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教育的理论探究与现实思考

2009-03-10郭喜永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涵义保障需求

郭喜永

[摘要]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J.Donald Wakers)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LifeEducation)的思想。近半个世纪以来,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已在全球迅速传播和落实。我国大陆是为贯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首先在辽宁省和上海市开始大面积实施生命教育。近年来,我国一些学者也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了生命教育上,促进生命教育研究不断深入。本文旨在对生命教育的涵义、内容及原则等做更明晰的理论探究,对生命教育的需求、途径及保障等做更深入的现实思考。

[关键词]生命教育;涵义;内容;原则;需求;途径;保障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1—0009—04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一瞬间,房倒屋塌,生命消逝!一时间,山河呜咽,举国同悲!但让我们欣喜的是在这次特大地震中,安县桑枣中学2300多名师生却无一伤亡!这一“奇迹”从表层看,得益于这所学校常年坚持组织学生紧急疏散演习;从深层看,更得益于他们对人生命的关注、热爱与尊重。2008年9月1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CCTV-2)播出了《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节目。由此,我国主流媒体也加入到了生命教育宣传与推广的行列。有全社会的认同、关注与支持,中国生命教育的春天即将到来。

一、生命教育的理论探究

(一)生命教育的涵义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一词原本是在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作为社会中的吸毒、自杀、他杀、性危机等危害生命的现象的对策而出现的。可以说,生命教育起初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的。通过生命教育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消解对生命的威胁。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开始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并很快波及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潮。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生命教育研究的热度也呈逐年递增之态;对生命教育内涵的理解也呈百家争鸣之势。下面就列举一些学者对生命教育内涵的诠释。

1.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课,其目的是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等知识的讲授,让他们对生命有一定的认识,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朱永新《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家》)

2.生命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生命与人生问题的教育。(郑晓江性命教育的概念、内容和原则)

3.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学校的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让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王学风《中小学生命教育论纲》)

4.一般而言,生命教育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其主要就是教导学生去认识生命、珍惜爱护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从而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伍红梅《浅谈高校生命教育》)

5.所谓生命教育,是指指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张云飞《呼唤生命教育》)

6.生命教育就是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通过选择优良的教育方式,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使其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掌握创造智慧的人的一种教育活动。(王兆生赵云红《从焦虑视角探寻与解读生命教育》)

7.生命教育,不仅为全人教育的理念,亦为具体的教育方案或课程,目的为促进个人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及灵性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以建立自己与他人、环境以及宇宙的相互尊重与和谐共处的关系,协助其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期达到健康和正面的人生。(郑洪冰《生命教育的意义与内涵》)

8.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生命的教育。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而广义的生命教育则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怀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赵爱荣《关注教师——生命教育的深层视角》)

9.生命教育是培养学生在个人理智、情感、意志和身体各方面的平衡发展及与自己、他人和环境建立互相尊重、能沟通和负责任的关系,最后达致成熟和快乐的人生为目标的训练。(周惠贤杨国强《香港的生命教育——文化背景、教育改革与实践方向》)

10.生命教育即全人教育。生命教育的意义是指“深化人生观、内化价值观、整合行动力”的一种有关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理想与实践的教育。(台湾大学孙效智教授)

我国各位学者对生命教育内涵的理解可谓见仁见智。大陆学者多立足于生命观对教育的价值观、教育目的及课堂教学进行了多层次、多维度的探讨,偏重于某一侧面的理性思辨;港台地区学者多针对人类生态环境恶化和青少年自杀、他杀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但无论我国港台地区还是大陆地区的认识,他们都有一个出发点,即生命教育应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着手,帮助青少年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独特的生命,并使自己的生命与宇宙和自然和谐的发展。

笔者以为,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旨在帮助人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尊重生命、升华生命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进行生命教育,可以美化人的生命,让教育回归本真,使人更好的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促进肉体生命的强健和精神生命的升华。

(二)生命教育的内容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受众应该是全体公民。对学校生命教育而言,从教育对象划分可分为教师生命教育和学生生命教育;从教育内容划分可分为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保护生命、尊重生命、升华生命六个核心内容。

教师生命教育应关注教师自身生命意识的觉醒。目前,我国学校生命教育经常将教师生命教育忽略不计。事实上,只有教师自身生命意识的觉醒,才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生命去引领生命,用生命去润泽生命。任何生命都只会在积极的生存方式和体验中萌生与绽放。教师作为生命的个体,也应该主动地在教育过程中,心存对自己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体验的期盼。教师要善于从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中获得一种生命的体验与满足,一种生命的创造与成长,感受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得到生命的一份满足和升华。教师自身

的生命价值与意义也要在其中得以体现和延伸。教师,不仅要点燃学生的生命之火,也要点燃自己的生命之火;教师,应该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变得更加美好的生命存在的形式。只有自身生命意识的觉醒,教师才能充满生命活力,才能以自己的生命体验为人师表,并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

学生生命教育要形成各学段有机衔接、循序递进和全面系统的教育内容体系。如:小学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身的生长发育特点,初步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初中阶段着重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掌握自我保护、应对灾难的基本技能;学会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悦纳自我、接纳他人;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学会欣赏人类文化。高中阶段着重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文明的性道德观念;学会用法律和其他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尊重他人、理解生命、热爱生命;提高保持健康、丰富精神生活的能力,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大学阶段要着重培养学生对婚姻、家庭的责任意识,形成正确的生死观念,学会立足社会、欣赏生命、敬畏生命、升华生命,为自己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三)生命教育的原则

学校实施生命教育要注重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遵循以下原则:

1.知行统一原则

生命教育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生命知识的传授,让学生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又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使学生丰富人生经历,获得生命体验,拥有健康生命。

2.循序渐进原则

学生的生命情感和人生态度的建立和形成是有规律的,在教育内容的设置上,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接受程度,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他们的成长、发展、学习、交往密切联系的内容,并进行科学地组织、编排。学生在很多认识上会存在反复现象,因此生命教育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要经过体验、认识、感悟、迷惑、再体验、再认识、再感悟,直至形成—定的价值标准。

3.教育渗透原则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渗透生命教育,这种渗透包括学科教学渗透、学校管理渗透、校园文化渗透等等。因此,学校实施生命教育,既要抓好生命教育的实验教学,又要使生命教育有机渗透在学校管理和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让生命教育理念融入新课程之中。

4.“三助”结合原则

“三助”指自助、互助与援助。自助重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救、自律与自我教育;互助重在开展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等各种帮助;援助重在强调教师、家长和社会机构等的积极引导和主动帮助,包括引导学生增强求援意识和应对技能。通过自助、互助和援助的有机结合,形成互动互补效应,为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搭建开放式的发展平台,营造生命教育的良好氛围。

5.“三方”共融原则

“三方”即对学生教育离不开的学校、家庭及社会三方场所。生命教育既要发挥学校教育的积极引导作用,又要积极开发、利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从而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

二、生命教育的现实思考

(一)生命教育的需求

《论语·尧曰》中“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对生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面对现实,顺应现实,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可见,在生命教育概念未出现的古代,人类对生命教育的探索就已开始,只不过那时对生命教育的需求是潜在的。实际上,人类对生命教育的需求,是时时的、处处的,是穿越时空,是永恒的。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但随之而来有些青少年的道德观念模糊与道德自律能力下降,一些反生命的行为诸如吸毒、自杀、自残、侮辱与伤害他人生命以及网络成隐、心理问题等日趋严重。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对生命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紧迫。

我国卫生部门在2007年“世界预防自杀日”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自杀在中国人死亡原因中居第5位,15岁至35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中,自杀列死因首位;有近30%的中学生在走进校门的那一刻,感到心情郁闷、紧张、厌烦、焦虑甚至恐惧。

2008年10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7080名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89.3%的大学生有过极度心理体验,比如极度失望、极度愤怒、极度孤独等,但仅有8%的大学生寻求过帮助。同时,55.1%的大学生认为高校应该加强生命教育。

这一个个数据,这一项项调查让我们触目惊心的同时,更让我们反思今天的教育。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在《生命教育的温情诠释与追求》一文中进行了深情的诉求:教育因生命而发生,生命才是教育鲜活的家。然而,在应试教育日甚一日的今天,教育的真义被遮蔽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失落了,教育成为“训练”的代名词,成为塑造“单向度的人”的工艺流程。教师,那一群苦恼而又无助的工匠,还在如陀螺般麻木而冰冷地旋转;而学生,则成了一群“无目的的升学者”和“非本意的就学者”。他们可以不喜爱任何科目,只求考得高分;他们可以不喜欢学习,只求从学习中取得利益;他们的童年期被压缩得很短,取而代之的是不合时宜的早熟与冷漠。我们的教育正在经历着“工业化”、“标准化”、“工具化”的寒冬,肆虐的功利主义之风吹裂了孕育生命的土地,理想主义的太阳被无边的黑暗吞噬,我们是那样从未有过地期盼着,期盼着那个让生命自由呼吸的季节,期盼着还生命以尊严、给生命以幸福的良善的教育。

(二)生命教育的途径

学校生命教育要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应该遵循一定原则,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实效。

1.生命嫩育课

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列入学校课程计划。在课时计划里安排一定的生命教育课,做到定师资、定课时、定教材,使生命教育在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中重点实施。

2.学科教学

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评价方面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结合学科内容有机地融合生命教育内容。

3.专题教育

开展生命教育专题活动,列入综合活动计划。生命教育要充分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

4.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利用班团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学生社团活动、军训、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感悟生命的价值。

5.文化渗透

校园文化渗透生命教育,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学校在环境规划改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生命教育,规划建设生命教育园地,并在楼道、墙壁等处布置生命教育的主题内容,

使校园时时处处渗透生命教育,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

(三)生命教育的保障

1.行政保障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颁布后,辽宁省与上海市教育行政部门率先在全国启动生命教育,2008年黑龙江省也将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教育行政部门应成为生命教育的发动者与引领者。目前,作为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已受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已列入全国中小学教学计划。我们期待着,具有完整意义的生命教育,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得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从而形成生命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强有力的行政保障。

2.理论保障

倡导教育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及中小学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的理论探究与实施生命教育的实验探索,为生命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保障。

3.实践保障

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形成具有区域和学校特色的实践成果,并及时推广先进经验,为生命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实践保障。

4.资源保障

要多方面地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加强生命教育的软件建设,积极开发图文资料、教学课件、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利用网络、影视、博物馆、图书馆、自然和人文景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为生命教育提供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5.队伍保障

学校要建立校长负责制,强化校长生命教育意识,把生命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确保生命教育实效。对全体教师进行有关生命教育基本知识和必备能力的基础培训,促进教师生命意识的觉醒。为生命教育提供强有力的队伍保障。

6.社会保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社会资源,提供充足的教育设施和条件,为学生的健康安全营造良好的环境,开展适合中小学生体育健身、消防安全、动手实践等的生存训练活动。家长要发挥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重要作用,科学地对孩子进行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和指导。社区要建造适合青少年锻炼运动的场所或设施,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及寒暑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生命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社会保障。

7.环境保障

加强央视、各大报纸、核心期刊、重要网站等主流媒体对生命教育的宣传、导向与探究。在办学理念中融入生命教育的元素,在校园文化中积淀生命教育的底蕴,从而形成生命教育的生态环境,为生命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环境保障。

8.监督保障

加强督导评估。要把区县、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效果作为对区县、学校的督导、评估指标之一,把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实绩作为教师考评、表彰的重要依据。为生命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监督保障。

肖川教授在《生命教育:为幸福人生奠基》一文中写到:“我十分欣喜地看到:直面教育、直面人生,以成全每一个富有个性的人的发展为自己价值导向的‘生命教育新理念,正成为越来越多以教育为天职的人们的共同旗帜。”乐瑰琦老师在《过程改革呼唤生命教育》一文中写到:“生命受之父母、成于社会,凝聚众多情感,寄寓无限希冀。生命教育是漫漫人生路上的必修课。”

生命教育应成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只有远离浮华,摈弃形式,注重实效;只有举全国之力,被民族所思,根植于每一个人的心田,生命教育的春天才会绽放所有人的笑脸。

猜你喜欢

涵义保障需求
浅析词的涵义和指称
俄语名词指代喻人表现力及修辞色彩
推行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 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的确定与保护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
我国少儿图书的供给与需求关系探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