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障碍患者家属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分析
2017-05-18徐荣静于伟文汤明燕卓恺明
徐荣静+于伟文+汤明燕+卓恺明
[摘要] 目的 探讨心境障碍患者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方便选择150名于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的患者家属,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对患者家属的心境障碍疾病知识的进行调查,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非急性期(87名)患者家属对治疗方案以及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平均得分[分别为(3.18±1.08)分、(2.66±1.11)分]明显高于急性期(53名)患者家属[(2.58±1.38)分、(2.47±1.48)分,P=0.001、0.007],其对疾病治疗方案、预后及家庭护理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与病程正相关(r=0.200,0.166,0.221,P=0.018,0.050,0.009)。结论 家属的疾病知识水平有待提高,针对不同疾病状态患者家属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患者与家属更好地应对疾病,达到改善预后的目的。
[关键词] 心境障碍;家属;疾病知识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3(b)-017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astery degree of disease knowledge of family of patients with mood disorder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argeted develop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The mood disorder knowledge of 150 family members in Shanghai mental health center of outpatient service from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6 were surveyed by the self-made questionnaires, and the related influence factor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average score of treatment plan, curative effect and side effect of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during the non-acute phase ( 87 cases)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during the non-acute phase (53 cases) [(3.18±1.08)points,(2.66±1.11)points vs (2.58±1.38)points, (2.47±1.48)points], P= 0.001 and 0.007), and the mastery degree of disease treatment plan, prognosis and family care knowledge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isease course (r= 0.200,0.166,0.221, P= 0.018,0.050,0.009). Conclusion The disease knowledge level of family members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the targeted develop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isease states contributes to the better handling of disease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y thus reaching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Key words] Mood disorder; Family; Disease knowledge
心境障碍是一类给社会造成巨大负担的严重精神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自杀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1]。有研究[2]显示2001—2005年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心境障碍的患病率为6.1%,在所有精神疾病中居首位。目前大部分心境障碍患者的康复均在家庭中完成,家庭成员作为主要照料者,他们对疾病的了解程度、知識水平直接决定了患者的康复质量。由于患者在发病期间往往缺乏充分的自知力,在就诊过程中往往需要家属陪同和代诉,若家属缺乏疾病相关知识,同样导致疾病不能被早期发现而影响治疗。
为此,对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的150名心境障碍患者家属进行疾病知识的调查,为今后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门诊复诊的150名心境障碍患者家属作为调查对象。入组标准:①经精神科副主任或以上级别医师确诊符合ICD-10心境障碍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或双相障碍的患者家属;②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③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④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患者或家属精神和(或)躯体状况无法配合调查;②患者或家属不愿接受调查;③患者曾被诊断为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物质滥用所致精神障碍。共回收有效问卷140份,有效回收率为93.33%。其中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及子女)共120名。见表1。
1.2 研究方法
在参考文献基础上采用自行设计的定式问卷对患者的家属进行调查。调查共分为2个部分。①一般人口学资料,包括诊断类别(抑郁障碍或双相障碍)以及疾病状态(发病期或缓解期)。②家属对自己掌握的现有的疾病知识水平的评价,包括心境障碍的诊断、易发因素、目前的治疗方案、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预后及家庭护理等方面,根据不同的认知程度由低到高设计为5级(完全不了解=1分至非常了解=5分)。问卷项目由患者家属填写或由专人逐条向患者家属进行询问并填写。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抑郁症与双相障碍患者家属的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
根据诊断结果将患者家属分为抑郁症与双相障碍两组,抑郁症组67名,其中男性23名,平均年龄(45.07±13.24)岁,受教育年限(13.22±2.83)年;双相障碍组73名,其中男性38名,平均年龄(43.78±10.71)岁,受教育年限(13.52±2.49)年,两组的性别构成、年龄与受教育程度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检验结果显示:①两组家属的疾病知识的平均得分均小于3分,处于一般水平以下。②关于疾病诊断、易发因素、治疗方案、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预后等疾病知识的知晓程度,两组家属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2。
2.3 急性期与非急性期患者家属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
根据疾病状态将患者家属分为急性期与非急性期两组,急性期组53名,其中男性22名,平均年龄(44.04±13.02)岁,受教育年限(13.21±2.86)年;非急性期87名,其中男性31名,平均年龄(44.62±11.34)岁,受教育年限(13.48±2.53)年,两组的性别构成、年龄与受教育程度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检验结果显示:①除非急性期患者的家属的“目前的治疗方案”项目外,其余各项平均得分均小于3分,低于一般水平。②在“目前的治疗方案”与“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等2项疾病知识方面,两组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0.007)。非急性期组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急性期组。见表3。
2.4 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年龄、受教育程度、病程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目前的治疗方案”、“心境障碍的预后”及“如何进行家庭护理”等3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病程呈正相关(P=0.018,0.050,0.009)。其余均无相关性(P>0.05)。见表4。
3 讨论
当下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作为主要照料者,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结构与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密切相关。上海地区的张伟波等[3]调查结果显示,精神疾患家属的精神疾病常识总体知晓率仅为54.19%。徐燕等[4]也发现居民对精神卫生基本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也仅为65.70%,对常见精神疾病识别率更是低于36.17%。国内王兆芹等[5]、聂莎等[6-7]调查结果同样显示,精神病患者家属对疾病病因、治疗方法、药物及护理等方面知识普遍缺乏。虽然抑郁症等心境障碍疾病在人群中的认知程度逐渐增高,但国内针对心境障碍家属的疾病知识调查依然缺乏。该项研究发现,抑郁症或双相障碍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知识的了解状况同样处于一般水平以下(<3分),提示患者家属对疾病缺乏认识,对于精神健康的实质性内容,如症状识别,发病原因、预防、康复知识均存在明显的认知不足,因此难以提供充分、及时、有效的家庭支持,与由此可见,针对心境障碍患者的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在不同疾病状态下家属对疾病的认知不尽相同,如娄丽芳[8]研究发现重性精神病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但主要表现在家庭护理和预防复发的等相关知识。而该研究中,虽然急性期患者的家属同样明显缺乏各方面的疾病知识,但主要表现在“治疗方案”与“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两方面知识明显低于非急性期组(P=0.001、 0.007),这一结果与既往樊增华等[9]对首发患者的调查分析结果类似。因此,针对急性期患者应当早期介入,及时开展全面、系统的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家属获得较全面的疾病知识,提高治疗信心,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尽快改善临床症状;而对于进入维持期治疗的患者及其家属,其重点在于寻找其疾病知识的薄弱环节及认知误区,比如疾病的预后状况和康复训练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促进其康复和回归社会。
关于影响疾病知识认知的相关因素,本研究发现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家属在治疗方案、预后及家庭护理等方面的掌握程度有所改善(r=0.200,0.166,0.221,P=0.018,0.050,0.009),但这些认知较为片面,对于疾病的诊断、药物作用与不良反应,易发因素等方面知识,依然处于较低水平。这一结果与既往对精神疾病知晓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不尽相同,如佟海龙等[10]发现文化程度、对患者的知悉情况、人群类别是精神卫生知识认知程度的影响因素,但既往研究通常针对社區居民,因此无法反映家庭因素对患者康复的影响。而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可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11-12]。
该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调查对象仅限于门诊就诊的患者及家属,未包含住院治疗患者,且样本量较小,尚且不能全面反映心境障碍患者的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研究中并未调查家属对疾病知识的需求状况,需在将来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Athanasou JA. Mood Disorder [M]. Sense Publishers, 2016.
[2] Phillips MR, Zhang J, Shi Q, et al. Prevalence, treatment, and associated disability of mental disorders in four provinces in China during 2001-05: 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J]. Lancet, 2009, 373(96):2041-2053.
[3] 张伟波, 张国芳, 沈文龙,等.徐汇区精神疾患家属对精神病知、信、行的调查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 24(5):22-24.
[4] 徐燕,李瑾,袁大伟,等.2012年上海居民精神卫生知晓率及服务需求调查[J]. 江苏预防医学, 2014, 25(2):28-30.
[5] 王兆芹,殷德华.精神病病人家属相关知识调查[J].护理研究, 2016, 30(2):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