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辨证与辨病论治的思考

2009-04-05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4期
关键词:现代医学论治医者

(1.泰安市中医二院,山东 泰安 271000;2.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近年来,关于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关系的探讨逐年增多,各家学说不一,各执一辞。有的认为应当以辨证论治为主,因为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华,舍弃了辨证论治,就是否认了中医;有的认为应当以辨病为主,在明确某一疾病时,才能有的放矢,正确用药;也有的主张辨证与辨病结合应用,即在明确疾病诊断的基础上,再进行恰当的辨证论治。但单一的辨证论治已经不适应当前中医发展的需要,而单从辨病论治、全盘西化,又偏离了中医学发展的轨道。二者相互结合,互相促进,是目前探讨的主题。但是二者怎样结合?是辨证论治指导辨病论治,还是辨病论治指导辨证论治?这是目前中医学发展的困惑。

笔者从医十余载,对辨证与辨病论治的关系,以及二者的优劣,如何结合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探究。认为无论是中医学,还是西医学,首先它们是一门科学,而科学是无中西之分的;其次它们是不同的医学体系,有自己的理论基础、治病方法。这是由于起源不同,发展的历史背景不同,才形成了各自的理论。但是二者发展的目的只有一个,即皆是治愈疾病、康复患者,从这一点上看,二者有着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既然这样,中医的辨证论治,西医的辨病论治,应该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不应该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青姚[1]认为现代医学和中医认识疾病有各自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的一个“证”往往包括西医的多个病;而西医的一个病也常散见于中医的多个“证”内。究其原因,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就可以找到其共性和个性,才能看清中医学、西医学各自的优势与特点。中医辨证学的发展,应当汲取各种科学技术的成果,不断地充实自己,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对飞速发展的现代医学,也应该取其精华,舍弃糟粕,达到辨证与辨病论治的和谐统一。

1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之一,是指在疾病发展变化的某一阶段,经过医者的临床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综合归纳为某一具体的证,然后依据该证,确定具体的治则治法,以指导用药。其中辨证是论治的前提,而论治又是辨证目的和检验手段。这种辨证论治是宏观的,这种宏观性,决定了它以患者的整体为中心,了解患者的整体变化,在变化中调节,使之达到某一种人体可以适应的平衡。当然,这种平衡是一种暂时的、病理性的,最终还是要有患者的整体自身的调节,达到生理性的平衡。同时,辨证论治也是抽象的、模糊的,这与该理论在形成过程中,先贤们受到当时各种因素的限制有关,不能彻底解析、探究人体的奥妙,只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即由外揣内、由已知揣无知,而不能具体了解机体内部的变化。这必然限制了医者的视野和思路。辨证论治的宏观性,决定了它的先进性、全面性,这也是辨证论治存在与发展的前提;它的抽象性、模糊性,也决定了其局限性、片面性,而这种局限性,目前来说限制了中医学发展。

2 辨病论治

辨病论治有中医辨病与西医辨病论治之分,中医辨病,是从四诊所获得的临床资料,来决定这一症状属于祖国医学的某一个病。但中医的病,是建立在症状学基础上的,是一种宏观上的病,它仅仅描述了一定的症状,对该病的发生、发展、传变和预后,不能作出简明确切的阐述,也不能让患者通过该病名,对自己所患的疾病的性质、发展变化的过程和预后有一定的了解。这些已经不符合当前医学发展的需要,也不适应当前医疗环境变化的需要。

西医辨病是从患者的症状入手,结合医者的查体,并参照各种物理、化学的检查,综合分析,来确定为某一个病。这个病,不是宏观上的病,它已经把人体的系统结构,具体的生理过程、病理变化,细分到细胞、分子水平。因此,它是一种微观的辨病。这种辨病,已经将该病的病因、病理变化、传变过程及预后一一阐明,让医者和患者对该病了然于胸。但这种辨病也有局限性,它只是从局部的、单一的“病”的角度去分析、研究、治疗疾病,却忽视了“人”这个因素,因为人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人体某一方面的变化,都可以影响到全身。这种影响,可能来自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可能来自机体本身,即人的精神情志的影响及人体内部微环境的变化,包括免疫系统的改变,电解质分布的改变,神经体液调节的改变。而这一系列的改变,并不是解决了疾病的局部变化,就能得到全面的改善,需要一个整体调节的过程,这就是西医辨病论治的局限性。

3 辨证与辨病论治的和谐统一

首先要明确这里所讲的辨病是中医辨病,还是西医辨病?中医辨病如同辨证论治本身一样有其显著的局限性,即它的模糊性,不可重复性,应该舍弃。因此,辨病应该是现代医学的辨病。既然辨证与辨病都有其优越性,也有各自的局限性,两者在同一时,应该是取其所长,补己所短。

辨证论治从整体观的角度,为我们确定了治疗疾病的原则,依据该治疗原则,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法,指导用药,这是宏观上的治疗。但它的抽象性、模糊性,决定了必须要吸取现在医学辨病论治治疗疾病的长处,也就是微观治疗。辨病论治首先让我们了解了这一疾病的微观病因,让医者能够一目了然;其次,可以了解该疾病的具体病位,中医学所描述的病位与现代医学所讲的病位不尽相同,它比较模糊,但我们可以借助现在解剖学的发展,尽可能将中医所讲的五脏六腑阐述明了,这样在辨证治疗的过程中,能更精确的选择引经用药;再次,可以了解疾病的发展变化的趋势,也就是病势,只有了解了病势,才能在疾病发展变化之前,及早用药干预,防其传变,起到已病防变的作用;还可以帮助了解疾病的预后,病情的轻重,指导治疗,以防出现失治误治。毕竟中医不是万能的,中医药治疗疾病有其局限性。在某些疾病治疗过程中,如结核病,中草药治疗有明显的缺陷。这就需要通过辨病,采取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才能更有效地治疗;通过辨病,可以指导我们结合现代医学对中草药具体的药理研究,在不违背中医传统理论的前提下,结合药理研究选择用药,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人有“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论述,王洪永[2]对此有不同的见解。认为有“有诸内见形于外,有诸内假象于外”,这两者在临床上有证可辨,中医可以论治;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诸内不形于外”,有了内在的病理变化,但并无一定的外在表现,临床表现是一个“健康”的人,这时中医就无证可辨了。无证可辨,并不代表无病,通过现代医学的检查,可以发现许多的征象,如早期的糖尿病,血糖已经升高,但临床无任何表现,这时辨证论治就束手无策了,是等待“证”的出现,还是辨病治疗?笔者认为通过辨病论治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把现代医学应用的一切手段,看做是一门科学,再纳入到中医学中来,指导辨证论治,而不仅是把它们看做是西医的内容,应用了就是抛弃了中医,背弃了中医理论。这将有碍于中医的现代化。

总之,辨证与辨病论治的目的是一致的,即共同服务于患者。二者是和谐统一的,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处方选药的依据;辨病丰富了辨证的手段,为辨证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临床依据,指导我们更好的辨证论治,更好的实现中医现代化。

[1]青 姚.从辨证与辨病谈中西医结合[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0,12(4):16.

[2]王洪永,王百玲.试论“有诸内必形诸外”与辨证论治[J].陕西中医,2001,22(1):64.

猜你喜欢

现代医学论治医者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从肝郁论治失眠
温胆汤在现代医学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
鼠疫促进现代医学
评方小平《赤脚医生与现代医学在中国》
从“风”与“血”论治月经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