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statin C在肾功能损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009-02-19张秀丽
张秀丽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在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63例肾脏损害患者的血清Cystatin C、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检测血清Cystatin C是临床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的有效方法。结论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现已替代血清肌酐作为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的较好指标,其在临床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Cystatin C;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
测定物质清除率是评估肾脏排泄功能的最简便方法,因而常用此来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ation rate,GFR)。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可自由透过肾小球基底膜,且被近曲小管吸收,同时无肾小管的分泌,在所有组织中产生速率是恒定的,不受人体肌肉量、代谢、年龄、性别及炎症等因素的影响,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GFR)的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1]。因此,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是评估肾功能的一种敏感性好、特异性高的指标。我院于2004年4月至2008年2月对63例肾脏损害患者的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以探讨血清Cystatin C在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4月至2008年2月选择在我院治疗的2型肾病患者63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9例,年龄28~77岁,平均(55.1±12.7)岁。入选的患者均填写了知情同意书。其中糖尿病患者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30~77岁;高血压患者20例,男12 例,女8例,年龄34~76岁;肾病患者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28~75岁,将这三组患者命名为糖尿病组、高血压组、肾病组。
1.2 方法 在我院的健康体检者中选择23例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30~79岁,平均(57.2±11.2)岁,排除糖尿病、高血压及其他肾脏疾病史。对照组与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和肾病组之间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检测方法[2]:受检者血液测定采用空腹血,用真空分离胶试管采集,15 min后离心分离血清,2 h内完成测定。测定留取晨起7∶00 至次日7∶00 24 h尿液,集于一容器中,加人防腐剂,混匀后取40 ml 送检;采用微粒子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tatin C浓度,测定原理为使用兔抗人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抗体包被的微粒子与抗原反应,反应体系发生的浊度变化,在540 nm波长处的吸光度值与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浓度成比例,其结果可进行定量测定;肌酐清除率(Ccr)测定、计算按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方法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和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Cystatin C、Scr、Ccr等各项指标的测定结果比较发现: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和肾病组的Cystatin 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Cystatin C,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cr和 Ccr这两项检测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仅肾病组Scr、Cc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可见表1 。
3 讨论
有资料报道由高血压、糖尿病等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已占到这两种疾病总数的30%左右,为了早期发现该类疾病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及早进行干预以逆转或延缓肾功能损伤,临床迫切需要找到并使用一些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检测指标[3]。目前临床上Scr和Ccr是常用的检测肾功能评价GFR方法,但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不同程度受一些外来因素的干扰。首先,血清肌酐(Scr)作为一种肌酸的代谢产物,主要有
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少量分泌,其是临床广泛使用的肾小球滤过功能指标,但是其水平受年龄、性别、体质量、代谢水平及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如头孢类抗生素、酮体、黄疸和乳糜对Scr测定方法也有干扰[4]。另外,还有有两个因素决定了Scr不是肾脏损害的敏感标志物,第一,其参考范围较宽,个体差异大;第二,肾小球滤过率和Scr虽然存在负相关,但只有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超过50%时才能导致Scr的轻微上升。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是指肾脏在单位时间(分或日)内,能将多少量(毫升或升)的血浆中的内生肌酐清除出去。由于肌酐的排泄要经过肾小球、肾小管等肾组织单位,通过测定它就可以反应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是否正常。Ccr反映肾功能比Scr敏感,但受某些因素的干扰,如尿液收集困难、记录不准确及公用的一些计算公式也有一定的误差,因此也不能很好的反映GFR变化。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又名γ-痕迹蛋白或球蛋白,是一种碱性非糖化小分子量蛋白质,分子量为1.33Kda,是半肌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Pls)家族中的一员,由1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由所有的有核细胞以恒定的速率产生,可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被分解代谢,不被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所有有核细胞都能稳定产生Cystatin C,其血中浓度不受炎症、肌肉量、发热或性别等因素影响。Cystatin C可自由滤过肾小球,然后由近曲小管细胞重吸收并迅速分解代谢,因此,血中的Cystatin C浓度就由肾小球滤过率决定。国外的一些学者通过Roe(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作图分析发现改变“截断限”(cuotff limit)使Cystatin C的诊断敏感性下降至70%时,其诊断特异性仍可达75%,而通过改变血清肌配浓度的“截断限”,使其诊断敏感性下降至50%时,才能获得100%的特异性,使其诊断敏感性增加至100%时,其特异性接近于零,这说明CystatinC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血清肌酐(Scr)。Cystatin C作为一种敏感性好、特异性高的评估肾功能指标,具有以下几个优点[5]:①稳定的生成率;②稳定的血浓度,不受其他病理变化的影响,不与蛋白质结合;③肾小球自由滤过,不被重吸收或分泌。本研究通过对肾脏损害患者的血清Cystatin C、血清肌酐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等指标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了血清Cystatin C在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发现检测血清Cystatin C是临床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的有效方法。
因此,Cystatin C现已替代血清肌酐作为评估肾小球滤过率的较好指标,其在临床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陆焰,武建,宋朝辉.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在早期肾功能损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3):485-486.
[2] 周剑波,张廷,胡宏.Cystatin C在评价慢性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功能中的作用.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18(4):348-351.
[3] 覃文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检测对诊断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价值.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3):445-446.
[4] 刘政.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对糖尿病肾损害的临床应用评价.中国实用医药,2007,2(4):34-35.
[5] 高力丁,李兴.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诊断肾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004,10(11):693-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