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教学中的作用与地位浅论

2009-01-20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5期
关键词:设计创新审美特征材料

曾 频

[摘要]室内装饰材料作为室内设计、装修的基本载体和最基础元素,是传达思想、观念与艺术形式的物质媒介,室内设计教育应该结合现代装饰材料发展趋势,在课程教学中提倡学生对装饰材料和与之相关技术的学习与研究,力求构成室内设计教育完整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育;材料;审美特征;设计创新;经济属性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738(2009)05-0110-03

室内装饰材料是人类文化发展形成的一部分,材料是一个时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室内装饰材料作为室内设计、装修的基本载体和最基础元素,是传达思想、观念与艺术形式的物质媒介。它们作用于人们的视觉、触觉,能够影响人们的视觉经验和心理体验,同时承载着设计者的设计理想与观念的表达。我们在认识到这一基本原理的同时,也感受到时代变化带来的巨大变化与进步。室内设计教育应该结合现代装饰材料发展趋势,在课程教学中提倡学生对装饰材料及与之相关的技术的学习与研究,力求构成室内设计教育完整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一、材料的审美特征

室内设计教学课程体系是围绕室内空间的使用功能、审美情趣、材料选配、工艺手段为主要知识、技能建立起来的。室内设计水平的优劣,固然要从创新和审美的角度去评价,然而实现成空间的各种功能机制、构造形态与审美需求最终是由各种材料的选择、配置以及合理的施工工艺实现的。现代日新月异的室内装饰装修思潮和观念的影响,直接引导了审美情趣的变化。同时,创新的室内装饰材料又以其自身的影响力,促进现代室内审美变化和室内设计观念的变化,这一点在现代室内设计过程中反映得尤为突出。材料是以其形态、质感、纹理、颜色给人视觉、触觉冲击而作用于人心理感受的,这种感应是室内设计一般美感中最基本的形式。

在室内设计中设计师以抽象的形式,借助材料在造型中的独特属性和艺术美,一方面传承历史和传统的“印记”,维系着历史和传统的面貌,受制于不同的地域、文化、习俗等,另一方面以现代创意和特殊的“组织”形态,表现人们对历史和传统审美的现代诠释。当我们一提起古典东方室内装修风格的时候,最先联想到的应当是以木制材料这一材料元素进行“组织”营造的,就如同谈及古代罗马建筑装修就必定联想到花岗岩和大理石一样。历经几千年的探索与创造,民族美学在中国古代建筑装修中赋予木制材料以独特的文化与审美意蕴。

现代建筑空间的组织形式与中国古代建筑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使得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空间里的人们,重新把目光投向木制材料,以此来实现人们对传统环境的怀念,对木材本色的趣味的欣赏,希望亲近自然的美好愿望,使这种现象已经成为现代重要的审美时尚。

我们在进行建筑史、设计史的教学时,应结合这种审美心态的回归现象,深入研究不同文化、地域室内设计装修在材料形态方面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承载”力,加深学生对其特征精髓深层次的认知和体验,为他们构建起更全面、丰厚的设计史学知识体系,以丰富的手段和生动的材料语言充分展现现代设计理念。

“审美需求与探索永远不会停止,每一时代的审美变化都与材料紧密联系在一起,现代材料的种类繁多、推陈出新速度周期变短、组合方法不但出新,纷呈的表现力和多元的发展方向的特质表现证实了进步的轨迹”[1]。融合科技成果,发掘新材料潜力,进行审美设计尝试,以此来促进室内设计造型、装饰形式和风格的进步,是现代室内设计师的重要使命。

试以现代“简约”设计为例,“简约”的设计并不是单纯的“删减法”,它是现代人对空间营造的审美需求的一个新的理念,反映在装饰材料层面上,需要在设计中更注重材料的选择,更注重品牌、质感。设计师力求个性张扬,融会在现代材料组合使用上,努力追求视觉效果的冲击力。设计师应时刻关注新材料的发展,不但探索材料的性能,达到设计与材料完美、和谐的结合。

二、材料与技术

装饰材料的技术一般包括材料的生产技术和材料运用技术。了解材料的生产技术有利于掌握材料的物理、化学属性,诸如防火、防腐蚀性能,承载、结构能力等。而材料运用技术是指设计师设计、规划后采取相应的组织安装结构、工艺流程方法、设计使用规范等。设计师在既安全又新颖美观这一室内设计的基本原则基础之上,掌握、运用装饰材料的技术知识,显得非常重要。

纵观历史上每一次新技术和新型材料的发明与推广,都会给室内设计装修业带来很大的促进,有些甚至会带来革命性的转变。以玻璃材料为例,在普通平板玻璃一统天下的时代,由于其自身没有强度和可塑造性,仅限制在门、窗扇等很小的范围内使用。然而,当玻璃生产加工的技术进步催生出浮法、钢化、热成型、真空镀膜玻璃等产品和相配套的结构工艺出现后。玻璃的厚度增大、强度提高,结构造型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极富现代感的高层建筑玻璃幕墙、大跨度的玻璃穹项、钢化玻璃落地窗、钢化玻璃架空地面等新的空间形态层出不穷。在此基础上围绕玻璃材料进行的深加工和其他材料组合构成的技术也应运而生。在材料与工艺结构技术的支持下,设计表达手段呈现更大的自由度和多元化,为设计师在以玻璃材料为载体,表现现代设计理念的领域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实现了减轻建筑荷载和节省空间,提高通透性和扩大室内外环境交融,增强界面的光反射和营造空间艺术情趣,减少材料涂层量和提高环保品质等目标。

设计师应主动利用新型材料可塑性,研究新技术的应用方法,建立属于设计师自身的知识、技能支撑平台,在材料、技术规范许可的前提下,利用现代新技术和新型材料取得的成果,开辟全新的领域,努力实现从单纯的材料“使用”,变成材料的“表现”,通过材料的外形和结构设计表达,体现对时代和文化新的思考。

当然,重视设计中对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不是降低对艺术审美的重视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关键是在课程教学中如何形成两种关系紧密相依的机制,即一方面重视设计过程中艺术审美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又能及时紧跟时代的步伐,形成超前的设计观念,使设计创意始终保持鲜活和生动。

了解和掌握新技术和新材料的相关信息,不能只停留在对材料进行归类、介绍这一层面上,课程教学应紧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生存环境质量的不断提升的要求。强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对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关注,结合优秀设计案例剖析,指导学生的设计实践,使教学达到学生能初步掌握和应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开发、选择、调整的传授深度,并由浅入深地贯穿到教学各个阶段。

“只重视方案设计技能训练的直接后果便是工程技术知识的丧失,它将建筑学教学从现实世界中分离出来……缺乏技术支持的概念、构思以及大量时髦理论将学生引向空中楼阁般的大师梦”[2]。实用美术与纯艺术的区别在于审美层面上,它不能像纯艺术创作那样随心所欲和“孤芳自赏”。它受材料、技术因素的制约,需要设计师不仅要有审美创造能力,同时应具有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材料和技术是设计师表达审美理念的重要形式,因为最终实现室内各个界面造型形态和艺术表现的还是各种材料配置和相应技术手段。轻视材料所具有的形态、组织安装结构、工艺流程方法等相关技术,其结果很容易使设计变得空洞、单调、陈旧。学生一遇到技术问题时,常常感到设计深化能力的欠缺,成为学生设计活动、工作的一个瓶颈。因为一套完美的设计方案应同时具备审美价值和具体实施的可操作性,才能作为指导装饰企业团队进行执行技术标准、施工管理和经济活动等的“蓝图”。

改变对学生设计作品的评价体系,加重材料及技术运用的评价力度,引导学生对技术以及材料的重视,使他们学会将个人感悟与现代审美元素融会在材料形式和技术手段领域里,进行多方位的探索和缜密的思考,以此来获得设计作品观念的意味生动和深度表达。

三、材料的经济属性

装饰工程项目的实施是建立在资金投入保证基础之上的,没有资金投入的保证,装饰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则无法进行。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装饰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很强的经济属性,而从投入的资金使用份额比值来核算,装饰材料所占的比例一般在55%~70%之间,在进行装饰工程项目招标评分中,商务标(工程预算造价)所占分值一般都在60%以上。虽然商务标是由工程造价预算师具体操作的,但其所进行工程造价预算的主要依据是设计师的设计方案,材料的经济属性在这里表现得十分突出。在中小型装饰企业里(特别是在以家庭装修为主营方向装饰企业),设计师不仅要直接与业主进行交流、谈判,负责现场勘测与设计策划,同时还要兼顾工程的预算造价,并配合项目负责人做工程决算。设计师在充分掌握材料的属性、规格等的同时,还必须了解材料的相关价格和具备严谨的设计工作态度。必须在满足使用功能、审美和创新需求的前提下,在投入资金控制下进行材料的选择、优化、配置和置换。要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使设计装修的重点、核心部位与次要部位得到统筹兼顾,这样就等于控制了资金使用方向的大部分,它为实现装饰工程项目设计合理性并确保所在企业进行装饰工程项目投标工作的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主要是来源于艺术类招生,应试前的设计基础课很长一个时间段内都是形式美感训练。他们擅长形象思维,而逻辑思维基础相对薄弱,这对他们进行专业设计发展后劲有一定的制约。室内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将设计方案付诸实施,从而体现出设计师的工作价值,如果一套设计方案脱离投资方的投资意向和承受底线,出现超过或低于计划投入资金计划的现象,即便是再好的设计方案,在工程设计招标、施工招标中仍会失去竞争力,也就等于失去了市场。

因此,装饰材料学课程不能只局限于“装饰材料与工艺”内容的层面上,应当附加对不同材料价格因素的了解,在教学进入空间策划与设计阶段适时地安排方案设计与工程概算同步练习,增强学生对材料经济属性的认识,使他们明白只基于在有效的资金控制下的设计方案,才是一套完整合理、有价值的方案。

四、材料对设计创新的影响力

室内设计装修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同时也是体现设计师自身能力与价值的重要标志。现代人以环境状态的思考和传递文化观念为根本目的和出发点,要求设计师以新奇独特和具有概念性、前瞻性的设计创意,迎合时代的要求,引领时尚。科学技术作为室内装饰艺术发展的根本支持点,集中体现在创新的材料和工艺结构上。室内装饰材料在这样的背景下,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也为满足现代设计的主流文化、审美情趣,以及创新思维方式的内涵和外延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语言体系和必要的技术保障。

现代材料是现代设计的生存土壤,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在创新设计的过程中,会同步考虑采用什么材料和相应的技术去达成目标理想,材料与技术已经融入创新设计活动的全部过程。室内设计专业始终是一个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沿阵地,注重创新能力是室内设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选择适当的材料学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广阔视野及对材料、技术的掌控能力才是关键。

设计师在从事室内设计中,一方面为实现设计理想寻求材料和工艺结构对应支撑,另一方面材料的材质效果、独特的性能始终激发着设计师创新的激情与联想,设计师醉心于材料深度表现力的挖掘与丰富的效果特色探索,在维系着历史传统文化、地域习俗等与艺术的设计形式之间进行现代观念下的尝试,从而创造环境艺术对材料超越下的个人表达方式,反过来又开发、扩展了材料的潜质和表现力。适当地引导学生关注概念性、前卫性设计,可以为学生的创新设计储备力量,提升胆识,激发创新的强烈欲望。

五、结语

室内设计的工作远不是某个界面的装饰设计,它包含室内空间所需的各种材料、各种因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环境,只有全方位地整合相关设计因素才能创造出高品位的设计作品。

优化装饰材料课程教学模式,提炼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精心组织教学过程,才能有力地支持空间策划设计等实践性课程。只有了解和掌握足够的材料信息及相配套的创新工艺技术,才能拉近教学与市场需求的距离,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有助于建立职业教育对室内设计人才培养的完整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李书才.室内设计的深化[J]. 室内设计与装修,2006(2):28.

[2]蔡永洁.大师?学徒?建筑师——当今中国建筑学教育的一点思考[J]. 时代建筑,2005(3): 22.

猜你喜欢

设计创新审美特征材料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江西民间竹器物审美形态研究
机械工业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设计创新初探
苗族蜡染艺术的审美特征
创客教育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新世纪贵州苗族题材电影的审美特
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