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年来现代汉语动量词研究综述

2009-03-27朱丽敬

现代语文 2009年2期
关键词:新趋势现代汉语不足

摘 要:现代汉语中的动量词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有关研究涉及动量词的来源、分类、动量词及有关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等多个方面。近年来,语法学家们尝试从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对动量词进行研究。本文试从研究趋势和不足两方面就近年来的研究做简要梳理。

关键词:现代汉语 动量词 综述 新趋势 不足

一、近年来动量词研究的新趋势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量,广义的动量词包括借用动量词、专用动量词和时量词。语法学家们对动量词的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其分类、重叠、语法特征、形象功能和修辞效果等静态研究,更多的是关注动量词在动态语流中和与之相关的其他词类、短语、句法结构等成分之间的语义和搭配关系。近年来,汉语动量词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和趋势:

(一)尝试探讨宾语与动量词的次序问题

随着汉语语法研究的深入,语法学者深刻认识到,对动量词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其分类及用法方面,不能单纯就动量词而研究动量词,应深入到句子的内部,从句法层面上,通过对宾语和动量词的次序的研究,来探讨动量词的用法。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

1.从宾语名词的小类入手,考察二者的次序问题。

方梅(1993)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即N的指称性质出发,对此问题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考察。文章最重要的观点是:决定动词后动量成分和名词性成分次序的主要因素是名词性成分的指称性质(有指/无指、定指/不定指)以及名词性成分传达的是新信息还是旧信息这两个方面。

2.将动量成分和时量成分分别考虑,并对这两种成分进行对比,从而表现出二者的功能差别。

王静(2001)详细考察了二者的差异,认为语序实际上反映了相关成分之间的某种力量对比。名词性成分和动量成分的前后顺序是由二者所具有的某种性质的强弱对比共同决定的,单方面考虑任何一个成分的性质,都不能充分解释我们的问题。任何一个状态动作或事件都含有发生的次数,发生的时间,持续的时间等诸多方面的要素,可以就各个方面对动作事件状态实施“个别化”。动量成分和时量成分对动词的量化作用强度不同。动词加时量成分表动作持续义时并不能对动作事件彻底“量化”,“看一上午《红楼梦》”并不意味着“看《红楼梦》”这件事彻底完成了。其次,动词分别和时量成分、动量成分搭配的广度也有差别,但动词带动量成分所受的限制要小得多。同时,那些不能带时量成分表示续段的动词,很多可以带动量成分。再者,汉语动量词形成专门表示动作次数的一个小类,但时量词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小类。动量词必须与动词同现,而且还与动词有一定程度的选择关系,如动量词“趟”,与之搭配的动词可以是“逛”“去”等,但不能是“唱、写、烤”;反之,说到“逛”一定用“趟”,不能说“逛一场”。相比之下,时量成分与动词的关系则要“自由”得多,它既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与名词共现,而且和动词也没有语义上的选择关系,二者的组合完全由表达的意思决定,是一种临时组合。

(二)深入地研究了动量词的借用问题

传统语法把动量词分为两大类:专用动量词和借用动量词。专用动量词较少,个性很强,一般不再分类,主要有:次、回、下、番、通、气、阵、遍、趟、顿、场等。借用动量词则有很多,但对其进行的专门剖析较少,以刘街生、蔡闻哲《现代汉语动量词的借用》一文为代表,文章考察了名词借用为动量词的情形。借用名词作动量词,是一种临时现象,这些词在语义上不构成一个特别的类,不过什么样的名词可以借用为动量词有很多限制,该文深入分析了名词借用为动量词的种种限制条件。立足于陈平(1994)提出的施事性和受事性连续统,在施事性上,施事>感事>工具>系事>地点>对象>受事;在受事性上,方向则相反。文章指出,语义成分的施事性越强,充任主语的倾向性越强;受事性越强,充任宾语的倾向性越强。作者认为只有在特定范围中受事性弱与V的相互选择性联系强且表示基本层次范畴充当工具成分的名词和极少一部分表示伴随成分的名词,才能进入表达动量的“V+数+N”格式从而借用为动量词。

(三)对动量词的语义特征的分析

对动量词的语义特征分析是动词与动量词相互选择的前提条件。吕叔湘先生指出:“动作的次数,一方面和量的观念有关,一方面也和时的观念有关”,从总体上指出了动量词的语义特征。邵敬敏(1996)在对动量词进行语义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动量词的特点及其匹配机制,并讨论了动量词与动词组合的种种复杂关系。作者通过动词与动量词的选择关系,结合语义特征分析把动量词分成四个层面,并相应地把动词分为六类。文章着重对情态量词进行了详尽的语义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动词与动量词之间的相互选择关系,指出这种选择关系首先取决于动词本身的语义特征,其次取决于动量词本身的语义特征,有时还涉及动词的相关对象,即句中的宾语或主语,并对制约动量词选择的几个因素做出了合理解释。此外,文章给出了三项测试出现在动宾之间的数量短语所作句法成分的标准,进而讨论了动量词组合的五种情况,从语义选择的角度对句法组合做出了新的解释。

刘街生《现代汉语动量词的语义特征分析》一文从深层次上探讨动量词的共性和差异,通过动量词与数词构成的数量结构的语义功能和分布功能来考察汉语中的动量词,认为它们不是互不相干的。在[+计事]和[+计时]两个语义特征上动量词和数词组合成数量结构表达动作的量的情况可以构成下面的序列:[+计事]借用动量词→顿1场1遍趟下1、次回、番通顿2场2、阵下2←时量词[+计时]。此序列从左到右是一个[+计事]语义特征减弱、[+计时]语义特征增强的递变序列,从右到左则是一个[+计时]语义特征减弱、[+计事]语义特征增强的递变序列。动量词内部语义特征及其组合的变化,相应地数量结构的代替事件或表示时间的能力有变化,分布特征也有相应的差异。文章所建立的这个动量词语义序列具有新意,推进了对动量词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的研究。

(四)对动量词重叠的有关形式进行了细致描写

王继同(1991)比较了“一+动量词”的重叠式和“一+名量词”的重叠式在分布上的差异。前者可作动词形容词的状语,后者除作状语外,还常作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等。文章还考察了“一+动量词”的重叠式和它的基式在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上的异同。

(五)从认知角度探讨动词和动量词的搭配问题

方寅、张成福(2007)认为,在现代汉语中能与动量词搭配的动词总是“有界动词”,从动作所占时间段是可重复的角度,能得出动词与动量词各次类之间的对应搭配规律;动词过程结构三要素(起点、终点、续断)的强度差异最终决定了其后能否带动量词。能带动量短语的动词一定是双限动词,并且其续段强度必须达到4;部分“有界动词”后无动量词,则是因为信息缺省等机制的内在作用所造成。并且探讨了动量短语缺失现象。动词后有无数词和动词构成的动量短语取决于信息表达的角度、信息表达的需要以及发话者对动量表达形式的主观选择。

蒋宗霞(2006)在共时平面上,从认知和语义角度对动量词和动词的类别进行了划分,以寻找动量词与动词搭配的理据和语义的选择关系,探寻动量词和动词的组合规律。动量词和动词的搭配组合规律不是一个单一的平面概念,它涉及到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多个层面,只有对这几个方面作充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才能全面地掌握使用规律。文章只是就动词的数量语义方面进行了静态的平面的分析,有关其他方面的制约因素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二、动量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一)对制约动词后动量成分和名词的语序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

试图通过一条规则来说明这个问题必然面临着许多的例外,不能给予合理的解释。我们不可能将时量、动量和名词成分的语序用单一的规则作解释,这一问题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的,这些因素包括语义的、句法的和语用的,并且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区别。然而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先后序列是什么,还有待进一步考察和研究。

(二)某些方面的研究需更加细化

对动量词的语义特征分析的成果较少。一方面归纳出的语义特征在具体的语境中是否同样适用也是应该考虑的问题。再者,在此方面本体研究较多,实用性较小,应该把对语义特征的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联系起来。

动量词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一个从静态的量词定名、分类研究到把量词与相关词类、与句法结构联系起来的动态研究过程。现代汉语动量词的研究只有从动量词与中心语的语义选择的角度开展新的研究,才能更深入地把握汉语量词语法和语义相结合的内在规律。

参考文献:

[1]陈平.试论汉语中三种句子成分与语义成分的配位原则[J].中国语文,1994,(3).

[2]方梅.宾语与动量词语的次序问题[J].中国语文,1993,(1).

[3]方寅,张成福.动词与动量词搭配规律的认知分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4]蒋宗霞.动量词的语义分类及组合关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5]李讷,石毓智.汉语句子中心动词之后谓词性成分的变迁与量词的语法化[J].语言研究,1998,(2).

[6]刘街生.现代汉语的动量词语义特征分析[J].语言研究,2003,(6).

[7]刘街生,蔡闻哲.现代汉语动量词的借用[J].世界汉语教学,2004,(3).

[8]马庆株.动词后面时量成分与名词的先后顺序[A].语言学论丛第十三辑[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9]邵敬敏.动量词的语义分析及其与动词的双向选择[J].中国语文,1996,(2).

[10]邵勤.动量词研究综述[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11]王继同.“一+动量词”的重叠式[J].中国语文,1991,(2).

[12]王静.“个别性”与动量后量成分和名词的语序[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1).

[13]郑桦.动量词的来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

(朱丽敬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210097)

猜你喜欢

新趋势现代汉语不足
一起来吹牛
“大力士”纸片人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企业英才俱乐部
述宾式惯用语使用新趋势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