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按摩治疗心境障碍158例临床观察
2009-04-05,,
,,
(1.吉林市中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中医科,吉林 长春 130021)
心境障碍可归属于中医郁证的范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1]。黄泳等[2-4]认为,心神受损为郁证发病的关键,脑与肝是调节情志变化的主体,“脑神失调,肝失疏泄”为抑郁症的主要发病机制。笔者根据中医郁证辨证,按证取穴,采用中医的传统方法并有所改进的电针灸、按摩改善心境障碍患者的生活状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58例均为吉林市中医院2006年7月~2008年6月心境障碍患者,男69例,女89例,均按DSM-IV(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 4)的诊断标准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确诊为心境障碍患者。
1.2 诊断标准 根据DSM-IV诊断标准拟定。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2 治疗方法
患者针刺后按摩,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
2.1 针刺 选穴:百会、神门、内关、三阴交、太冲、风池。食欲欠佳配足三里、中脘;血压高配曲池;失眠多梦配通里或心俞。针刺得气后即出针。
2.2 按摩治疗
2.2.1 手法 (1)在患者的背部及腰部施以推、滚、揉、拨等手法,充分放松脊柱两侧的肌肉,然后用单手拇指点按脊柱两侧的夹脊穴和背俞穴3~6次,重点点按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等穴。(2)用单手拇指点揉患者印堂穴1 min,再用双拇指沿眉弓上方向两侧太阳穴做分推法3~5次后,重点点揉睛明、鱼腰、四白、头维、神庭、百会、四神聪等穴。再用双手的食、中、无名小指,拨揉两侧颞部0.5 min,用大鱼际分别推两侧桥弓穴,在患者发髻内做扫散法。以双手拇指和食指捻揉患者双耳,重点捻揉耳垂部。(3)点揉患者的内关、神门、三阴交、足三里等穴。
2.2.2 足部反射区调解法 (1)以双手五指分别拿捏患者踝部跟腱两侧,从上至下反复操作3~5次。然后以一手做辅助手托住足跟,另一手用掌推或指揉等方式,使足部的肌肉和韧带彻底放松下来。(2)操作过程中,在患者的左足上,医者应用左手做辅助手,右手进行操作;在右足上,则用右手做辅助手,左手进行操作。先按照足部反射区的顺序整体操作1遍,后在肾脏、肾上腺、拇指额窦、四指额窦、大脑、小脑、颈椎、颈项、心、脾、肝、胆、胃、失眠点等反射区位置,做重点调解5~8次。在上述反射区的调解过程中,心、脾、肾上腺等反射区,应用食指近侧指关节做离心性的点按,而肝、胆、胃等反射区则用向心性的点按。(3)手法结束后,嘱患者在30 min内饮500 mL温开水。治疗过程中忌酒。
3 疗效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标准 以临床身心反应的自我评估及汉密顿抑郁量表修订版(RHRSD)[5]的计分为指标,在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电话随访在治疗后3个月进行,测试RHRSD量表的计分。
3.2 结果
3.2.1 1个疗程内的身心反应状况 放下思想包袱的速度加快和正面人生观的109例,占68.99%;精神状态和思维敏捷程度有提高62例,占39.24%;睡眠质量有改善31例,占19.62%;胃肠问题和纳食情况有改善29例,占18.35%;肌肉疲劳有改善16例,占10.12%;头痛改善或消失19例,占12.06%。
3.2.2 2个疗程的身心反应状况 体验到身心状态有良好转变者占78.96%,其中放下思想包袱的速度加快和正面人生观的117例,占74.05%;精神状态和思维敏捷程度提高36例,占22.78%;睡眠质量有改善34例,占21.52%;胃肠问题和纳食情况有改善的12例,占7.6%;肌肉疲劳有改善和头痛改善或消失的各11例,各占6.97%。
3.2.3 不良反应 针刺1个疗程内出现头痛或头皮紧张的4例,占2.53%;睡眠质量不佳和心情敏感或情绪波动的各2例,各占1.27%。
4 讨论
电针是通过电流刺激周围神经,通过反射机制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使其趋于平稳,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状态产生血管运动性变化,可以纠正白天的兴奋不良和不足。按摩手法对于人体属于良性的物理刺激,其疗效是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和经络系统的调解作用而获得的。不同的推拿手法对于神经系统的作用及其产生的生理效用也不同。如:弹拨类手法和扣击类手法可以起到兴奋作用,而体表的轻揉和抚摸类手法,则会起到镇静的作用。通过轻揉缓慢的手法操作,可以将患者的紧张状态逐渐放松下来,再施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的手法,调动人体内在的积极因素,使紊乱的生物钟按照正常的规律运行。通过神经反射来调解大脑神经兴奋与抑制的交替过程。从而使人体的生物钟建立有规律的良性循环。另外,通过推拿还可以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扩张血管,使有效血流量增加,改善颅内外的血液运行,提高大脑摄氧率,有利于大脑皮质的功能恢复。故电针灸、按摩在治疗心境障碍上有很大的潜力。
[1]王伟航.对心境障碍诊断名称的几点思考[J].临床医学精神杂志,2003(2):116.
[2]黄 泳,龚 伟,邹 军,等.头针治疗抑郁发作SCL-90评定结果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3):5-7.
[3]杜元灏,李桂平.调神疏肝针法治疗郁证的理论基础[J].中国针灸,2005,25(2):143-146.
[4]王玲玲,刘兰英.针灸治疗抑郁症临床思路[J].中国针灸,2003,23(1):7-9.
[5]Warren WL.RHRSD Manual[M].WPS Pulishing,1995:58.
[6]Mak KY.The interes ting phenomenon of dysthymia disorder[J].HK Practitioners,2003(12):22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