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尺码相同的人

2009-01-29张硕果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09年12期
关键词:焦作毛虫生命

张硕果

2007年3月,灵山——新教育贵州支教行动启程。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成为此次支教团队中的一员,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贵州支教生活。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这次特别的经历将影响和改变我整个的教育生活。

这是一群“疯狂”的人,这是一个“魔鬼”团队,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疯狂地读书,疯狂地工作。我也很快被大家感染,捧着书一本本地啃起来。我觉得,没有任何一个时候能像此刻一样让我对成长如此渴望。在那些支教的日子里,每天在我们的耳边都会回响着一首歌《飞得更高》。经过新教育人的演绎,这首歌也有了特别的意义。此次贵州支教的另外一大收获就是结识了新教育“毛虫与蝴蝶”阶梯阅读儿童实验项目。“晨诵、午读、暮省”这样一种回归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让我们感受教育的魅力,触摸着教育的幸福。于是,成为一粒新教育的种子,让新教育惠及身边的教师和孩子,就成了我的一个梦想。

2008年8月18日,借助朱永新老师和常丽华老师的新教育报告会,焦作新教育实验正式拉开了帷幕。“新教育”“毛虫与蝴蝶”“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开始越来越多地走进焦作老师的视野。

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端!但我深知,现在的教师,每天都在机械地重复自己,倦怠和疲累正吞噬着他们曾经敏感的心。要想点燃他们内心深处沉寂已久的教育激情,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面对这些,我能做些什么?我能改变些什么?也许,首先要做的就是寻找,寻找那些尺码相同的人,唤醒他们曾经的教育激情和梦想。

就这样,一个学校接着一个学校,一场报告接着一场报告。从主动出击,到应接不暇,我一路寻找着与自己“尺码相同的人”。“晨诵、午读、暮省”,新教育倡导的这种朴素的儿童生活方式,让很多老师耳目一新,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也让大家为之心动。我们一起解读着教师的幸福指数,追问着教育的终极目的,反思着生命的最终意义。

这个过程是艰难的,有人热血沸腾,有人将信将疑,有人半路退出,也有人中途加入,一切都是自愿,但最终留下来的肯定就是新教育的种子。

赵素香是我们团队中最勤奋和执著的老师之一,她每天都会抽出半个小时和孩子们共读。但没想到的是,一个匿名电话让她陷入一场风波之中,也让我们整个团队遭遇了开展实验以来最大的一次寒流。原来,有人向教育局反映,说她擅自给学生推荐书目,要求查处她,并同时将她告到了纠风办。对于一个普通老师来说,这无异于晴天霹雳!是啊,怎么能不委屈,怎么能不伤心呢?付出了全部的心血,有时连自己的孩子都顾不上,现在要写的不是实验总结,而是给纠风办的说明材料!得到这个消息,我无法平静,立刻拨通了赵老师的电话。接到电话,赵老师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伤心地哭了起来。我告诉她不要担心,所有的事情我们都会一起承担,我们相信她,学校也相信她。电话打了一个小时,我知道此刻来自朋友的理解和支持是她最需要的。

王宇晴的家长在网站帖子上留言:赵老师,我们永远支持你!你为“毛虫”们所花费的心血,会在他们翩然化蝶的瞬间得到永恒的补偿!

敬轩的爸爸说:你见过每天把孩子的情况及时反馈到你的手机上的老师吗?你见过每天早到半个小时给孩子们讲故事的老师吗?你见过不紧盯着成绩而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呕心沥血的老师吗?今天我们或许还看不到孩子的进步,但是未来,我坚信,你会看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坚定地走下去,不要为小小的阻力而灰心。你的身后,有我们坚定的支持。

几天之后,纪检委和纠风办的同志到学校调查情况,赵老师拿出自己和家长学生之间的信笺、共读的笔记,耐心地为他们介绍新教育实验和自己的做法,一直讲到了中午一点半。最后,纠风办的同志问了两句话:“为什么我的孩子班上没有开展这么好的实验?为什么我的孩子没有遇到这么好的老师?”

就像在新教育培训会上焦作市教科所老所长所说的那样:追逐名利的人不要做新教育,喝酒打牌的人不要做新教育,夸夸其谈的人不要做新教育,不能熬夜的人不要做新教育。其实,还可以再加上两句,受不得委屈的人不要做新教育,耐不住寂寞的人也不要做新教育。很多时候因为不被理解,因为不被信任,因为暂时的委屈,都会让我们怀疑和动摇,这也许是成长所必须要经历的吧。

此时的文字表述是简单的,可文字背后那一段灰暗的日子,对于我们来说却是一场考验。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面对所有的怀疑我们不可能一一去解释。有的时候,我也在怀疑,我们这样做究竟有谁会在乎呢?这样的付出真的有意义吗?

想起自己曾经看过的一个故事。在一片海滩之上,每次退潮都会有很多鱼留在海滩上,生命岌岌可危。一个小男孩一条接一条地把鱼扔回大海。路过的人说,这些事情每天都会发生,你这样做有谁会在乎呢?孩子指着手上的鱼说:这条鱼在乎,被我扔进大海的每一条鱼在乎。是啊,我们这样做,谁会在乎呢,也许,每一个“毛虫”老师班里的孩子们在乎,那些孩子们的家长在乎。对于这个世界,我们真的改变不了什么,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自己。唤醒一个教师,就等于唤醒了几十个孩子,唤醒十个教师就等于唤醒了几百个孩子。我们的改变,我们所做的一切,这几十个孩子在乎,这几百个孩子在乎。我们从来没想过要做一番惊天伟业,但让身边的孩子能享受到童年的幸福,享受到成长的快乐却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融化一颗心,需要多久?很多时候,我对自己说,把一切都交给岁月吧!

“毛虫”老师为学生寻找着此时此刻最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在他们的心田里播下善良、感恩、坚持、信念、宽容等一粒又一粒种子,为他们精神生命的发育提供适合的营养品,并丰富着他们的“智力背景”。便笺、书信、短信、班级成长贴、家长会,也在越来越多地架起家长和教师之间沟通的桥梁。网名“大杨树”的常瑞霞老师是焦作环南一小四二班的语文老师,半年多的时间,她给家长写了27封信,近3万字。“不抛弃,不放弃”是常老师和四二班家长们的信念。在分数之外,家长触摸和参与着孩子的教育,同时也更加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教师的价值在哪里?我想,因为我们这样一群人的存在,正在影响和改变着一部分人的生活,让更多的人享受着教育的幸福,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生命价值之所在吧。

“一朵花,可以拒绝香艳,但一定不要拒绝绽放;一个人,可以拒绝华丽,但一定不要拒绝成长。每天把自己最优秀的表现出来,你就是最优秀的!我们有责任用自己的优秀,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说这段话的人叫赵莉莉——一位身处边远农村学校、曾经被职业倦怠深深困扰的普通小学教师,也是一个发誓要让学校因她而骄傲的“乡间毛虫”。她是焦作新教育团队的一员,更是这个团队改变教师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

曾经一度,她和很多老师一样,每天按部就班地上课、改作业,工作对于她来说仅仅是一个谋生的饭碗,日子在平静和平淡中慢慢流淌。真正的改变是从结识新教育的那一天开始的。一个在安逸、迷茫、颓废中高高兴兴消沉着的生命在新教育的牵引下,开始了一个新我的熔炼。

“让黎明之光在晨诵中升腾,让生命成长在午读中拔节,让亲子共读在暮省中静放。”这富有诗意的句子就是赵莉莉和孩子们日常生活的写照,在儿童课程的引领下,老师、学生、家长正在逐渐被美妙的童书唤醒,诗意地栖居。赵莉莉说:“参加实验以来,我没有写过有关的论文,但我却坚持用笔记录下了我和孩子们每天的成长,并期待着这一个个生命因为优秀书籍的引领而不虚此生。”

2008年12月,《冬天里的童话》——相约焦作新教育研讨会上,来自广东、安徽、陕西、江苏等200余位外省市代表分享了焦作新教育的成果。对于焦作的“毛虫们”来说,这是一份答卷,也是一次检阅;这是一次幸福的相遇,也是一次额外的奖赏。会上焦作的“毛虫们”讲述了自己和孩子们共同书写的生命传奇,她们身上特有的那种韧劲,那种燃烧着的教育激情也让大家深深感动。

就这样,一本书加一本书,再加一本书,改变着一个家庭;一个人加一个人,再加一个人,改变着一所学校。新教育人是一群理想主义者,这种理想更多的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种行动,真正的新教育人应该是那些将自己扎根在教育实践田野中的“农人”,这也许正是新教育倡导的田野精神吧,这既是一个新教育人对学生、对家长的承诺,更是对自身教师生涯幸福的期许。

在我们推广新教育实验的过程中,乡村学校始终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沁阳四小是我们新教育县区行的第一站。为了不给学校添麻烦,我和同行的两位老师——来自塔南路小学的孟晖和来自万方学校的胡子华老师打车几经询问,终于来到了位于朱载纪念馆旁的这所小学校。

王惠芬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年轻的女校长,主抓学校的新教育实验。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了我们的报告,和她原来的许多设想不谋而合,就这样,一个尺码相同的人上路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新教育优秀的儿童课程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改变着学校,改变着学生,更改变着教师,也让更多的人从心底里认可和接受了这项实验。回顾曾经的艰辛,王校长动情之处流下了眼泪:“刚来到这所学校,学校生源不足,几近倒闭,全校只有200多学生,学校还欠着几万元的外债,光纤已经接到学校,但因为没有经费,学校有限的电脑也无法上网。为了能把新教育实验做起来,学校的几个领导从家里拿来了7000多元钱,让学校电脑上了网……”平时快人快语的王校长此时却哽咽着说不下去,是啊,这中间的艰辛我深有体会,当别人不理解不支持时,还能够一路坚定地走下去的,支撑他们的就是那份对教育的执著和热爱,这样的人才是真正能做好教育的人。

很喜欢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的几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面对这样一个希望与失望并存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但是,做一个有梦想的人,追求一种有梦想的生活,应该是所有有理想、执著教育的教师的共同选择。

正因为有了每一个“毛虫”书写的那一笔,才有了焦作新教育今天的精彩。我们相信种子和岁月,我们期待着所有的生命在岁月里开出最美的花。

猜你喜欢

焦作毛虫生命
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毛虫与蛾子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毛虫和蛾子
焦作市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关系
绿毛虫
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