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看美国文化价值观

2009-01-27李君君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6期
关键词:文化价值观个人主义

周 翎 李君君

[摘 要] 美利坚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价值观,美国电影是该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载体,它的运用方式集中体现了美国的文化特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来探讨美国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即美国文化价值的核心——个人主义及其渊源,并由此解读美利坚这个民族特定的性格特征以及在这部影片里所体现的美国宗教、历史、文化以及社会与时代背景。

[关键词] 文化价值观;个人主义;宗教社会文化

[中图分类号] G04;J90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4738(2009)06-0062-04

[收稿日期] 2009-10-20

[作者简介]周 翎(1970-),女,郧阳医学院外语课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李君君(1984-),女,郧阳医学院外语课部助教。

一、引言

好莱坞经典电影之所以深受大众喜爱,除了其精彩的故事情节和大制作以外,影片中的人物性格往往体现了美国文化价值观。美国精神中的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宗教情结和对自由的追求等在这些电影中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电影是流动在胶片上的社会文化,不同文化国度的影视题材所传达的文化价值观不同,不同的影视文化信息又反过来反映和强化各自的价值观,所以我们能从好莱坞的商业电影中感受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

美国好莱坞经典大片《当幸福来敲门》不是一部虚构的故事,改编自美国著名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纳的同名自传。25年前,这个无家可归的男人为了自己的儿子和信念拼命努力,从噩梦般的困苦中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最终成为了著名投资专家。

这是继《阿甘正传》之后,好莱坞推出的又一励志之作,影片反映的是上世纪80年代平凡小人物在美国的艰难奋斗。故事发生在1981年的美国旧金山,此时美国正处于经济萧条时期,电影里的Chris是一个十足的穷人,他永远交不起房租,总是被房东赶来赶去。失败的投资,决定他只能可笑地提着一个医疗仪器到处推销,却常被人拒绝。当他觉得机会来了的时候,妻子已经无法忍受而选择离开。而当他终于把仪器卖掉准备安心生活时,银行的征税单却自动将“手”伸进他的口袋。他领着唯一的儿子,无家可归,只好每天晚上五点到教堂排队等待收留,甚至是别无选择地睡在地铁站的洗手间里。“为什么别人的脸上都是幸福?为什么我总是被幸福拒绝和打击?”这是加德纳在挫折中的拷问。但是他从不言放弃,每天拖着儿子赶公车、犯傻,疲于奔命,实习……

影片中的Chris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乐观向上、坚韧不拔、坚持和执著、处处向机会敲门的精神可以看做是几百年来美国的主流意识所公认的核心价值观——个人主义的完美演绎。美利坚民族特定的性格特征以及美国的宗教文化、社会历史等等都在这部影片里有所体现。影片中多次提到《独立宣言》,美国国旗也出现好几次,因此全片可以被看成是实现美国梦(the American Dream),体现美国主流价值观的完美范本。

二、美国文化价值观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文化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文化是人们行为的指南,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念区分不同的文化。Michael Prosser对于价值观是这样论述的: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通过文化交际构成的模式。它们是最深层次的文化[1]。由此可以看出,价值观是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的,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文化价值观指导人们的看法和行为,决定了人们会有什么样的信念和态度。

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应该是指在美国社会中盎格—撒克逊白人传统,其中包括“天赋使命观”、个人主义价值观、实用主义哲学观、宗教理性观和物质主义利益观等。这种“美国精神”渗透到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也是美国精神的主体,美国是典型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国家[2]。

“个人主义”这个术语最早的用法是法语形式的 “individualism”,来自欧洲人对法国大革命及其根源(启蒙运动思想)的普遍反应[3]。该术语在19世纪得到了非常广泛的使用,发展成为一种个人主义思想体系及其理论,也是西方的一种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其主要内容是:强调人是价值的主体。

按照美国学者萨姆瓦的解释,个人主义价值观包括自主动机,自主抉择,自力更生,尊重他人,个性自由,尊重隐私等层面。其在文化上主要是强调个人独立性、创造性,强调个人自由发展,不受或少受社会、政治和宗教势力的限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是利己主义的同义词,是一个贬词,而在西方人的眼里却是一个美丽的字眼。

三、“个人主义”——美国文化价值的核心

美国的“个人主义”(Invidualism)持有“个性”“独特性”的内涵,在汉语里应译成“个体主义”较为确切[4]。它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确认人是价值的主体,相信每个人都具有价值,高度重视个人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自我发展,可以说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本质和核心,它无疑推动着美国梦的实现。

所谓的美国梦(the American Dream),是指追求富庶、自由和机会均等。就是试图让人相信,在美国这片土地上,任何人都有权享受到均等的机会,无论他何种肤色,无论他多么贫穷和默默无闻,只要他勤奋苦干,便能够有朝一日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影片《当幸福来敲门》中,美国人的坦率、真挚、热情、自信、向上(frank, sincere, warm, self-confidence positive)等都在Chris身上得到体现。

Chris是个阿甘式的人物,有了目标就会不顾一切,不放过任何一点机会推销和表现自己,是推销不是恳求,不卑不亢全力以赴,不迁怒不诅咒不放弃(not inferior, not offend, not curse, not give up, not give in)。Chris从不对生活抱怨什么,浑身的力量都凝聚在了全力以赴摆脱逆境的努力上,即使面对客户的拒绝,他也总是微笑释然。Chris更是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儿子,影片中有很多相关情节令人难忘。

当儿子告诉爸爸他将来想当职业球员时,Chris 很赞赏并对儿子说,

You have a dream, you got to protect it.

(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

Dont ever let somebody tell you, you cant do something. Not even me.

(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

People cant do something themselves, they wana tell you cant do it.

(那些自己没有成才的人会说你也不能成才!)

You want something,go get it.

(你想要什么的话,就得努力去得到。)

有这样一句话:Happiness is a voyage, not a destination.(追求幸福在于过程本身,而不是在于结果。)在20个实习生里面,Chris 也许是履历最浅的一个,也是半年里生活最艰辛的一个,但就是这样的他,成为了那个 1/20 。

“Because tomorrows going to be your first day…if youd like to work here as a broker. Would you like that, Chris?”

面对 Frohm 先生愉快的邀请,Chris 的眼眶红了。那个幸福的瞬间,浸透了多少难以承受的艰辛以及他从不轻易流出的泪水!

美国人的性格特征之一是相信并崇拜个人奋斗,追求自由、平等,求新,求变,依靠自身力量来实现自我价值。美国人的个人独立性,主要建立在依靠自己奋斗和个人能力基础之上,并且格外看重成功的价值。

这部电影强化了美国的仅靠公平竞争就能成功的这一神话。神话不一定因为是神话就一定要假,只要能成为神话,我们可以让一些神话成为现实。

四、《独立宣言》——美国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

影片中有这么一个情景,因为穷,Chris只能把孩子送到唐人街(也许是当地最便宜的)华人托儿所。当他看到门口拼错的“Happiness”,Chris告诉儿子,There is no “Y” in happiness, there is “I”。 (幸福的幸里面是一个“幸”,不是一个“辛”。或者理解成,Y=Why=为什么,I=我。幸福里面没有为什么,只有我。) 影片中的happyness不是笔误,而是影片中一个特定的场景。当他把这句话拎出来时,我们会不会全身一震?这就是电影的Theme,原来他所有要讲的都就是这一句话,这与片尾父子俩的对话:Knock, knock! Whos there? Happiness…紧紧相扣。

影片的中文名字是《当幸福来敲门》,英文是The Pursuit of Happyness(直译即追求幸福),“追求幸福”这一理念始终贯穿整部影片。在美国,这一价值观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

著名的美国《独立宣言》(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是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上通过的一项议案,由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起草,宣言包括三个部分。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提出了如下原则:人人生而平等,人人具有不可剥夺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以及政府必须经人民的同意而组成,应为人民幸福和保障人民权利而存在,人民有权起来革命以推翻不履行职责的政府。这些原则成为以后美国的核心价值观,为美国此后200多年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昆德拉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轻》里有这样一句话:生活时常会让我们感到艰辛,并会让我们无数次目睹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影片中的Chris被生活逼得像条疯狗: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付不出租车费,为了十四美元和好友翻脸,蛮横无理插队爆粗……正是在走投无路之际,他开始想Thomas Jefferson的独立宣言里面的关于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的这一部分,让Chris迷惑的是Thomas Jefferson怎么知道要在这一部分里面加一个“pursuit”?

影片中提到的那段场景,与《独立宣言》第二段内容是吻合的,《独立宣言》原文如下: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that they are endo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 that among these are Life, 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5]。)

五、宗教信仰——美国人精神生活的支柱

在美国,宗教特别是基督教的影响特别明显。早在19世纪20年代,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就说过:“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基督教对其国民的灵魂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在美国,宗教对法律和社会舆论产生不了多大影响,但是宗教支配社会风貌,并且通过家庭生活而控制国家。”宗教是影响美国人信念、态度和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它深深支配着美国人的政治、文化以及家庭生活。美国人传统价值观中的许多成分,如平等自由、友爱互助、同情弱者、自尊自爱、尊重他人等都源于宗教信念中所提倡的价值准则和处世哲学。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宗教是美国人精神生活的支柱。

无所不在的God的影子,在“基督教之国”处处可见。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把信仰上帝作为自己的信条。他在为自己撰写的碑文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富兰克林的遗体,像一本破旧的书,被虫蛀蚀,但此书本身永不磨灭,将来仍由The Author(上帝)修订出版而焕然一新。”在美国首都的最高建筑物——华盛顿纪念碑那高耸入云的碑顶,镌刻着Praise be to God。美国的国家格言就是In God We Trust,这神圣的誓言被印在每一张美元纸币上、镌刻于每一枚硬币之上,又载入美国国歌之中:Praise the Power that hath made and preserved us a nation. And this be our motto:“In God is our trust.”这首歌的歌词为亿万美国公民颂唱,在美国人的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这一信念还被刻入美国的国玺之中。美国国玺的背面的金字塔图案上方就印有一段拉丁文箴言Annuit Coeptis,意为:上帝保佑我们的事业。God bless America是使用率最频、最诚挚的爱国口号。基督教在美国不仅是一种信仰,它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一种民族感情[6]。

在影片“Internship—实习”这一部分,当Chris为生活奔波,筋疲力尽时,他抱着儿子去了救济院唱诗班。在教堂里与不同年龄肤色的人一起沉浸在圣歌中,暂时忘掉痛苦,积蓄力量……

The important thing about that freedom train is it got to climb mountains. We all have to deal with mountains. You know, mountains that go way up high, And mountains that go deep and low. We know what those mountains are ,here at Glide。We sing about them.

(重要的是自由列车之行就如同翻山越岭。我们都得面对险山砾石。山,有险峻也有低谷,我们知道生活中的那些险峻是什么,在这儿,在格莱德。我们用歌声来歌唱他们。)

Lord, dont move that mountain; Give me strength to climb it. Please dont move That stumbling block, But lead me, Lord, around it. My burdens, they get so heavy, Seems hard to bear, But I wont give up No, no. Because you promised me. Youd meet me at the altar of prayer,Lord dont move that mountain-Please don't move that mountain, But Give me strength to climb it.

(上帝,别让险峻离开,赐予我翻越攀登之力,请别挪开我足下之绊脚石,指引我前进的方向,重担虽负于肩,痛苦虽难以忍受,我不会也不曾放弃,只因你我之间的承诺,那日你我在祭坛相遇。上帝,别让险峻离开,请别让险峻离开,但请您赐予我翻越攀登之力。)

圣歌歌词会不会像锤子一样砸在观众的心里?在救济院唱诗班中父亲面色逐渐平静,儿子安然入睡的镜头,以及影片中Chris父子在此之前谈论的那个上帝救人的笑话等等,隐隐体现的宗教的力量,不言而喻。

《孟子•告子下》中那一段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非常切合史密斯扮演的那个角色,也许中国人的这种强大信念与美国宗教力量有异曲同工之妙。

六、结语

中美是两个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的大国,需要相互了解和沟通。通过欣赏美国经典电影,可以对美国的历史、社会、经济、政治、教育、艺术、宗教等方面情况有所了解,以此优化知识结构,增强文化意识,提高自身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言能力、语用能力、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

中西文化价值观存在深刻的差异,如对个人主义的理解便是一个例子。中国的《辞海》界定“个人主义”为一切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的思想,表现为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惟利是图、尔虞我诈等;中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是利己主义的同义词,是一个贬词,而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Invidualism)却具有完全不同的内涵(前文已经叙述)。虽然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价值的核心,但是我们应正确看待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以便我们能够在中西文化碰撞的潮流中更加理性地借鉴与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更好地建构我们自己的价值观体系。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66.

[2] 皮小卉. 美国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探析[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101.

[3] 陈 曦.美国文化的精髓——个人主义[J]. 读与写杂志,2008(4):49.

[4] 郑立信,顾嘉祖. 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216.

[5] 赵一凡.美国的历史文献[M]. 上海:三联书店,1989:16-21.

[6] 戴卫平,张学忠. 美国英语与美利坚民族[J]. 中山大学学报,2001(5):125-127.

Exploring American Cultural Values in the Film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ZHOU Ling,LI Jun-jun

(Dept. of Foreign Languages, Yunyang Medical College, Shiyan 442000,China)

Abstract:The Americans have their unique cultural values. American films are both the carrier and main manifestation of its culture.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tries to analyze the film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to explore American cultural values, which is the core of American culture value,that isthe individualism and its root causes. We will understand, through this film, the America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unique backgrounds of its history and religion, culture and society.

Key words: cultural values; individualism; religion, history and culture

猜你喜欢

文化价值观个人主义
反对个人主义做合格共产党员
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论》为例
料理机设计之我见
现象电影《港囧》和《夏洛特烦恼》比较研究
美国动画片价值观输出对供给侧改革的启示
“英雄主义”视角下中美电影的比较研究
中西文化价值观下的真人图书馆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
个人主义能不能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