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生态补偿现状及解决途径

2009-05-22李新芳郭会峰

魅力中国 2009年10期
关键词:生态补偿解决途径现状

李新芳 郭会峰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4-023-01

摘要:生态补偿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种经济手段。我国生态补偿经过多年实践,在林业、自然保护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需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大补偿机制。

关键词:生态补偿;现状;解决途径

生态补偿是以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为目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调节相关者利益关系的制度安排。

一、我国实施生态补偿的基本情况

我国最早的生态补偿实践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森林与自然保护区的补偿工作起步较早,国家投入较多,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除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之外,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6大工程也是对长期破坏造成生态系统退化的补偿。国务院在《关于一九九二年经济体制改革要点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要建立林价制度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实行森林资源有偿使用”;1993年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造林绿化工作的通知》,指出“要改革造林绿化资金投入机制,逐步实行征收生态效益补偿费制度”。之后,国家实施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尝试;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和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等重点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加强森林资源的生态补偿;实施退牧还草,加强对草原资源的生态补偿。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很大成绩的退耕还林,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贯彻“生态目标不到位”和“给农民的补偿不到位”的问题。“生态目标”不能实现,将影响到这一政策的成败。由于生态林的成长和生态效益发挥需要近十年的时间,生态效益又主要是公益性的,因此生态目标在其他目标中最为脆弱,很容易成为急功近利的牺牲品。而“经济补偿”落实不到位,不仅会使退耕还林难于持续或出现反复,还可能在一些地方加剧社会矛盾。这也说明,真正的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是一种远比想像深刻的社会利益大调整和制度创新。2004年,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正式建立,标志着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实质性确立。退耕还林政策只是我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一次成功实践,还有许多方面都需要生态补偿机制。城市水源地的发展与保护的矛盾,江河上游水资源利用与中下游用水的矛盾,生态屏障的建设与投入的矛盾,喀斯特地区过度开垦导致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问题,草原过度放牧或过度耕种带来的风沙问题,以及自然保护区的保护问题等。虽然已有许多政策措施,但由于没能从机制上解决生态价值补偿问题,即使一些地方的保护与发展关系得到协调,还有许多不稳定因素,影响可持续发展。生态补偿真正付诸实施,还面临不少问题。生态生态补偿涉及公共管理的许多层面和领域,关系复杂,头绪繁多, 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必须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为主线,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生态补偿模式。

1.加强生态补偿机制的基础研究工作。开展生态保护立法研究,为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提供法律依据;根据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实际情况,突出重点,针对群众反映突出、严重影响生产生活和需要实行抢救性保护的区域;在财政支付能力有限、政府控制力不足的条件下调动民间参与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将政府主导型生态治理模式逐步转变为民间主导型治理模式。

2.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利益相关各方对生态补偿的认知与参与。

3.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的收费制度。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涉及生态保护和建设资金筹措与使用等各个方面。制定严格的征收标准,征收的生态补偿费真正实现专款专用,用于生态恢复和补偿。

4.拓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资金筹措渠道要注意开展多渠道融资。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投融资体制,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努力增加公共财政对生态补偿的投入,又要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参与,探索多渠道多形式的生态补偿方式,拓宽生态补偿市场化、社会化运作,形成多方并举,合力推进。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支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生态建设、环境污染整治的投资。积极探索生态建设、环境污染整治与城乡土地开发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在土地开发中积累生态环境保护资金。发挥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双重作用;完善生态补偿的财政政策体系,充分利用市场条件探索多渠道的融资机制。加强对私人企业的激励机制鼓励他们投入到环保产业中;积极利用国债资金、开发性贷款,争取在股票市场中形成绿色板。创造良好的条件以引进海外资金,积极吸引国外资金直接投资于生态项目的建设,以及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的贷款或赠款,努力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格局。

5.要逐步完善生态补偿的管理体制。生态补偿政策涉及许多部门的利益,需要综合协调,应加强部门内部和行政地域内的生态补偿工作,整合有关生态补偿的内容。引导社会各方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提高生态补偿的综合效益。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应理顺和完善管理体制,克服多部门分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加强部门、地区的密切配合,整合生态补偿资金和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生态补偿机制的加快建立。6.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补偿的立法工作。加强生态补偿立法工作,从法律上明确生态补偿责任和各生态主体的义务,为生态补偿机制的规范化运作提供法律依据。积极借鉴国内外在生态补偿方面的成功经验,坚持改革创新,健全政策法规,完善管理。

参考文献:

[1]《建立公平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中国环境生态网环境基础篇

[2]《我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战略与政策》.中国环境报

[3]《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中国网

[4]《探索建立中国式生态补偿机制》.人民网

猜你喜欢

生态补偿解决途径现状
生态补偿概念的理论辨析
从生态转移支付角度谈完善内蒙古牧区草原生态补偿的建议
新常态下高校会计监督与会计服务关系探究
社会保险争议解决途径探究
电网规划设计与改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