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
2009-02-21徐欣
徐 欣
教学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8课
教材简析:《盘古开天地》是一个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用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故事,歌颂了盘古的献身精神,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文章通过丰富的想象,塑造了一个神奇的人物,展示了一股神秘的力量,揭示了创造是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更是无私奉献的过程。全文语言优美凝练,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形象感。
设计理念:“教学文眼”就是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具有刺激性、新奇性和发展性。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吸引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抓住“教学文眼”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能够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本教学设计以“创造”为教学文眼,紧扣“创造”一词,让学生在朗读、想象、拓展中,揣摩并领悟、体会盘古的创造过程,感受其间的动人情愫。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词语导出神话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嫦娥奔月
1读词语,说说自己有什么发现。
2小结:这是五个神话故事的标题,这些神话都是我们祖先通过大胆的想象创造出来的。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通过再现学生已读过的五个神话故事的标题,使这些神话故事在学生头脑中快速闪过,把学生带入神秘、瑰丽的神话世界中,从而对神话这种文学体裁有总体上的感知,知道神话具有“大胆的想象创造出来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提炼中心
1导语:有专家说,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
2思考: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能读成哪句话并把它画出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问题:“读书更高的境界是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这句话能读成哪个词?(创造)
4一边板书词语“创造”,一边引导学生从两个字的偏旁上推测、理解创造的涵义。(“创”是“U”旁,表示创造时要用刀劈开东西,用刀斧披荆斩棘!“造”是“辶”底,表示需要走一段遥远的路程。)
5小结:咱们中国的汉字就是这样有意思,两个简简单单的偏旁就把这个词的意思说明白了。“创造”就是通过大刀阔斧地改进,长时间地努力做出新的事物来。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从整体入手去感受全文,找到中心句。再引导学生从中心句中找出中心词“创造”。这个词也成为本堂课的教学文眼。最后引导学生从字形上去理解“创造”一词的涵义。层层深入,步步紧扣,在教学初始就把本堂课的教学重点交给学生,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潜心品读感受创造
1学习第二段。
(1)盘古是怎样开始他的创造之路的?请学生读读有关的段落。
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2)指名完成填空。
(3)从填写的词语中发现了什么?
(4)师生合作读所填中的三组反义词。
(5)从这三组反义词里读懂了什么?
(6)从“渐渐”、“缓缓”、“慢慢”这三个词语里,能发现什么?
小结:如果在一段话里,多次出现同一个词,就会让人感觉重复,乏味。所以,课文里用了一组同义词。这也正是我们汉语言的魅力所在。
(7)指名读第二段。
(8)全班齐读。
(9)思考:这一段能让我们感觉盘古创造天地的过程是一个怎样的过程?(板书:漫长)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通过让学生填词,并对所填词语进行分组、辨析,一方面巩固复习近、反义词知识,同时使学生知道天地是怎样形成的。接着,重点对所填词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盘古创造天地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学习第三段。
过渡:天地终于缓缓地分开了。因为天地初开,厚重的天总是要向下坠,盘古咬牙向上顶着;结实的地又似乎不忍与天分离,一个劲儿地向上挤,盘古只好奋力向下蹬着。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盘古就这样顶天立地地站了很久很久。到底有多久,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呢?
(1)引导:“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这个“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到底是多少年呢?谁来大胆地猜一猜。
(2)默读:古文中的描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徐整《三五历纪》《五运历年纪》
(3)师生共同对概数“一万八千岁”进行单位换算。一万八千年=6570,000天=157,680,000小时
(4)自由发言:“万八千岁”,多么庞大的数字呀,盘古就这样默默地、日夜不休地站了这么长时间。如果这时候盘古就站在我们面前,你想对他问些什么?
盘古呀盘古,________?
(5)小结:你们看,盘古粗壮的手臂开始颤抖了,他的有力的双腿变得僵硬了,他的眼睛困得不停地眨呀眨,他的嘴唇干渴得裂开了一道道口子。可是他仍然咬紧牙关,一动不动地矗立在天地之间。孩子们,你们觉得盘古创造天地的过程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过程呢?(板书:艰苦)
(6)齐读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文本内容中有许多空白,需要教师去补充。一句“不知过了多少年”,很难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漫长、过程的艰辛。所以在本教学环节中,古文的引入,很好地填补了这个空白。为了带给学生更强烈的感官刺激,教师把概数“万八千岁”进行单位上的换算。通过让学生数数位,读数字。两组庞大的数字带给学生的心灵震撼是巨大的。学生此时情绪高涨,急需抒发。这时因势利导,让学生向盘古提问,借此表达对盘古创造天地的过程的心疼、崇敬、赞美。
3学习第四段。
(1)默读:第四自然段。
(2)问题:这一段让你知道了什么?
(3)你们还能从课文里找到像“奔流不息的江河”这样的短语吗?
(4)自由发言:说说带“的”字的短语。
(5)完成连线题。
呼出的气息太阳和月亮
双眼辽阔的大地
肌肤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四肢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汗毛滋润万物的雨露
发出的声音茂盛的花草树木
血液隆隆的雷声
汗水奔流不息的江河
(6)师生合作进行有无修饰词对比读,感受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化。
(7)拓展。
①你们的朗读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盘古创造的伟大。大家来猜一猜:世界的屋脊“珠峰”是盘古的什么变成的'(鼻子、头)
②欣赏图片进行句式练习。
a展示图片。
b用“________的________”的短语说话。
c它们都是盘古的什么变成的?展开想象的翅膀,同桌之间交流。除了图片上的事物,你还想到了些什么?
d句型:盘古的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
③小结:的确,盘古把他的身体化做了璀璨的星空,汹涌的大海,巍峨的高山,美丽的花海。所以盘古创造世界的过程也是________的过程。(板书:奉献、牺牲)
[设计意图]在本教学环节中,教师从词入手,通过让学生读、找、说、练,感受语言的节奏感与形象性,帮助学生感悟、积累语言。在句式训练上,遵循教师从扶到放、学生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对盘古创造世界的过程有了更全面的感受,对盘古创造世界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盘古的情感逐渐得到了升华。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感悟寓意升华情感
1总结:因为有了盘古漫长的创造。我们才能看到高远的蓝天,听到小鸟婉转的歌声;因为有了盘古艰辛的创造,我们才能听到泉水叮咚,闻到花儿的清香;更因为有了盘古无私的创造,才有我们现在这多姿多彩、神奇美丽的大千世界!
2再一次充满感情地品读:“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