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越春秋校注》商补

2009-03-27

现代语文 2009年2期

孔 燕

摘 要:岳麓书社于2006年4月出版的张觉先生的《吴越春秋校注》,是一部充分吸收前修时贤研究成果的力作,胜义颇多,然其间校勘、句读、词义训释及语法分析尚有值得商补之处,本文拟择取四处,略作说明,不是之处,祈请方家正之。

关键词:张觉 吴越春秋校注 商补

张觉先生《吴越春秋校注》(岳麓书社,2006)充分地吸收了诸版本之长及前修时贤的研究成果,后出转精,自不赘言,然笔者于拜读之闲,发现其间有可商可补之处,兹不揣浅陋,简录四则,敷衍成文,以就正于方家时贤。

(1)尧聘弃,使教民山居,随地造区,研营种之术。(《吴太伯传第一》第2页)

张觉先生注:区,《汉书·张敞传》:“发起贼主名区处。”注:“区谓居止之所也。”《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故“区”作“區”,像一区域之内有众多的洞穴。此文之“区”,当即山洞之类的住处。

按:张觉先生注“区”为“山洞之类的住处”,与文意未谐。据下文“研营种之术”即“研究耕种的技术”,可知此文中“区”当指“畦、畦田”之义。《中华古汉语字典》:“区,畦、畦田。”正举此例,甚是,当从之。《文选·左思〈蜀都赋〉》:“其园则有蒟蒻茱萸,瓜畴芋区,甘蔗辛姜,阳蓲阴敷。”刘渊林注:“畴者,界埒小畔际也。”吕向注:“区,畦也。”其“区”与“畴”对文,“区”亦犹“畴”也。宋玉《招魂》:“路贯庐江兮,左长薄。倚沼畦瀛兮,遥望博。”王逸注:“畦,犹区也。”汉刘向《说苑·反质》:“卫有五大夫,俱负缶而入井,灌韭终日一区。邓析过,下车为教之曰:‘为机重其后,轻其前,命曰桥,终日溉韭百区不倦。”此“区”亦谓“畦”,具体当指“韭畦”之义。又有“区田”连言者。如汉氾胜之《氾胜之书·区田法》:“汤有旱灾,伊尹作为区田,教民粪种,负水浇稼。区田以粪气为美,非必须良田也。诸山陵,近邑高危倾阪及丘城上,皆可为区田。区田不耕旁地,庶尽其力。”此“区田”亦即“畦田”之义。

(2)今吾将复楚辜,以血父兄之耻。(《王僚使公子光传第三》第39页)

张觉先生注:辜,罪过。

按:“复”谓“报复、复仇”之义。《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故越王将复吴而试其教,燔台而鼓之,使民赴火者,赏在火也。”《燕丹子》卷中:“丹尝质于秦,秦遇丹无礼,日夜焦心,欲复之。”故“复楚”即谓“报复楚国”。张觉先生注“辜”为罪过,若如是,则“今吾将复楚辜”一句语意赘疣。窃谓此处“辜”当通“固”,为“固定”“必定”之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辜,假借又为固。”《大戴礼记·夏小正》:“其不辜之时也,是善之,故尽辞其也。”黄怀信先生《大戴礼记汇校集注》引俞樾曰:“辜读作固。襄二十七年《公羊传》:‘女能固纳公乎?《秦策》:‘王固不能行也。何休、高诱并注曰:‘固,必也。古或以辜为之,故《汉书·律历志》注引孟康曰:‘辜,必也。不辜,犹言不必。”《汉书·律历志》:“姑洗:洗,洁也,言阳气洗物辜洁之也。”颜师古亦注引孟康曰:“辜,必也。辜洁,必使之洁也。”故此句中“辜”当通“固”,作“必定”之义讲,由是“辜”字当属下读,“辜以血父兄之耻”犹言“一定要来洗刷父兄的耻辱”,如是文通义顺。故此句的正确断句为:“今吾将复楚,辜以血父兄之耻。”

(3)走追奔兽,手接飞乌,骨腾肉飞,拊膝数百里。(《阖闾内传第四》第66页)

按:“手接飞乌”一句有误,考其他版本及其相关文献资料皆作“手接飞鸟”。古籍中常见“飞鸟”二字连用。如《礼记·曲礼上》:“鹦鹉能言,不能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吕氏春秋·功名》:“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韩诗外传》卷三:“夫山者万人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万物植焉,飞鸟集焉,走兽休焉,四方益取与焉。”《孟子·公孙丑上》:“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墨子·明鬼下》:“呜呼!古者有夏,方未有祸之时,百兽贞虫,允及飞鸟,莫不比方。”《荀子·议兵篇》:“是事小敌毳则偷可用也,事大敌坚则涣然离耳,若飞鸟然。倾侧反覆无日,是亡国之兵也,兵莫弱是矣。”盖“乌”字乃“鸟”字排版印刷之误。“接”谓迎射飞动之物。如《文选·曹植〈白马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李善注:“凡物飞迎前射之曰接。”“手接飞鸟”,意谓射技超绝。考《吴郡志·人物》卷二十作:“走追奔兽,手接飞鸟。追之,驷马驰而不及。射之,接矢而不可中。”亦为其证,该本当据正。

(4)雷奔电激,飞石扬沙。(《勾践伐吴外传第十》第267页)

张觉先生注:宜作“雷激电奔”。

按:原文不误。“雷奔”连言者常见于古籍。如梁任昉《苦热诗》:“霡霂类珠缀,喘哧状雷奔。”梁虞骞《寻沈剡夕至嵊亭诗》:“扪天上云纠,礜石下雷奔。澄潭写度鸟,空岭应鸣猿。”晋左思《蜀都赋》:“流汉汤汤,惊浪雷奔,望之天回,即之云昏。”《太平广记·神一》卷二百九十一:“朝暮再来,其声震怒,雷奔电走百余里。”“雷奔”亦作“雷渀”,形容速度之快。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三》:“河流激荡,涛涌波襄,雷渀电洩,震天动地。”“电激”亦比喻迅疾威猛。如《艺文类聚·人部十七》卷三十三载晋张华《侠曲》:“腾起如电激,回旋如流光。生从命子游,死闻侠骨香。没身心不惩,勇气如四方。”梁沈约《大壮舞歌》:“言届牧野,电激雷震。”《黄庭经·口为章》:“雷鸣电激神泯泯。”作“雷鸣电激”亦可为证。《太平广记·豪侠三》卷一百九十五:“迭跃挥霍,攙光电激。”故“雷奔”“电激”为同义并列结构,古籍中亦有“雷奔(渀)电激”连言之例,如汉班固《西都赋》:“震震爚爚,雷奔电激。”可证此处作“雷奔电激”不误。

参考文献:

[1][南朝梁]萧统.昭明文选[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0.

[2][汉]刘向.说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汉]氾胜之著,万国鼎校释.氾胜之书辑释[M].北京:中华书

局,1957.

[4][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武汉:武汉市古籍书店,1983.

[5]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4.

[6][清]孙诒让.墨子閒诂[M].北京:中华书局,2001.

[7]王天海.荀子校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8]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0.

[9][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

[10]黄怀信.大戴礼记汇校集注[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

[11][清]王先慎.韩非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3.

[12]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M].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1999.

[13]许维遹.韩诗外传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5.

[14][汉]班固.汉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5][宋]范成大.吴郡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16][宋]李昉.太平广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7][唐]欧阳询.艺文类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8][北魏]郦道元注,[清]杨守敬,熊会贞疏.水经注疏[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19][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孔燕 山东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