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新教师培养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
2009-01-25庄臻丽
庄臻丽
关键词:教师培养;高等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9)09--0080--01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级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近年来,随着本校由一所中专学校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声誉在社会上不断攀升,这给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给学校的各方面的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学校升格后带来的学生质量的提高促使学校拥有精明能干的教师队伍。近几年来,从大学毕业到本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新教师逐渐增加,青年教师在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也逐渐增大,尽快使新教师在自身的岗位上成长起来,成为保证学校和学科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非常重要的任务。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无论从现实的紧迫性还是从长远的战略性来看都是亟须重视的大问题。他们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教师队伍乃至教学质量。
新教师从参加工作到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需要一个逐步适应教学的过程。新教师的成长,一方面需要靠新教师自身的勤奋努力,另一方面需要学校对新教师提供支持,如:制定新教师培养计划;给新教师提供展示自己的空间;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作用,依靠有经验的教师精心指导培养,使新教师迅速适应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直到成功地担任教师角色,走向成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专业教师,并使学校因为他们这些成长起来的年轻教师的存在更为出色。
所谓对新教师的培养,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策略的促进新教师知识与能力、方法与策略、情感与观念各个方面都得到发展的过程。教育专家研究表明:教师的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新手到专家需要经历起步、成长、成熟、专家几个阶段。对新教师而言,首先得完成的是起步阶段,从入门到胜任工作,至少要3年教学实践。对新教师的成长培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落实。
1有计划的对新教师进行校本培训
学校对新教师的培训应从教育理论培训、师德培训、专业知识培训、教学技能培训等方面开展。应以系列培训活动和新教师的自我学习为途径。学校要有专人分管新教师思想建设工作,并定期专门研究和解决新教师队伍思想建设和教书育人方面的问题。教育理论和师德培训:新教师应坚持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明确一名教师的职责,爱岗敬业,加强修养,把握学校的办学定位,适应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提高政治业务素质。专业知识培训:新教师在大学时学的是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分配到学校,承担的是专业性较强的专科知识,教材专业知识的培训是当务之急,专业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熟练掌握教材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对新教师来说是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关键,应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学习,不懂就问,直至完全掌握。教学技能培训:此方面要很好的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学校应组织系列培训活动,如:组织新教师集体听示范课,由各学科有经验的教师“传经授道”,通过听取示范课,让新教师找出与老教师的差距,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并通过组织教学研讨、听评课、授课竞赛等活动来对好的教学方法进行交流,使新教师能有学习机会,不断汲取老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质量。
2采用导师指导新教师的方法,实行“一对一”结对带教制度
新教师需要一个“传、帮、带、教”的导师为其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提供支持,学校应为新教师选派一名愿意带教的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要拟订新教师培养计划,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安排、授课计划、教案编写、教案素材的准备、备课试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重点难点的把握、教材处理、课堂管理、实验带教、作业布置批改等方面给予新教师指导点拨,指导教师通过认真观察新教师的成长,指出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循循诱导,对症下药。鼓励新教师多想、多看、多做,严格岗前训练和岗后指导。还要引导新教师了解和掌握本专业最新前沿知识和发展方向。
3相互学习,坚持帮扶
不断进行积极讨论,会让每个人受益匪浅,新教师应在教学的第一年里,经常聚在一起,分享教学经历,相互提问,交流成功的经验和面临的困惑,彼此鼓励,并从其他人身上获得力量。
教研组固定每2周开1次会,保证组内有几个小时的合作时间,大家聚在一起,共同研究某一教学问题,进行案例分析,对提出的问题,各位老师根据经验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点评彼此的工作,相互学习,一起分享教学经验,这些活动对学校新、老教师建立信任和团结意义重大。作为老教师,要不断倾听、鼓励新教师表达他们的希望、梦想和渴望,鼓励他们认识自身价值,并将相互听课、讨论彼此遇到的问题,形成一种惯例,促进新教师和中老年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通过以上培养,使新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不断熟悉教学程序,不断掌握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效果,逐渐成长为教学水平精湛,教学成绩突出的合格人民教师,如此,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必将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