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模式下中职生就业心理因素及对策

2009-05-22蒙振兴

魅力中国 2009年10期
关键词:教育对策

蒙振兴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4-092-02

摘要:通过到企业走访调查,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及毕业生对企业和学校的看法。概括分析出中职生在实习过程中不适应企业要求的根源,提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下学校应加强对中职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受企业欢迎的人才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中职生实习生;不适应因素;教育对策

当今世界,教育同产业的结合愈来愈密切,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工业国家,都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振兴经济、增强国力的战略选择。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是技术和人才的竞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要求。面对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工作者如何破解“培养什么样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的难题?职业学校要发展必须与企业接轨,必须培养与企业相适应的、满意的人才,使毕业学生能实现充分就业,这样,社会才能认同,家长才能满意,学生才会选择职校,学校才能兴旺发展。

为此,本人走访了珠江三角洲五家用工企业,从企业的用工要求中得到深刻的感悟,并对职业教育教学提出建议供同仁们参考。

一、走访的企业及学生代表

1.广东肇庆市风华集团冠华公司(人事部:王主管)

对中职实习生的要求是首先服从工作安排,稳重踏实,能吃苦耐劳,具有奉献精神。诚实、刻苦、向上、责任心将是我们录用人才的最佳标准。我们最担心一些学生眼高手低,对企业环境和待遇过于理想化,斤斤计较。技术差点尚可以学习,但若心态浮躁,这山又望那山高,最终将一事无成。

代表学生:卢远虑,”在校两年确实也学到不少东西,特别是为人处世的道理。我校特别重视礼貌礼节的教育,在校时我们见到老师到问候一声“老师好!”来到厂里习惯了,见到领导同事都说一声“好”。厂里员工都称赞我们宜州职业学校学生懂事、有礼貌。但我们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有点用不上。“

2.广东肇庆市风华集团粤华公司(人事部:梅部长)

中职实习生要对自身有客观的认识,要端正实习的心态。刚来实习要目的明确,先要虚心学习,要锻炼,有付出才有收获。在我公司实习的各个学校学生,相对而言还是宜州职业中专学生踏实肯学,文明懂礼。但也有个别学生爱上网,常因上网而上班迟到或旷工。企业与学校是不一样的,在学校迟到可能教育就可以,但在企业就与以经济处罚,每迟到一次就要扣工资20元。

学生代表:公司要求很严,时间观念很强。上班时间一到,所有生产线员工都必须到岗,如有人迟到或旷工将会影响到整个生产线,所以这方面的处罚就很重。时间也很紧,吃饭时间只有40分钟左右,在学校午睡惯了,刚开始我们很不习惯。上班过程中也很紧张,不能讲话,开小差或接听电话,整个公司都这样,我们现在也习惯了。

3.广东惠州光弘公司(人事部:黄部长)

我们对中职实习生的要求首先是责任心,因为责任心是完成好每一项工作的保证。其次是有现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因为企业里每一项工作都不可能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毕业生中最大的不足是认为产品是企业的,工作马虎了事,于是生产次品多,影响企业的效益。

学生代表:卢冬华,“到企业实习以后感觉到社会与学校差别很大,各项制度和处理方式都不一样。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以教育为目的,而企业所有的规章制度都是围绕经济效益来制定。违反了公司规定不是扣工资就是被辞退,所以来不得半点怠慢和虚假。希望母校以后多强调这方面的引导。”

4.广东顺德科龙空调公司(车间主管:祭主任)

手脚勤快,踏实能干,服从管理和善于沟通的实习生最受我们欢迎。最不喜欢那些玩世不恭型的学生。这些在实习工作中表现就是吊耳啷当,爱怎样就怎样,你扣工资你就扣,你骂让你骂去,无所谓,不在乎。

学生代表;刘涛

在一个单位最重要是懂得做人。技术可以慢慢学,但如果你不懂得做人,别人不喜欢你,你永远没有提拔的机会。所以在学校老师常说:“先做人,再做事;先成人,再成才”是非常有道理的。

5.广东佛山山水君悦大酒店(人事部:曾部长)

我们服务行业的,对实习生的要求首先是服务意识强,脾气好,手脚勤快而踏实稳重。其次是注重形象和礼仪。但有些学生把自己当着一个玻璃花瓶,受不了一点点委屈,处处求公平。我们建议广西宜州职业学校最好增设粤语课程,因为广东一带都用粤语交流,许多学生刚来时,客人点什么菜都听不懂,无法交流沟通,工作是很被动的。

学生代表;兰妙,“在酒店工作,只要你得到客人好评你就是一个好员工,你就会得到酒店的重用。但要得到客人好评你就得熟悉业务,悟性高,客人需要什么你能尽快领会。性情要温和,手脚要麻利,还得注意你的表情,注意微笑服务。”

二、经过以上走访了解、调查概括,中职生在实习过程中不适应企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点

1.实习目的不明确,人生职业理想模糊

经过调查,中职生到企业去实习,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随波逐流。工作过程中得过且过。中职生普遍缺乏人生理想和信念,许多学生没有制定一个中长期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从学校走进企业,面对陌生的社会环境和单一的流水线工作,对一些人生问题缺乏认识,诸如:人应该追求什么?我们为企业老板“打工”目的是什么等等问题不甚清楚。实习时常常混天了日,不思进取,使他们在实习过程中常感受困惑。

2.个人综合素质欠缺

中职生的年龄在16-19岁之间,正处于心理、个性、品质的易型期,也是综合素质培养与提高的重要时期。据调查,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中职生存在“重专业,轻基础;重功利,轻素质;重操作,轻知识”的现象,其中轻素质主要是轻人文素质的提高,即重学会做事,轻学会做人,这种现象的后果,会导致个人的综合素质存在缺陷。因此,他们在生产流水线实习时,具体操作时往往不用心思考其原理,而是将其配件简单组装,完成一道工序了事,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常常出现大量次品、废品、重新返工的现象。个别学生的自制能力差,经不起社会上的诱惑,个别人沉迷于网络,甚至成瘾,导致个人意志消沉,实习时经常出现迟到、甚者打架、旷工等违纪现象。中职生个人素质存在缺陷,是最不受企业欢迎的。

3.适应企业能力较差

实习生到企业实习,就要认同职业的行为模式,遵守厂规、厂纪,自己的行为逐步达到行业规范的要求,达到企业对岗位的要求。经过调查,企业岗位的要求与实习生的自身能力存在着差异,由学生的角色向员工的角色转化普遍较漫,大部分实习生需要经过1-2月的时间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少部分学生由于不适应企业的管理方式而被迫中断实习,当了“逃工”,直接影响着他们在实习阶段的社会化进程。

4.个人心理素质低下

心理素质社会化就是使人的健康的心理指导自己的行为。据调查:年龄在16-19岁之间,正处于心理、个性、品质易型期的中职学生,心理上还不成熟,个人心理的承受能力还不强,心理素质还不高。实习生进入企业实习前,对企业、社会估计过高,对一切环境理想化,对企业的管理文化了解不够。实习后,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受到管理人员批评时,上夜班疲惫时,就会对自己的选择发生动摇,心灰意冷,心灵孤寂,尤其是和领导、同事、同学不协调而发生矛盾时就会产生退缩心理,实习中出现不能虚心接受领导、同事的建议和批评,对人冷僻、淡漠等现象。这是不受企业欢迎的。

5.人际交往能力较弱

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可能拥有较多的成功机遇。实习生的社会化过程很重要的是要学会生存,增强参与社会的竞争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共事。人际关系的基础是相互交流,相互尊重,礼貌待人。据调查:实习生普遍缺乏与人交谈、倾听的艺术和技巧,不知道如何同领导、同事相处,如何共事,如何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一旦有矛盾,就可能要发生争吵甚至打架斗殴等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不少实习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处世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耐挫能力较差,这使他们实习受挫。

三、培养受企业欢迎的人才的教育对策与方法探讨

1.与企业文化相互对接,营造“零距离”实习就业氛围

职业教育实质是就业教育,中职生毕业后要进入社会,走进企业,企业是学生的用户,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学习和借鉴企业文化,实现校企文化的相互“对接”,让学生在校内能感受到企业各种文化,接受企业文化熏陶,融入企业文化中去,营造“零距离”的实习生产氛围。企业文化在教室布置的要求,要体现出融合性和时代性。如企业经营理念,公司的工作精神相统一,德育园地是专门张贴学生的3Q、5S宣传和考核材料、企业的规章制度,学习园地是学生学习技术的心得体会,两侧墙壁悬挂公司的简介、总裁的话语及企业文化宣传标语,如: “今天不努力学技术,明天将努力找工作”、“今日学校技术标兵,明日企业岗位明星”等等,整个布置朴素淡雅,既体现出校企文化的融合性,又营造出一种企业生产的浓厚氛围,时时强化着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

2.加强实习前就业指导,使中职生有充分思想准备

学校根据内容安排就业指导教师、班主任及实习指导教师,对即将实习的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教育的内容包括:(1)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明确人生的意义。(2)学习岗位职业道德规范及实习公司员工的行为规范,使中职生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是提高能力促进其成长的重要阶段。(3)专业部在实习前,简要介绍实习企业的环境、特点、位置,观看实习企业的录像,让中职生知道即将实习的时间、地点,并介绍企业的概况、文化、工作特点、注意事项、规章制度等。(4)学习实习企业的安全规程和技术操作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具有广博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防范工作差错的有效途径。在实习前组织他们重点学习安全实习的相关内容,如安全用电制度、安全生产制度等。对实习生进行强化教育,让他们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3.强化实习前技能训练,以“准员工”标准严格要求

中职生在专业学习中,虽然经过了学习理论、实验、技能操作等多个环节,但仅仅是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初步过渡。为使他们在进入实习企业后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在进入实习企业前,利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以“准员工”标准来严格要求,集中进行专业技能操作的强化训练,训练后对中职生逐个进行考核,不及格者留校再训练,推迟实习。在中职生实习前提高技能操作水平的同时,给予心理辅导,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相信自己的能力。

4.及时的加强心理辅导,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由于受知识、技能、环境、经验、阅历的限制,部分中职生的心理素质较差,特别是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更为薄弱。大部分中职生在实习前担心与企业领导、班组长难以沟通,害怕难与带教师傅、同事建立良好关系。因此,应及时对中职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强化教育,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引导中职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主动并乐于与人交往,学会与别人交谈和倾听的艺术和技巧,学会同领导、同事、同学如何相处、如何共事、如何协调,虚心接受企业的每一级领导的工作安排和批评,逐渐学会尊敬人、关心人、理解人、体贴人和善待人,以真诚、谦虚的态度,发展和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实习指导教师要根据实习生的心理状况,及时的给予辅导。

参考文献:

[1]王晓斌.走人文素质教育之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1.1

[2]陆熔林.职业生涯尤忌“忌语”[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4

[3]丁钢.文化吸纳:校企合作的纵深发展[J].职教通讯.2006.12

猜你喜欢

教育对策
高二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情况调查与教育对策
高中理科生英语学习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
浅析高职院校新生思想问题及教育对策
浅谈留守学生的教育策略
传媒类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幼儿告状行为状况及其对策
浅析家庭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
农村职校留守女生的典型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