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现状调查与探究
2009-02-25顾建亚王明霞
顾建亚 王明霞
[摘 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已愈来愈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调查显示,互动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得到了较普遍的应用,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仍然存在着形式单一、参与率低、主题缺乏吸引力、满意度不高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需要厘清互动教学理念,优化课堂互动模式,构建商谈式互动制度,夯实互动教学的基础与保障。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互动教学 学生 教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 (2009)01-0131-03
[作者简介]顾建亚,王明霞,浙江科技学院社科部(浙江杭州 310023)
一、“互动教学” 现状之调查分析
为深入了解互动式教学法的实际运行状况与实施效果,以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我校在一、二年级学生中组织了一次抽样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90份,涵盖理、工、文及艺术专业的学生。问卷采用单项与多项选择题型,调查内容涉及到互动教学主体、内容、形式、环境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对调查结果作统计分析如下:
(一)思政理论课教学普遍运用了互动式教学法,并已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和欢迎,且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
调查显示,学生普遍不喜欢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83.2%的学生认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有必要采取互动式教学;90%的学生反映,在思政理论课堂教学中,老师曾采用过互动式教学法,60.2%的学生在每门课学习中平均参与过1~2次互动活动。通过参与互动教学活动,58.2%的学生认为“锻炼了胆量”,32.4%的学生认为“展示了自己”,34.5%的学生认为培养了“合作精神”,47.1%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51.6%的学生认为“锻炼了思维与分析能力”,33.5%的学生认为“提高了听课兴趣”;还有34.1%学生认为,“互动教学有助于理解课程内容,能得到一定启发”,27.2%的学生认为“互动式教学增进了师生和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二)互动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得以让我们驻足反思其实效性
1.互动式教学活动次数少、形式单一,缺乏规划与系统性。61.5%的学生反映思政理论课组织互动教学活动平均不足3次,46.8%的学生希望能有4~6次,还有26.3%的学生认为次数越多越好。可见,学生对互动教学的认识比较模糊,基本把它等同于课堂讨论,且这种讨论式互动次数还远远不能满足其需求。在回答“思政理论课老师曾组织过下列哪些教学形式”时,学生的答案依次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占78.3%,专题讨论占51.1%,演讲占42.6%,情景模拟占31.6%,辩论占24.7%,小组交流学习占20%,学生提问老师解惑占13.7%。调查显示,喜欢“情景模拟”和“专题讨论”的学生均在30%以上,喜欢“辩论”、“演讲”和“小组讨论”的学生均在20%以上,更有59%的学生希望参与课外实践,只有7.9%的学生喜欢“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2.互动教学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只有0.5%的学生认为自己积极性很高,22.1%的学生表示积极性比较高,67.4%的学生的积极性一般.还有10%的学生对互动教学根本没兴趣,77.6%的学生表示自己是被动参与课堂互动活动的。学生之所以积极性不高,37.9%是因为“没兴趣”,22.2%是由于“机会少”,16.3%是“胆小害怕”,14.1%是基于“没有激励措施”,9.5%是另有其因。学生参与互动教学的动力,48%是为了“多一次锻炼机会”,23.1%是由于“对互动主题感兴趣”,20.5%是“因为可以在考评成绩中加分”,14.2%是“迫于老师规定每人必须参加”,还有6.8%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对“您认为参与互动教学活动应该计入课程考核成绩吗”这一问题,33.1%的学生回答“应该”,24.4%的学生认为“不应该”,34.9%的学生选择“无所谓”,还有7.6%的学生表示“不清楚”。可见,调动学生自觉主动参与互动式教学的积极性和营建课堂互动的良好氛围将是今后面临的重要课题,而且不能仅依赖于老师的强制性规定或与考评成绩挂钩这一措施来达到目的。
3.学生对思政理论课互动式教学满意度不够高、收获不甚显著。55.7%的学生认为从互动教学中“收获一般”,认为“收获大”和“收获很大”的各占29.8%和6.8%。还有7.7%的学生表示“没有收获”。对“您对思政理论课互动式教学实施情况满意吗?”这一问题,11.6%的学生表示满意,31.5%较满意,46.8%选择“一般”,还有11.1%则“不满意”。互动式教学实施效果不甚理想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学生、教师和教学设施三个方面。学生方面的原因按统计数据的大小依次有,参与积极性不高(59.7%),对互动主题不感兴趣(35.9%),对互动主题不熟悉(33.5%),理论基础太薄弱(32.1%),对互动活动准备不够充分(27.7%)。教师方面的原因主要有,11.8%的学生认为教师事先没有组织好,所以造成教学效果不佳;15.2%的学生认为教师在互动教学中不善于引导学生和调动气氛。另有32.4%的学生认为,互动式教学活动所需的场所、设备等设施不健全,也造成了互动式教学效果的不尽人意。
二、对策性思路探究
(一)拓展互动广度与深度是互动教学模式之本质要义
目前学界对互动式教学并没有形成统一、明确的定义,从理论渊源上看,它的产生架构于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种理论基础之上,往往被赋予多样化内涵,其概念自然也趋于宽泛化。比如,使之定位于一种万能教学模式,认为互动式教学是集启发式教育、探究式教育和赏识教育于一身的全新教学理念,是真正面向学生、针对个性、着眼发展、面向未来的一种教育模式。也有立足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视角,认为互动教学是任课教师以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 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 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促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深层次、全方位的沟通、交流与相互学习, 加深对课程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并使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据此,但凡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式均可称之为互动式教学。可见,当前教学一线中互动模式简单化和表层化操作倾向与其概念过于笼统抽象不无关系。
我们认为,互动式教学主要是相对于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育而言的,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 其内涵不应包罗万象,其效果也并非全能,而应与案例式、启发式、研究型等教学模式各有侧重、有所区别。互动教学其本意是立足于学习内核之深层解构,改变课堂教学中信息单向流转的原状,把课堂教学看成是一个交往过程,通过信息的多向流转与交互加工展现思想交锋过程,提高教与学的实际效果。关键在于教学实践中避免蜻蜓点水或机械僵化式的运作。从前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改进课堂互动教学的切入点在于充分实现和拓展互动之广度与深度。互动广度在于互动频率、互动范围或参与面、涵盖信息量、组织形式多样性等;互动深度在于教学宗旨、互动目的、主题关联性、对信息探讨交流后的理解启迪与创造性、思维对行为模式的触动程度等。这就要求我们首先不仅要充分实现师生互动,更要强调生生互动,学生之间的观点碰撞更易擦出思想与智慧的火花。其次,教师并非是掌控互动权的唯一主体,要鼓励和认可学生创设问题情景。第三, 互动活动要规划成一体系,使互动教学经常化制度化。最后,还要充分营造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这是实现有效互动的基础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