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探讨

2009-01-27王雪琴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6期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摘 要] 针对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结合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实践,以教育学理论为指导,探讨得出高职院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实践应遵循教育基本理论和原则,结合专业特点和专业实际,循序渐进,全面推进,并根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要求,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改革;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8-4738(2009)06-0014-04

[收稿日期] 2009-10-17

[作者简介] 王雪琴(1974-),女,十堰职业技术学院生化与环境工程系助理工程师。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把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技能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问题是导向问题,在这一导向的前提下,才能探讨教学改革问题。高职院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就是满足这一培养目标而产生的。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是德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现实工作相脱离的弊端,以及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提出的“不仅要具有适应工作世界的能力,而且要具有从经济、社会和生态负责的角度建构或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的要求,由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和他的团队——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的同事们,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职业教育理论。该理论提出后迅速被德国的学术界所认同,并作为德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导。“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于21世纪初被我国学者介绍到国内,尽管介绍得不系统,但它的一些核心思想已被我国职业教育界所接受,并对我国近年来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产生了较大影响[1]3。

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能较好地实现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技能人才,它具有以下鲜明特点:人才层次的高级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和技能型以及毕业生社会需求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在教学中将工作过程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的核心,教学内容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工作过程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切入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不是以传授学科知识为目的,其宗旨是向学生传授工作过程知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注重学生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服务意识、诚信意识的教育,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这样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就具有人才层次的高级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和技能型,同时也有利于满足社会的用人需求。因此“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是适应、实现高技能人才这一培养目标而产生的。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优化,全面推进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首先是一种教育思想,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教育原则,是一种改革的方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教学改革的实施既涉及专业改造、改革,如构建与之配套的专业培养目标和方案,又涉及课程的建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优化,还涉及每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同时也涉及教师教学改革的素质、素养及能力,学生适应教学改革的学习能力,还涉及与教学改革配套的硬件设施,应该说是一种系统化的改革。同时专业改革既涉及专业课程,同时还涉及公共基础课程配套改革。应当全面推进、整体优化、系统指导。

(二)循序渐进

首先是课程体系的解构与重构,其次是课程内容体系的分解与融合,第三是课堂内容的设计与实施。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各专业学习领域体系的再造。这个环节改革是根本性的、先导性的。这一环节解决好了会事半功倍,否则会事倍功半。

(三)理实一体、学做结合

从目前的情况看,理论与实践的分界线还是比较明显的。“实训专周”的安排值得研究,理想的状态是理实一体化。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完善的重点是学做结合。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重新科学构建和确立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重新科学构建和确立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在高职院校大的培养目标科学、准确定位的前提下,针对具体的专业,培养目标又有所不同。如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以培养面向建筑工程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服务的高技能人才为宗旨,以从事建筑工程相关工作所需实际能力和素质为主线,加强对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因此,要求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这一具体目标前提下,进行高职建筑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就要搞清楚这里的“工作”是什么?这里的工作是“建筑工程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工作。这种工作过程的内涵是什么,学生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如何进行,具体课程如何开设,课堂教学如何设计,实践教学如何设计等等,这些问题都要围绕培养目标来进行,如果脱离了培养目标那就是本末倒置。

(二)重新科学构建和确立高职院校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重新科学构建和确立高职院校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总体上讲教学内容要从专业理论知识转向工作过程知识和技能培养。

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中,教学内容的核心是专业理论知识和抽象的专业技能,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中,将工作过程知识作为教学内容的核心,教学内容是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工作过程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的切入点,它是指完整的工作进程即工作任务是怎样被完成的。工作过程的核心要素包括:劳动者、工作对象、工作工具、工作方法和工作产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不是以传授学科知识为目的,其宗旨是向学生传授工作过程知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三)构建合理的教学方式

构建合理的教学方式是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得以实现的方式和方法保证。完成工作任务为导向教学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也是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要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必须要解决的关系问题。不能简单地理解在课堂上教学就是理论教学,在课堂外就是实践教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是应用性教育的基本特征。应用性教育不同于研究性教育,其学习的目标是知识的应用而不是理论的积累。理论也有个层次问题: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我们关注的应是应用层面的原理,够用即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给学生提供哪些学习内容;按照什么方式来学习这些内容。

1.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与策略,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在传统的职业教育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而是更多地作为教学的咨询者和课堂教学的主持者,教学的重心由传统的教师的教转向了学生的学。这就意味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从信息的收集、工作计划的制订到工作任务的实施以及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和工作技能。

2.情景学习成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的典型教学方式。情景学习是以构建主义的学习原则为基础的,也就是说不能把学习简单地理解为从教师到学生的知识传递,而应该把知识的获得视为学习者主动构建的过程[1]8。情景学习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学习情景的创建要尽可能地与以后的应用情景相接近,使二者尽可能地达到高度一致。如果可能的话,就应该到生产现场进行教学,如在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训中心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进行培训,基本技能包括对基本工种的施工工艺、操作流程、工程项目管理验收、工程安全、工程量核算等。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应包括工程制图与识图、施工技术、工程概预算、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安全教育等方面。在培训中,对模板、钢筋、脚手架、砌体、混凝土等工程的各项内容,都要进行详细的个例讲解与操作示范,并要求学生收集资料、编写施工进度与流程图,编写施工计划书,列出材料用量及清单等,然后分组进行具体操作。

3.结合现场实践进行课堂教学。 教师要通过现场实践,积累经验、素材,将枯燥的结构、材料等知识趣味化、生动化和具体化,使课堂教学形象直观,学生乐于接受。如在讲解悬臂板时,受力钢筋应布置在板的上侧,若布置在下侧将会产生什么后果等,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讲解就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并使学生认识到现场施工安全的重要性。

4.结合工程案例进行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工程实例,通过编排项目单位进行训练,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将工程案例中典型问题具体化。例如对框架、框架-剪力墙等结构的模板、钢筋、脚手架工程内容的典型做法编排局部单元;设计局部两层框架,将结构节点区、主次梁、柱墙、楼梯、基础等内容都予以反映。然后,在具体的项目单元中实现工程的现场模拟,营造训练内容的现场氛围,同时丰富训练内容,并使之具体化。在此基础上才能对施工技术、工艺、验收内容标准等知识点展开系统的有成效的训练和学习[2]。

(四)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教师队伍

围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引进和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教师队伍,是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人才队伍保证。任何教学改革都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实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但这并不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必须围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引进和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教师队伍。

1.继续实施以“双师型”为培养目标的教师队伍建设工程。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时下,人们对高职教师以“双师型”为培养目标几乎已达成共识,目前,我国对高职教师的任职资格唯一能明确规定的是有关学历的标准,即作为一名高职教师至少应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的资格还包括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尽管业内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界定看法和表述不一。但是基本上有这些要素:“双证+双能” 双证是指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双能是指具有作为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具有技师(或其他高级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专业教师,还有的是指“双职称”,要求“双师型”教师既具有讲师的职称,又具有工程师的职称。

2.加强“双师型”教师的进一步培养,注重职业素质、实践能力的提高。由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复杂性和相关经费投入不足,加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冲突,当前职业院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双师”的提法就不再有意义,因为普通教育都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更不用说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了。因此,高职院校要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必须要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及实践能力。如建筑工程专业,任课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建筑施工、建筑结构、建筑制图、建筑材料、建筑测量、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及概预算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和课程的实践环节,教师只有具备了上述知识与技能,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混凝土、钢筋、模板等工程工作任务的学习与操作。如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专业在这方面就做了非常好的探索,要求建筑工程专业教师深入到建筑工程一线,积极参与建筑施工、基建审计、工程监理及工程预算等工作,要求教师能走出校门,与建筑工程一线多联系、多合作,教师要能够解决工程生产一线的难题,增强生产一线与学校的依赖性与互补性,促进生产与教学的结合。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五)完善条件、规范管理

完善条件、规范管理是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基础硬件保证。

1.建立健全工艺实训的相关文件。对于工艺实训,要求有年度可执行的计划,保证训练内容和项目的适当更新率,以适应现代设计、施工工艺的发展要求。

2.增加投资,完善软硬设施建设。应加强硬件建设,保证仪器设备的生均占有率,扩大生均训练空间;抓好软件配套建设,及时更新工艺技术、工艺流程和指导教师的技能水平,及时引进先进的训练方法和现代教育手段,以体现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水平。

3.加强实训中心的软硬设施建设[3]。例如,在校内建立了土木工程实训中心,就要购置工程器具与教学设备及配套课件。如钢筋加工、混凝土搅拌与施工、脚手架支撑等工程所需设备,各种钢模板、钢管、钢筋、水泥等器具与材料,制作或购买典型节点模型、挂图等。同时,鼓励教师开发相关课件,使工艺实训在软硬件建设方面能满足实训的具体要求与预期目标,然后结合具体项目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实践模拟。

(六)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学改革评估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学改革评估体系,是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的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教学改革是一项具有创新性而又复杂的科学活动,涉及的因素很多,教学改革本身就是一项需要不断完善和修正的过程,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学改革评估体系是十分重要性的。一套科学的教学改革评估体系,会对教学改革的各方面进行评估,如教学改革设置的目标是否科学?师资队伍是否符合要求?教学条件是否符合要求?课堂和实践教学的比例设置是否科学?课堂和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如何?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社会对毕业生是否满意?等等都需要评估,只有科学评估,才能找出不足,进一步完善,把教学改革推向成功,实现教学目标[4]。

毕业生就业是科学评估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面向就业需求,深化教育系统内外的各项改革。”在此《行动计划》明确提出 “使80%以上的职业学校毕业生能够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推广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职业教育合作项目,使培养培训与定向定岗就业紧密相连。”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高职院校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检验办学是否成功,检验教学改革是否成功,最核心的就是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这里既涉及就业率,又涉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因此把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作为衡量此项改革的重要评估指标之一。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为主要标志的改革关键在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高职院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是对我国新形势下,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实现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关于高职教育的重要教学改革措施之一,国内相关院校也在有步骤地实施,但是不同的高职院校,应针对各院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尝试,这一教学改革实践应遵循教育基本理论和原则,结合专业特点和专业实际,整体优化,循序渐进,全面推进。

[参考文献]

[1]徐 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 杨志远.实习实训要突出四个结合[J].职教论坛,1999(8):43-45.

[3] 成运花.德国职业教育的一点启示——建立区域性高等职业教育实习实训公司[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2001(4):44-48.

[4] 张向葵.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342-343.

Discussion of Teaching Reform with Working Process-oriented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Xue-qin

(Dept. of Bio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 Shiyan Technical Institute, Shiyan 4420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 view of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curriculu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mbined with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working process-oriented” in the specialty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in Shiyan Technical Institute and guided by education theories, discusses the basic theories and principles in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and according to the professional features, puts forward relevant recommendations and measures.

Key words: working process-oriented ; teaching reform ; vocational education

猜你喜欢

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课程标准的开发与研究
工作过程导向的《旅游学》课程内容重构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工作过程导向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