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后教师专业发展”教材资源的反思与发展探索

2009-02-25项国雄刘孔涛

教师·下 2009年1期
关键词:教材资源

项国雄 刘孔涛

摘 要:随着社会对教育日渐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更为人们所重视,职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也成为目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然而目前教材还存在指导思想落后、内容上注重学科知识和空洞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等问题,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发展,甚至严重阻碍了教师的学习。因此本文对目前职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材资源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对教师的职后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职后教师专业发展;教材资源;现代教育理论

自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组织召开的“教师地位之政府间特别会议”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强调“教学应视为专业”以来,教师专业化及教师的专业发展备受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是决定着教育功能实现的程度与教育教学革新的成败,有效的职后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师教育的当务之急。然而目前职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材总体上存在指导思想落后、目标注重提升学历、内容注重学科知识和空洞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等问题,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发展,甚至严重阻碍了教师的学习发展。

一、目前教材的不足

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受重视,教师专业发展的教材建设也备受关注,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现象。不同的教材从不同的方面加强教师各方面能力和素养,但从总体上讲还存在如下一些不足。

1.从教材的指导理念看

目前的教材缺乏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教材只是一些抽象的知识堆积,没有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而现代教育理论强调教师从具体的案例中进行反思,强调教师的叙事等,目前的教材知识本位化倾向严重,只注重抽象的知识堆积和传递,忽视了教师的发展过程。

2.从教材内容选择看

目前的教材主要关注于宏观的、抽象的教育基本理论与学科知识,不重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不注重教师实际的体验和情境化经验,忽视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有研究表明,教师的学科知识在一定层次后,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并不与教师的学科知识发展成正比,甚至几乎关系不大,而由于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和不确定性,真正对教学效果影响显著的是教师在实践中积累的一些个人知识。

3.从教材的目标追求看

目前的教材过分强调教师理论知识的扩充深化与教师学历层次的提升。这两个目标本无可厚非,教师的理论知识是要扩充深化,教师的学历层次确实在提升,但如果我们过于强调,教师反而会感觉是被迫学习。当学习的动力不是教师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需求时,其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并且会造成有教材的教师不愿学、教师愿学的书上没有的现象。因而教材要以提高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为目标,这样才会取得更好效果。

4.从教材的教学设计看

绝大部分教材只是知识的展示、传递,对于与学习者的交互处理,一般只是在每章或每节后设几个思考题,没有进行教学方面深入的思考。基本没有设计教学活动、教学资源、学习者活动,没有注重学习者的反思内化、交流对话,没有注重学习情境设置、知识迁移等,这些都会限制教师对教材的充分利用和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领悟,阻碍教师的专业发展速度和深度。

5.从实际使用看

虽然有这么多教材,但是教师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工作和自己的生活,他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这时应该有这么一种教材能较为系统地、能适用于不同学科教师地、具有可操作性地讨论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能力和素养的提高上面。

鉴于以上对目前职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材分析,本研究认为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职后教师专业发展教材重新进行编排,对教材的内容重新进行考虑,对其教学资源进行重新设计,是很有必要的。

二、“职后教师专业发展”教材资源的发展方向

1.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趋势

教师专业发展是目前教育界的一大热点,各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然而不少研究成果却没有及时编进教材,因而有必要对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教材进行重新考虑,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成果。

吴金辉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总结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方向:①教师的自主发展:教师发展的本质是发展的自主性,是教师作为主体自觉、主动、能动、可持续的建构过程;②叙事研究:叙事研究能协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的优缺点,并提升其反思与监控意识,以及对课堂生活的诠释理解、自动修正个人专业实践理论等能力;③关怀情意:重视情感甚于理性,重视知识的动态历程而非静态知识的提供,合理的沟通情境建立在关怀的实践中;④个体知识:教师知识的形成更多地来源于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与教育现场,因此,我们应更多地去关注教师的个体知识。

2.现代教育理论对职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材影响

现代教育理论主要包括后现代教育思想、人文主义教育观念、社会建构主义思想等,它对职后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必然会对其相对应的教材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强调教师的生命质量,注重教师内在精神

人文主义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应用使我们开始关注教师的生活环境和教师道德修养等各方面关系,开始关注教师的生命质量。生活环境的改善是不可回避的,但是我们也并非是环境决定论者。作为职业主体的教师个体与群体自身的追求自觉与切实的行动,才是发展最终能否实现的决定因素。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的教学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在塑造下一代新人。成功的教学是教师基于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对学生的全面熟悉、对教学规律的融会贯通、对情境得心应手的掌握之上,创造性和艺术性地塑造学生,教师的专业发展大有可为。

教师的精神面貌决定教师个体和群体的专业发展情况,教材应以教师的精神、观念转变为起点,以叙述事实为方法,改变以往教材中空洞的道德说教,让教师真正改变观念,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

2)减少强制性发展,提倡教师自主发展

以往的职后教师专业发展一般以提升学历和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为主,教材的内容也基本以这两块为主,这样的培训造成的结果是教师学不到想学的,进修成了一种强迫性发展。而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还具有情境性、个人性。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获取知识而自主地去发展,不仅是学科知识的获得,还包括个人性的实践性知识的获得。这些知识的获得需要教师主动地去探索,离开教师的自主性,教师的专业发展便无从谈起。因而在教材中要注意改变原来强制性的知识传递,内容上要以解决教师一些现实问题为切入点,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提倡教师的自主发展。

3)强调教师的个人知识,突出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

传统的知识观本质上是本质主义和归因主义的,这种知识观往往使追求客观的、普遍的和价值中立的科学知识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被认为只是将这些已知的科学传递给学生,教师只要具备学科知识和一些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就行了。而后现代知识观强调知识的个人性,如波兰尼的个人知识就是个人性与客观性两者的融合。教师的教学情境具有的不确定性、不可精确预见性、复杂性等决定教师不可能按照既定的方案进行教学,宏观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往往不能解决教师的教学问题。因而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应当注重个人知识,突出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这些体现在教材上,必然是学科性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的主要地位的退让,教师的个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得到彰显。

4)强调教师知识的建构,注重学习共同体的发展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在于学习者的主动构建,在于建构过程中资源因素,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要努力挖掘资源来促进自己的发展。在所有资源中,教师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多样的、人格化的、充满个性的经验是教师独有的,同时又是最接近教学、最容易转化成实践的,因而教师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至关重要的。以往的培训只注重培训者的言传身教或专家指点,忽视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只注重培训时间的教学,忽视教师的终身学习。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当是教师对自己知识的主动建构,长期积累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应当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对话,相互促进。组成学习共同体,进行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才是教师的长期发展之道。

5)减少知识机械的传递,注重培养教师自主发展的能力

目前教育界流行的一句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一般被用于教师教学当中。而以往的教师培训却往往是“授人以鱼”。以往教材中往往是知识的堆积,在实际培训中也只是忙于传递这些知识。而实际上,教师参加培训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的学习是终身学习,教师的发展是终身发展,在教师培训中更应注重培养教师的自主发展能力,要“授人以渔”。所以,教材中应突出发展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是知识的传递。

三、结论

综上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教材以促进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为目的,按新的思路进行编排,使其适用于一般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并在现代教育理论下对教材进行一定的教学设计,将教学活动、教学资源考虑来,使教材具有可操作性,做到真正地促进教师发展。

参考文献:

[1] 季诚钧,陈于清.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综述.课程·教材·教法,2004,(12).

[2] 吴金辉,等.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 叶 澜.改善教师发展生存环境 提升教师发展自觉.中国教育报,2007-9-15 (3).

[4] 叶 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6.

[5] 刘万海.教师专业发展:内涵、问题与趋势.教育探索,2003,(12):103-105.

猜你喜欢

教材资源
浅析高中数学教材资源的合理深化
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引教材活水,滋养学生作文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之我见
如何利用各种资源指导学生口语交际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进行写作训练
开发教材资源,有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