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2009-03-25周德刚
周德刚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妇幼保健站,黑龙江,大庆,166400)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心脏病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效治疗。结果:10例心脏病妊娠患者在孕期症状均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对心脏病妊娠患者从受孕到终止或到生产都需要有专业医疗人员跟踪观察。如出现异常及时处理,有效的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妊娠心脏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4.2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2-0076-01
在孕妇死亡原因中,妊娠合并心脏病据重要位置,仅次于产后出血占第二位。其中风湿性心脏病最多,先天性心脏病次之。近年来,由于风湿热的发病率下降,其他心脏病合并妊娠的情况相对增多。心率衰竭是妊娠合并心脏病主要致死原因,预防和控制妊娠期心力衰竭的发生是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的关键。
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近年来在妇产科住院的患者10人,其中:经产妇8人,初产妇8人,最大年龄42岁;最小年龄25岁,平均年龄29.2岁,
2临床表现
2.1症状妊娠早期可无症状或只有轻微的心慌、胸闷、随着妊娠月份的增长,心率增快,锌排出量增加,加重了心脏负担,可见,出现心慌、呼吸困难、咳嗽、随着血容量的不断增加;症状渐加重,可出现夜间睡眠时或活动时明显干咳;并非支气管炎或肺部感染时,常咳出黏液痰或脓痰,并可发热,有的孕妇可出现痰中带血丝,甚至大量咳血,这是由于肺静脉与气管静脉间侧枝循环破裂所致,二尖瓣狭窄阻碍了血液从左心房到右心室,尤其是妊娠中晚期血容量的增加及血液动力学的改变,以及分娩、产后心率增加、子宫收缩复位和胎盘分流关闭,使回心血量剧减,引起肺循环血量突然增多,造成急性肺血肿,病人出现明显呼吸困难、紫纤、咳粉红色泡沫痰,频死感等,有的可发生猝死。
2.2体征病人两颧多呈紫红色,即所谓二尖瓣面容,,胸骨左缘处收缩期可见抬举性冲动。叩诊心浊音界在胸骨左缘第三肋间向左扩大,妊娠中、晚期心悸向左扩大较一般风心病人更明显,这是由于子宫增大,膈肌上升,是心脏向左上移位所致,并非单纯肺总动脉和右心室增大的结果。
3临床治疗
3.1治疗心律失常妊娠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需注意安全性。常用的药物中利多卡因可通过胎盘,胎儿肝脏对此药有代谢能力,在胎儿体内的半衰期为3个小时,无导畸作用,对母儿均安全。
3.2防止栓塞妊娠时血液具有高凝状态,加以风心病发生时的静脉压和静脉血液淤滞,极易引起栓塞性并发症,以首次发生栓塞后3个月内可给与抗凝治疗,药物可选用肝素钠,每次10000~125000单位,深部肌注、皮下注射或液体静滴,每日两次,阿司匹林每次0.3g,每日一次口服或潘生丁口服,每次25~50mg,每日3次。以上抗凝药物应用中注意可能出现的流产、出血等副作用,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如为预防性应用,已选择阿司匹林为宜。
3.3积极控制风湿活动在妊娠期及产入期,急性风湿活动危险性增大,此外,这类孕妇还容易重新感染;A型溶血性链球菌。因此,临床上可选用青霉素、红霉素或头孢霉素类,剂量同非妊娠期。
3.4终止妊娠对犯风心病的孕妇,心功能在I级者可继续妊娠,密切检查。心功能在III级或IV级者的妇女不易受孕。
4临床讨论
风湿性心脏病妇女一经受孕或妊娠后发现患病者,应根据病情在妊娠、分娩、产褥期不同阶段给于适当的处理。处理的恰当与否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极大。内科和产科医师要密切配合。
4.1加强产前检查在产前检查中,必须严密观察心功能及各种症状,并对风湿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有一个确切的估计,对患者妊娠耐受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估,已决定其是否继续妊娠。产前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心率衰竭。对心功能II级以下的孕妇,妊娠早期至少每2周由内科和产科医师检查一次。如发现有心率衰竭的早期症状,应住院治疗,妊娠5个月后应每周检查一次。应该注意按症状而定的心功能分级不一定十分可靠,如较重二尖瓣狭窄平时症状可以很少,但在妊娠或分娩时可突然出现急性肺水肿,因此,应更多的依靠体征、超声心动图、X线,心电图等检查结果,并与症状重和分析判断。
4.2防治心率衰竭对心功能I、II级者要尽量减少妊娠带来的增加心脏负荷的因素:①适当休息与活动减少氧耗,避免较重的体力劳动,防止情绪过度激动。②保证足够的睡眠,每日睡眠10~12个小时,避免仰卧,取左侧卧位。③妊娠4个月起要限制钠盐入量,每日不超过4~5g,以减少水钠潴留。④控制体重增长,每周不超过0.5kg,整个孕期不超过10~12kg,宜进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维生素的食物。⑤及早纠正妨碍心功能的因素,无贫血、感染、维生素缺乏等。⑥及时防止各种感染,尤其上呼吸道感染。⑦定期随诊,如出现早期心衰或心率失常,应及时请心内科医生会诊及治疗。h对必须输血、输液者,应限量、限速。
(收稿日期:200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