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

2009-01-29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者建构

张 芳 王 可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思潮,对传统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念提出了挑战,一时成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并对许多国家的教学和课程改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甚至被一部分人视为当今最有影响力的学习理论。因此,有必要对建构主义理论及教学的相关研究作一简要回顾,并进行反思。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积极主动构建的。建构主义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因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整个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就是学生完成了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建构主义的学习,就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交流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包括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等几个紧密相连的部分。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发点。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人们借助语言符号系统对客观现实作出的假设、解释或说明,而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知识具有发展性和动态性,人们的认识不断发展、提高,知识也随之被不断丰富、拓展。同时,知识又具有应用性和情境性,知识的学习和应用都离不开一定的学习情境,必须在合适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既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循环过程,学习就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结构进行自主的“建构”“再构”“重构”的过程。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要以学习者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因为个体的知识建构不是凭空进行的,必须以一定的经验为基础。学习者自己的经验和情绪状态都对建构产生影响。建构的目的是保持主体对环境的适应,提高学习者的适应能力。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是学习观在教学上的应用或扩展。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不能教授的,只能学习”,因而反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坚持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习者先前的知识经验,尊重学习者个人的主体性,区别他们的个体差异,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把学科知识的个体建构作为教学的具体目标,把学生的社会化和文化适应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彻底摒弃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重新调整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教材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成了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对象。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转变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学生则由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围绕着教师如何教而展开的,而建构主义主张的教学设计则围绕学生如何学而进行。因此,要采用全新的教学原则来指导教学工作。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自主建构者。因而要支持学习者对所有问题都以主体的身份进入,以使全部问题或任务成为学习者自己的问题或任务。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视学习环境。教学应该在丰富的环境中进行,使学生有足够的自我建构知识的空间;如果学生能够自由地利用这个空间,认识到学习的机会并具有自由活动和自由发挥的机会,学习者便容易灵活地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另外的问题上。在设计学习环境时,必须注意任务与环境的关系的复杂性,以便使学生清楚地感知学习任务与环境的特定关系,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进而在学习活动结束后继续从环境中获益。同时,教师所设计的学习环境要为学习者的积极思考创设适宜条件。学习环境还应具备开放性,以鼓励学习者对各种可能的设想进行尝试。

强调协作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注重学习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为学生提供积极参与和从事意义建构和协商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学习者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学习者建构起新的更深的理解。当错误发生时,通过小组的讨论纠正错误就变得更富有意义。因为对错误的思考将起到促进理解的作用,并有助于对已理解的知识进行更好的建构。在协作学习中,教师应做好组织者和指导者的工作,同时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分析,把握讨论的主题和方向,并在讨论后组织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同时给予他们适当的评价。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开发出的各种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主要有以下4种。

“抛锚式”教学模式。“锚”指的是某种类型的个案研究或问题情境,“抛锚”就是向学习者呈现基于实践的、真实的问题情境。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习要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实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自主学习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学生根据这些线索通过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协作学习是开展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最后进行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抛锚式”教学模式主要包含有搭建脚手架、镶嵌式教学、主动学习等教学方法,它是使学生适应日常生活,学会独立识别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真实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随机访问教学模式。它指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时间与情境中,基于不同目的、着眼于不同方面、用不同方式多次加以呈现,以使学习者对同一内容或问题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理解,以获得多种意义的建构。适用于“结构不良领域”中高级知识的获得。学生通过随后的小组协作学习,对不同的情境进行小组内的分析与讨论,老师和学生及时给予总结和评价。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逐步学会自我学习并发展发散思维能力,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

支架式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是从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发展而来的,主要是为学生在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建立一种帮助学生理解的支架,以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学习水平,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连续提升。在学生内化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逐渐使学生的学习自主化,最后教师撤去支架,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调节,成为自主学习者,实现学习的不断进步。

认知学徒教学模式。认知学徒教学模式将问题解决的途径放在专家解决复杂任务的过程之中,并希望通过对这个过程的探索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专家解决复杂任务的能力。认知学徒就是试图通过对专家的活动过程和情境学习的双重关注,改造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学不能用”的现状。认知学徒教学模式首先要确立所需研究的主题,然后让学生从各个角度、按照一定的程序全面收集所需材料,对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讨论;接着组织学生观摩专家的操作过程,并开始初步的实践意义上的探索;最后,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和专家一起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所必需的能力和技能。认知学徒制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现代工作的一般能力。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的方法

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学习情境设计、信息资源设计、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设计、强化训练设计和学习效果评价等7个方面。

教学目标分析。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教学目标更注重整体性。同时还要考虑问题的复杂性、内容的多样性、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等因素,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目标。

学习情境设计。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教师应该尽量去设计一种有利于学习者产生强烈学习动机,有助于驱动学习者自主学习,有助于促进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合作学习的情境。同时,这种情境必须与学习内容相融合才能有助于达到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

信息资源设计。有效的信息资源对于顺利解决问题十分重要。在解决问题之前应该搜集大量与学习主题相关的信息。对于应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如何去获取,用何种手段、方法去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都可以在必要的时候给学习者提供指导。丰富的学习资源是建构主义学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教学设计要建立系统的信息资源库,提供引导学习者正确使用搜索引擎的方法。

自主学习设计。在以学习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应对不同的教学模式进行不同的自主学习设计。譬如对于复杂问题,由于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景、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去呈现同一教学内容。这样,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协作学习设计。在整个协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有控制、管理、帮助和指导的职责。在建构主义学习中,教师每次所面临的情况都不一样,因此需要在讨论过程中全神贯注,认真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善于引导学生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当发现有学生通过发言暴露出来的对于某个概念或认识的模糊或错误之处,应及时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予以指出,并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和补充认识。

强化训练设计。在协作小组讨论和评价结束以后,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出一套可供选择的并有一定针对性的补充学习材料和强化练习材料。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检测、巩固、拓展所学知识,通过强化练习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最终达到有效的意义建构。所以强化训练的材料十分重要,一定要经过有经验的优秀教师精挑细选后方能采用,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效果评价。评价包括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和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以及学习效果的整体性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的学习进程、存在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承前启后,为学生下一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学习效果好的经验及时总结保留,对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要马上查找原因,避免下次又造成麻烦。

作为一种对当代学生学习和学校教学改革有重要影响的学习和教学理论思潮,建构主义自然有它的积极意义。但是,作为一种发展中的理论也会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并非适应于所有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学时,应首先考虑教学内容、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不要生搬硬套。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最大问题是,它没有具体、固定的可操作因素,与教学系统设计相比,不易实施操作。但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符合当今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思想。

(责 编 辛 欣)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学习者建构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DiscussiononBusinessEnglishLearningBasedonTheoryofConstructiv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