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贡献

2009-05-22张娜娜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年2期
关键词:嬗变马克思主义哲学

张娜娜

摘要: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学术界一直没有达成共识。任何时期的西方哲学史上的哲学家只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单个方面进行了有所侧重的回答。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三个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性的回答。

关键词:哲学的基本问题;嬗变;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图分类号:A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63(2009)02-0079-02

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一般是指在人类哲学事业发展的全过程中都存在,并且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的问题。它贯穿着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哲学发展全过程的本质。因此,任何哲学体系都不可避免的要对哲学基本问题进行回答,并以此为起点和中心来展开和解决哲学的其它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的一种新形态,是哲学发展史上的革命变革,其发展和变革首先和根本的就表现在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深化和拓宽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三方面都进行了创造性的回答,特别是对基本问题的第三方面创造论方面进行了回答。

(一)对哲学基本问题本体论方面的回答和论证

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回答区分了哲学上的两大阵营,即主张物质是本原的唯物主义和主张精神是本原的唯心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虽然都主张物质决定精神,但都局限于是对自然领域的认识,并没有彻底的把物质本原论贯彻到社会历史观方面。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唯心主义历史观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因此,可以说机械唯物主义并没有对哲学基本问题本体论方面进行了完美的回答。而马克思哲学从一般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具体深入到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科学地制定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概念,并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解答,从而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引起了社会历史观的根本变革。这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以往哲学的根本标志同时也是对哲学发展的最伟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是唯物主义,因此主张物质决定意识。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物主义原理进行了科学的、辨证的论证。虽然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已经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物主义原理做出了原则上正确的说明,这就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但是,对于更深入的问题都没进行回答。比如说意识作为人脑的机能是怎么产生的?意识作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如何进行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有没有界限?如果有界限,这个界限在哪里?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从而把唯物主义大大地推向前进了。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角度对意识的起源作用做出了科学的说明。得出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基本观点。其次,以实践为基础对认识的发生和发展做出了科学的说明。人们是为了生活的、实践的需要并在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外部世界的;通过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到理性,然后又从实践到认识,由感性到理性,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意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第三,当意识这个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出现以后,她就不断地施放出巨大的能量,不断地改变自然界这个母体的面目。自然界及其变化不断地塑造着意识,意识及其能动性也不断地改变着自然界。在这个过程中,物质和意识是互为因果、相互作用、互相决定的。在这个互为因果、相互作用、互相决定的过程中,并不能简单地说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了。它们之间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都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基于实践说明意识的起源,基于实践说明意识的发生和发展,又基于实践说明物质和意识对立的界限及其相对性,从而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理做出了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论证,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一重大贡献。

(二)对哲学基本问题认识论方面的回答

唯物辩证地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论方面的突出贡献。马克思以前的唯物主义虽然肯定思维和存在的同~性,主张人的思想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但是由于脱离社会实践来考察人的认识活动,因而不了解认识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从而也不了解实现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他们的反映论是消极的、直观的、机械的反映论,因而其同一性也是消极的、直观的、机械的同一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实践纳入认识论,作为认识基础的同时,又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过程,这才真正地揭示了认识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规律,真正唯物而辨证地说明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种同一,第一,不是机械的一次完成的同一,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和过程中逐步实现的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有限到无限的具体的历史的同一。第二,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同一,而是有自觉的主体参与其中,有目的性、有选择性、有重构性的同一。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的头脑的物质的东西”,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成为唯物辩证法的反映论,即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它既同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划清了界限,又同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划清了界限。“改造”不仅体现着反映“印象”的主体性,而且还非常生动而深刻地体现着“印象”、选择、重构、创造的合目的性和价值性。

(三)对哲学基本问题创造论方面的回答

提出和解决了精神变物质、思维变存在,即存在和思维的同一性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又一划时代的贡献。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通过从实践的角度对思维能否反作用存在,引起存在的变化,使之符合于意识的状况,即精神能否变物质、思维能否转化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回答。如果把思维正确反映反映存在、主观符合客观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那么,可以把思维转化为存在、客观符合主观叫“存在和思维的同一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规定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并把实践纳入认识论,这样,认识和实践就融为一体,从而不仅科学地解决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而且也进而科学地解决了“存在和思维的同一性问题”。马克思认为人的实践跟动物的本能活动是不同的,突出表现在人这个主体是有意识的。人的主观世界通过实践这个中介点转化为客观世界。以往的哲学家都以说明世界为限,唯有马克思主义哲学还以改造世界为己任。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正是由于改变世界的历史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研究和解决“存在和思维的同一性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论述,突出地表现在毛泽东的“两个飞跃”和“两变”的理论上。“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时间这一个飞跃。”人们在社会时间中发生的认识活动,“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的认识,这就是思想。这是一个认识过程,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然后又有认识的第二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反映的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这就把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涵推进到一个新的更深的层次。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飞跃”和“两变”的理论,即科学的解决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又科学的解决了“存在和思维的同一性问题”,才使人类哲学认识论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产生一种新的形态,这就是以实践论相称的认识论或以认识论相称的实践论。

编辑:鲍跃华

猜你喜欢

嬗变马克思主义哲学
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双性同体意象及其嬗变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采集方式的嬗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推进策略解析
马克思主义专业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
文化强国视角下的区域文化嬗变动态浅析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弄清楚的三个为什么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模式探索
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研究
浅析清代中后期以来的戏曲声腔演变
香港黑帮电影的叙事嬗变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