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人格力量凝聚的是教师的思想素质、知识水平、教学艺术和教学成果。
关键词:教师;人格力量;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4-0004-03
我们应该欣赏和赞同这样的观点:“学生要喜欢一门课,首先要喜欢教这门课的老师。”学生可以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这门课,哪怕是原来压根儿就不喜欢这门课;也可以是因为不喜欢老师而不喜欢这门课,即便是原来就喜欢这门课。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之大,足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甚至影响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而要喜欢这门课的老师,实际上就是教师的人格力量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人格力量凝聚的是教师的思想素质、知识水平、教学艺术和教学成果。
一、教师的思想素质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的思想素质应该包括教师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言谈举止、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
教师的思想品德应当是高尚的,因为品德高尚的教师才会培育出品德高尚的学生,品德高尚的教师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的精神风貌、理想追求、思想境界、人生信条等,都直接或间接地给学生以榜样的作用。
教师的职业道德应当是良好的。因为这样的教师才会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才能爱生如子,爱岗敬业,并且这种师爱是超越母爱的,是理性的爱、科学的爱,是大爱、博爱。这种敬业的快乐伴随着成功与幸福,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同样享受着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在教师的影响下学习做人。
教师的言谈举止应当是文明的。因为教师是为人师者,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不仅自身的文明程度要高,而且要给学生做出表率。身教重于言教,在教师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影响下,学生自觉地修正着自己的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交往习惯。
教师的心理素质应当是良好的。因为教师是从事培养人的工作,培养的是千千万万个国家所需要的建设者;要面对的学生既有优秀生,又有弱差生,可能是普通生,也可能是职教生;工作和生活中有开心和欢乐,更有困难和挫折。因此,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在面对意外、困难和挫折时的那份沉着、冷静、勇气、信心、机智和智慧,都给学生以启迪。
二、教师的知识水平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的知识水平应该包括教育专业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
教师的教育专业知识是教师第一位的专业知识,它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这是使教育成为一种专业技术的标志性的基本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他职业的独具的专业知识。但这一知识不以直接传递的方式给予学生,而要转换为教师的教学艺术从其教学效果上体现出来。遗憾的是,这些对教师最重要的知识却并未获得教师应有的重视,甚至被忘却了。这也是我们的教育事倍功半的根本原因之一。
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则包括纵向的专业知识水平、横向的综合知识水平、已有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现代知识水平等各个方面。
教师纵向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是指所教学科而具有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师的专业知识通常是在高校进行过系统学习的,用在教学上面的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所以教师才能够站得高、看得远,居高临下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然而,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进一步地夯实这些专业知识,才能真正做到专业知识功底扎实,从而使学生佩服。
教师横向的综合知识水平,是指为所教学科服务的其他学科而具有的专业知识水平。教师只靠本学科单一的专业知识,将越来越不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要,所以教师横向的综合知识水平尤为重要,在进行学科渗透、资源共享、信息共用的同时,促进了教学的生动和精彩。
教师已有的文化知识水平,包含了教师已经具有的纵向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横向的综合知识水平,而且包含教师在艺术类和其他类的基本素养与特长,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教师始终是较有魅力的教师。
教师现代知识水平,在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那些在现代科技中出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是最具吸引力的,如网络技术、克隆技术、纳米技术等等,适时地介绍甚至能够运用这些现代知识,可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和智慧的力量。
三、教师的教学艺术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教学艺术的理论基础和内涵本质是教育学和心理学。教师的教学艺术应该包括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课内外教育艺术、吸纳他人的教学艺术和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艺术等各个方面。
教师的教学一般都是在课堂进行的,教师的思想素质和知识水平更多的是通过课堂体现出来的。但是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较高的知识水平并不等于就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效果是需要课堂教学艺术和教学智慧的,否则,教师的形象将会受到严重影响。其实,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具有精良的教学艺术的课才是师生双方的一种艺术享受,有着艺术享受的课才能释放和展现教与学双方的快乐与和谐。
、
教师的教书与育人是相辅相成的,不注重育人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学,并且没有育人艺术的教学也是很难成功的教学。因此,教师必须掌握育人艺术,在教学中育人,并且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内,还应该有课堂外的、随时随地的教育。这种课内外的教育及其教育艺术,是学生对教师以及对教师所教学科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事实上,教师的教学艺术本身就包含了教育艺术。
教师教学艺术的形成,肯定离不开吸纳他人的教学艺术。因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是有限的,而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有着共同的经历和共同的道路。为了缩短由学生到教师、由一般教师到优秀教师、甚至由优秀教师到教育大师的历程,就得吸纳他人的教学艺术,向有经验有特色的同行们学习,向优秀教师和教育大师们学习;在有关刊物和资料中学习,在身边的同伴中学习,在各种教学活动中学习,并且能够整合、优选出适合于自己发展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吸纳他人的教学艺术本身就需要一种学习艺术,也是一种学习能力,而且必须有一种向他人学习的勇气和坚持学习的毅力,然而这并非所有的教师都能做到。
教师的教学艺术要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还必须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艺术,而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艺术,又必须是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吸纳他人教学艺术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反思、探索、实践、积累和提炼才能形成。这需要教师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需要有付出和智慧,需要有一种精神。从某种角度讲,吸纳他人的教学艺术,是为了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艺术。
四、教师的教学成果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的教学成果应该包括教师的日常教学成果、教学研究成果、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和学生今后的发展成果等各个方面。
教师的日常教学成果,主要体现在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成果。教师的终极工作成效必须转换为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一是表现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学生在课堂探究、动态生成、知识运用、思想方法、情感态度诸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和发展。其二是更广泛地体现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除了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各个阶段的考试成绩、各种学习(竞赛)活动的获奖成绩等。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提高和展示,思想的树立和激发,个性的发挥和发展,价值观的形成和取向,无不与教师的教学密切相关,无不体现着教师劳心劳力的艰辛付出。
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成果。其一是表现在平常教师之间开展的教学活动效果,例如教师在公开课、竞赛课、说课、评课、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读书、学习、研讨等教学实践中所取得的进步和发展。这种学生与教师的共同进步和发展,促进着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其二是教师在教学科研究取得的成果。教学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研究才能张扬个性、激发思想、启迪智慧,研究才能更好地、高层次地出成果。教与研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不断反思,不断积累,就能够由实践上升到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升华。教师的研究成果通常有课题(实验)研究、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著作等,其中最灵活、最便于操作、最易于出成果的是研究论文。许多优秀教师都有一种论文情结,每当一篇论文见诸于报刊杂志时,就会感到欣喜万分,享受着一份成功,体验着一份快乐,品味着一份幸福。与此同时,每当学生欣赏教师的成果时,也与教师一起分享这一切,为自己有这样的老师而深感自豪。
教育是为了让人学会生活,让人懂得如何创造生命的价值、追求生活的意义,让每一位求知者在生命的历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实践,学会创造。教师向教育奉献什么,教育也向社会回报什么。因此,学生今后的发展成果理应成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教师评价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还没有把学生今后的发展纳入其中。事实上,学生在生命历程中的学习、生活、实践、创造,学生向社会的回报,应该是对教育的最好评价。学生今后的发展成果,有着教师的影响,也是对教师的最好回报。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教师的人格力量不仅在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影响着学生的生命质量。这种作用和影响,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对生活的向往,对生命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