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感于培训实施者的“无意”行为

2009-03-02徐恩芹程桂芳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实施者培训者组织者

徐恩芹 程桂芳

自2005年初我国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以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以下简称“培训”)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培训实践中,我们发现培训者的资质和水平影响着培训的效果。培训的组织者,尤其是作为领导的组织者,其认识和做法是制约培训效果的关键要素之一。客观上讲,培训的实施者(我们把培训的组织者和培训者统称为培训的实施者)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不仅保证了培训的顺利进行,而且通过参与培训促进了个人发展。然而,我们不得不指出,实施者很多“无意”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培训效果的改进和提高。

一、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培训组织者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片面认识和不恰当的干预

现 象:在一次培训动员会上,一位身为领导的组织者讲话:“希望通过我们这次培训,老师们都能学会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

分 析: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颁布之初,就强调培训的组织工作。然而,实践中由于一些培训组织者对培训存在片面认识,甚至对培训活动进行过多的、不恰当的干预,导致培训的效果不尽人意。在这个案例中,培训的组织者片面地把培训目的限制在制作教学课件上,使很多尚未参加培训的教师产生一种误解,导致很多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一味地要求主讲教师少讲理论,多讲各种课件制作技术。更有甚者,有些教师一看到课程表上是理论性内容就干脆不来听课,或者带着笔记本电脑来听课,主讲教师在上面讲,参训教师自己在下面练习,课间休息的时候还向主讲教师咨询一些技术问题。这些对培训的片面认识都阻碍了培训的组织工作。

2.培训主讲教师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解读不到位

现 象:在培训现场,一位计算机专业出身、负责网络资源建设与应用模块的培训教师,从HTML语言到网站制作软件,讲得非常投入,而且还特别指出,由于时间仓促,只能教给大家如何制作一些简单的网页,而对如何把网络资源应用于教学却只轻描淡写地带过:“这部分内容都是理论性的,比较简单,大家自己看一下就可以了。”

分 析:由谁担当培训讲师,无疑是确保培训效果最为关键的要素。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以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为依据的。我们所接触的培训讲师主要还是具备教育技术学专业背景的高等院校相关院系的教师。由于近几年教育技术学科的迅猛发展,很多地方院校的教育技术院系的教师都是出自物理、电子、计算机等学科背景,对《标准》的把握也参差不齐。我们曾经访谈过32位身为高校教师的培训讲师,只有6位教师表示熟悉《标准》的内容,大多数教师只知道《标准》,但没有深入研读过,很多教师不知道《标准》还有解读本,甚至有的教师根本不知道《标准》为何物。

《标准》是培训的重要依据,缺少对《标准》的准确解读,必然导致培训实践中目标的偏离。

3.实施者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

现 象:在一家培训基地,培训讲师提前把培训活动所需的各种素材资源提供给学校人事部门的一位组织者,并要求提前放到局域网上,让所有参与培训的教师共享这些素材。培训活动开始后,教师们发现无法下载相关的素材。后来才获悉网络中心只有一名值班人员,他不会建局域网。

分 析:导致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很多。显然,实施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人事部门和网络中心的组织者能够提前就培训的重要性和所需做的工作进行沟通,让网络中心管理员提前建好局域网;如果组织者把没有建好局域网这件事提前与培训者进行沟通,或者培训讲师在培训活动开始之前向组织者确认是否必要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上述现象或许就不会发生了。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面向的是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现实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使得培训难免会遇到各种不可预知的因素,这就需要实施者之间及时地交流和沟通,才能确保培训效果。然而,在当前的培训实践中,无论是施训的组织者之间,还是组织者与培训者之间,以及培训者之间都没有深度的交流和沟通。

目前,很多培训机构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都采用模块方式,即把内容分解成不同的模块,不同模块的内容由不同的教师担纲培训讲师。这就导致不同模块的培训讲师往往只对本模块的内容做深入的研究和设计,而不了解其他模块,以及本模块与其他模块的联系,难以从整体上把握教育技术,而培训讲师之间又缺少深度的交流和沟通,使得培训活动缺少前后衔接。在培训者对培训内容都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情况下,参与培训的一线教师就更难形成整体观了。这是有悖于教育技术培训初衷的。

二、改进措施

实施者对确保整个培训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实施者,培训工作就无法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也只会成为“空中楼阁”。要进一步提高培训的效果,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克服实施者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1.管理人员的培训先于或同步于教师的培训

培训的组织者主要是各级各类管理人员,因此,把管理人员的培训先于或同步于教师的培训,可以克服组织者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片面认识,进而减少组织者对培训活动过多的甚至不恰当的干预,提高培训的效果,促进培训效果的迁移和转化。

2.规范培训者资质标准和选拔程序

培训者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培训的质量和效果转化。通过规范培训者资质标准,明确指出培训者应该具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和应该参与的教育信息化实践项目,把对《标准》的解读作为对培训者的基本要求,并通过严格的考核等方式形成科学的选拔程序,确保培训者能从整体上把握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促进培训的长期良性发展。

3.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

及时有效的沟通是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之一。首先,建立任务清单。把培训所涉及的任务进行分解,使每一位实施者都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与其他实施者之间的关系。其次,建立信息反馈制度。任何实施者都要把工作进展反馈给其他相关实施者。再次,培训者之间集体备课,从整体上设计培训活动,保证活动的连贯性。

(作者单位:山东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实施者培训者组织者
新“国培”高质量培训者队伍体系化管理探索
云端 落地 花开——山东省乡村教师培训者培训学习后记
“最关键”的施工力量——决策者、执行者与实施者
导演
提升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培训者专业能力的研究
语言政策与规划视角下英语教师的角色研究及启示
教师培训要有“场”
严惩诱骗高校学生参与传销的组织者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失灵探析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