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磨课”不应是“磨难”

2009-03-25王菊艳罗华明

中小学校长 2009年2期
关键词:骑驴磨课评价者

王菊艳 罗华明

时下,一部分学校为了追求课程设计评价多元化的效果,规定每位年轻教师每学期要开展一次磨课。所谓磨课,首先是任课教师自己独立进行教学设计进行第一次试上,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进行听课、评课,任课老师根据评课者的意见修改教学设计,再次上课、评课。虽然学校的出发点很好,但是许多情况下结果却是事与愿违:众多评价者的理由和建议往往使授课者无所适从。将这样的“磨课”活动过程形容为“磨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并不为过!

尽管“磨课”的初衷是出于好意,是为了青年教师更好地成长,但是如果操作过程过于仓促,或者急于求成,结果肯定是事倍功半。问题的症结何在?很简单,课程设计评价多元化的实质不是简单的罗列和铺成,而应该是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之有效的、核心目标的评价。

笔者认为,所谓的核心目标评价,就是在结合众多评价意见基础之上的再提高和再认识,评价结果应该既有可操作性又有时效性,评价的最终结果是让被评价者及评价者都能从中受益,并且能够积极付诸行动,在实践中获得真知,能为其他同行所借鉴和发挥,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和滤化,成为一种集体的智慧、行动的蓝本。而反观案例中的评课,除了有“做秀”之嫌,更像是医生在开药方,可惜这个“药方”仅仅是开出药品的名称,并没有对症下药。因此,自然不会有药到病除的功效,也就难以为人接受和遵从!

大家都知道父子抬驴走路的故事,大意是这样的:“父子出门,子骑驴,人诽之;父骑驴,人亦诽之;父子同驴,人人诽之;无奈,只好父子抬驴。”之所以出现如此荒诞不经的笑话,就在于这父子俩在众说纷纭的意见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自我,以至于等而下之,走出一步“下下策”。这则故事给现实中的被评价者同样提供了自我反省的机会和实例,就是在各种貌似合理、堂而皇之的建议或者理由面前,该何去何从?是照单全收还是去伪存精?照单全收势必乱了分寸,顾此失彼,那真是一种痛苦和磨难:去伪存精这就对被评价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带着目的去甄别、去勘误,才能使日后的工作臻于完美。如果只是一味地盲从,丝毫没有自己的主见,这样的“多元评价”不要也罢。

所以,教、评双方不是简单的两条互不相遇的平行线,而应是有着良好互动关系的合作体。作为教者可以事先向评课者说明课堂的设计方案和指导思想,评课者在听课过程中同样要做到与授课者心灵相通,带着欣赏、悦纳的积极心态与整个课堂融为一体,在体验完美、享受快乐的氛围中进一步思考授课者还有哪些方面有待完善和强化,在集中众人智慧的基础之上,形成一个核心结论,以供授课者参考。授课者当然要虚心接受评课者的意见亦或批评,同时不妨亮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不同意见或歧义进行辨析。这样,经过教、评双方的共同研讨和探究,最终得出双方都认可的,具有建设的意见或措施。唯有如此,课程设计评价多元化的本来意义才能真正得到彰显,参与其中的个体才能毫无例外地有所启发和收益。这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

责任编辑:杨雪翠

猜你喜欢

骑驴磨课评价者
我的“磨课”三部曲
父子骑驴
父子骑驴
教师的角色转变带来的课堂教学变革
教师工作坊中促进知识建构的磨课活动研究
西风凋树惆何处,灯火阑珊情满路
幼儿美术滴洒画法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360度绩效反馈评价有效性的博弈分析
我与教师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