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课堂舍本逐末现象举隅

2009-04-15任丽莉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4期
关键词:综合创造兴趣

任丽莉

【摘 要】本文列举了在新课改背景下,由于教师对课改理念认识上的误区,从而导致了在音乐课堂教学上的三种偏差,即片面追求“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错误理解“鼓励音乐创造”、过分强调“学科综合”,很有警示作用。

【关键词】音乐 课堂 兴趣 创造 综合

在新课程理念影响下,新的教学行为不断涌现,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在与新课程朝夕相伴的日子里,我们聆听了许多关于新课标解读的报告,也观摩了不少节新理念下的“公开课”、“研讨课”。这些音乐课堂教学确实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很尽如人意的现象,也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与反思。

现象一:片面追求“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教师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当前部分教师却陷入了为兴趣而兴趣的误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作为现代科技成果,由于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们的喜爱。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追求表面的新颖、动感,而不注重实际,一心只想使自己的课“花”一些、“靓”一些,认为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管什么教学内容,不管有没有必要。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歌曲《保护小羊》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把整个过程编成故事,以动画的形式播放,使多媒体课件宛如动画片一般,学生们欢呼雀跃,积极性的确被调动起来了,但音乐教学的本质却由此而丧失了。本节课中学生记住的不是音乐,感兴趣的不是音乐,而是精彩喧闹的画面,那还算成功吗?当然也有在这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老师,如有一位老师,她课中的教学设计总是精练而到位,音乐性极强而学生照样兴趣盎然。在她执教的《东半球西半球》一课中,虽然也是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但画面简洁精练、恰到好处。课件中出现了几组不同国家的舞蹈片段,让学生从音乐中、从舞蹈中发现其节奏特点,然后运用到歌曲《东半球西半球》中。她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完全为歌曲服务,学生的积极性照样在各种不同的能力训练中得到激发,真正做到了“乐(yue)”与“乐(le)”结合。

现象二:错误理解“鼓励音乐创造”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学科。比如,音乐的不具象性为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音乐的审美过程是一个运用通感联觉的复杂的心理过程;演奏乐器是集感觉、审美、思维于一体的过程,音乐可以使人处于平静、愉快的情绪状态之中,这些都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音乐新课程的实施,更是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学习方式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和表现的机会,对于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特别的优势。因此,新课程中安排了许多具有创造性的活动,不仅有灵活的、渗透性的内容,如探索某个问题、发挥想象力、搜集信息等,也有专题创造的内容,如“用声音编织故事”、“为故事、诗歌选配音乐”、“音乐剧”、“创编旋律”等。也正是由于“鼓励音乐创造”是新课程教学理念之一,因此许多老师在备课时都会安排一些创造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曾有一位老师在教学“中国民歌”一课时,安排了欣赏劳动号子《舂米号子》、山歌《站在高山望平川》、小调《紫竹调》三首歌曲。课的最后,老师动了一番脑筋,出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想法,让学生用橡皮泥捏出这三首歌曲。学生顿时热闹开了,以小组为单位动起手来。展示时,学生的作品却是用橡皮泥捏成的稻谷、一座山和一段竹子。试问如此的结果哪里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呢?反而是歪曲了对音乐的理解。笔者认为决不能为了创造而创造,音乐课的创造脱离了音乐本身,那不仅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而且也失去了创造的真正意义及其价值。

现象三:过分强调“学科综合”

这一次教学改革特别强调“学科综合”,可有些老师往往过分强调综合,对于综合的“度”把握不准或不恰当,偏离了音乐这一教学主线。如有位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空山鸟语》时,让学生搜肠刮肚地背了一首又一首唐诗宋词,什么王维的《鹿柴》、李清照的《如梦令》等。在欣赏《百鸟朝凤》时,让学生画了各种各样形态各异、品种繁多的鸟。虽说颇有创意、颇有意境,但我们感受到的是学生的背诵能力和绘画技巧,却没有感到“诗中音、音中诗”、“画中音、音中画”的美妙境界。原因在于该教师把非音乐性的内容或泛音乐性的教学内容充斥于课堂之中,从而湮没了音乐艺术学科特点,冲淡了音乐艺术本身的鲜明个性,导致在教学上偏离以音乐为本的原则。其实,在提倡学科综合时,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要在音乐感受的基础上,融入相关学科的内容。这种综合更多应以教学的随机性和灵活性为出发点,决不能为了综合而综合,还要发挥各学科之间所具有的共性恰当地综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提高、拓展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才能更好地为音乐服务。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库姆斯认为,好教师在教学中会注重“具体的”、“特定的”情景,不可能以“既定的方法”行动。课程改革中的确出现了许多好的教学理念、许多新颖的教学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套用成功的教学形式便一定会取得成功。在教学中,偏离了音乐教学这条主线,为形式而形式的教学设计毫无意义。■

猜你喜欢

综合创造兴趣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对动漫艺术“综合与表现”领域多元化应用形式的探索
民用飞机机电综合控制技术研究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