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本教学,解读鲁迅文本的一种有效尝试

2008-01-16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8年12期
关键词:先驱者夏瑜漫游者

蒋 平

2008年4月19日,江苏张家港高级中学的杨建民老师在绍兴鲁迅中学执教的《“比较”引我们走近鲁迅》,是一堂具有多维价值目标的课,授之以法,注重探究,从文本走向生活,由文学走向自身存在,构建课堂先进文化,课堂以散点透视的形式展开,尤如一幅卷轴画,呈现出开放的课堂生态系统。

杨老师采用了跨文本教学的形式,先是把双文本《〈宽容〉序言》(人教版高语第一册)和《药》(人教版高语第四册)第三部分内容的不同类型的人物与写法进行比较,紧扣文本,进而追问立意所在,探究作家的创作意图,在此基础上也实现了文本跨越,跃进到“鲁迅作品的文学典型延伸比较”,再从鲁迅文本世界中走出来“由文学现实世界的鲁迅走到当下的鲁迅”,反省自我,认识自我,追问存在本身。教者以自己写的《让我们自问我是谁》一文来整合全课的人文思想价值:“我是谁?是色厉内荏的守旧老人,还是趾高气扬的康大叔?是寂寞孤独的夏瑜,还是无私无畏的漫游者?是愚昧麻木的华老栓,迷信盲从的村民,还是卑劣无聊的茶客?”“请不要说他们与我们无关”,“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格才能无愧于‘人的称号?”

最后以“少一些卑劣,多一些崇高;少一些自私,多一些奉献;少一些冷漠,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奴性,多一些尊严;少一些迷信,多一些怀疑;少一些盲从,多一些独立……”作结,富有感染力,既是呼吁,又是“立人”的引导。

【课堂教学实录(片断)】

[教师在引导学生了解比较阅读(比较阅读是把两篇或两篇以上在内容上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作品放在一起,对其主题、结构、人物、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进行比较,或求相同点、相似点,或求不同点、差异点,或既求相同点又求不同点,并进一步探究形成这些异同的原因,从而获得对作品的深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就《药》第三部分与《〈宽容〉序言》的人物进行分类,统治者:康大叔与守旧老人;先驱者:夏瑜与漫游者;受压迫者:华老栓、茶客与村民。]

老师出示投影片:

夏瑜、漫游者

相同:先驱者

叛逆:__________;他们欺骗了我们

无私:天下是大家的;___________

孤独:瑜儿都是他们冤枉了你;搜寻志同道合的人

写法异同:

夏瑜:暗线人物侧面描写(语言)

漫游者:___________

师:注意分号前面的内容和鲁迅的作品《药》的联系,后面的内容和我们学过的《〈宽容〉序言》的联系,比方说孤独,同样作为先驱者,为什么都是孤独的?其实在鲁迅的《药》里头显示夏瑜这个人物孤独的句子很多,但我为什么只选择这一句“瑜儿都是他们冤枉了你”呢?同学们想,为什么连革命者的母亲都不理解他?你说他是不是很孤独?那么我们再注意,不知道同学们在读《〈宽容〉序言》的时候,注意到这一句话“搜寻志同道合的人”没有?什么地方出现了这一句话?

(生答)

师:同学们都说出来了,不让他(漫游者)说话的时候,他偏要说话,而且用眼睛在搜寻曾经和他志同道合的人。《药》你们都学过的“这大清的天下是咱们大家的”,同学们注意,这应该是显示了革命者夏瑜无私的地方。那么叛逆,同学们回忆一下,康大叔在介绍夏瑜的时候,有几句话特别重要,其中的一句话咱们在投影中已经放出来了,是哪句?

师生:“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

师:还有几句话。

生:可怜,可怜。

师:很好。还有吗?还有一句话非常关键,是哪一句话?

生:这里没有直接地说,只是间接地借康大叔的话说:夏瑜叫阿义造反。

师:嗯,对!这句话你读一下,是哪一句?

生读:“这小东西真是不要命,不要就是了。我可是这一回一点没有得到好处。”

师:“不要命,不要就是了”就是这一句吗?

生:下面一句。

师:继续往下找。

生:我还没找到,只是凭感觉。

师:凭感觉,那么在这里头,要注意我们在进行比较阅读的时候,有个很重要的方法,那就是关注细节,但关注细节的前提是细致阅读。可能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没有太留意,我们注意这里的描写: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仍然回过脸,对众人说:“夏三爷真是乖角儿,要是他不先告官,连他满门抄斩。现在怎样?银子!——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同学们觉得这一句话能不能集中体现夏瑜的叛逆精神呢?所以同学们把这一句话集中勾下来。那么现在我们要注意,在《〈宽容〉序言》里头写了这个漫游者、这个先驱者,我们凭什么说他是无私的呢?我课前给同学们留的预习提示里头,有一个问题:你觉得哪一个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有没有同学觉得这个漫游者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有没有?“有”的同学请举一下手。举一下手,我看一下,有多少同学觉得是漫游者这个人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举手。)

师:好,手放下。我想请你来说一下,为什么你觉得那个漫游者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生:我觉得在这个漫游者之前,在这个守旧山谷里面,悬崖下面已经有很多尸骨,那些尸骨都是以前的先驱者留下的,而漫游者能够不为这些尸骨所动,还一如既往地寻找外面的世界,山那边的世界,然后他找到那个世界以后,还要回来,要告诉大家,他在外面找到一个世界了,而且他找到了一条通往更美好家园的道路。

师:我觉得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他刚才回答的话里头有回来这一点,非常重要,实际上走出这个无知山谷的人有很多,但很多人是不回来的,而这个漫游者他也可以不回来,但他回来了,回来了之后,他告诉村民们他的发现,同时我们要注意,当他被杀死之后,村民们在什么时候才突然发现他们把这个漫游者杀错了?这里有一组对话很重要,我想请咱们班朗读最好的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一下,同学们推荐一下,是谁?

(生推荐, 生读课文:)

“归根结底他是对了,”人们说道,“他对了,守旧老人错了……”“他讲的是实话,守旧老人撒了谎……”他的尸首还在山崖下腐烂,可是守旧老人却坐在我们的车里,唱那些老掉牙的歌子。“他救了我们,我们反倒杀死了他。”“对这件事我们的确很内疚,不过,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

师:同学们觉得读得怎么样?读得还可以,但是我为什么不能说读得很好?注意这是群体对话,群体对话最好能读出不同的人不同的说话语气语调。(师范读。)同学们感觉一下是不是有了这种变化,我们对人物所反应的这样一种思想情绪的变化就理解得更深了,但是我们要注意这段话是从什么地方出来的呢?他们发现开辟的道路,是谁开辟的呢?

生:先驱者。

师:道路上还有用石子堆起的路标,是谁堆起的?

生:先驱者。

师:那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写法。能不能把对漫游者的写法,对应上面“夏瑜:暗线人物侧面描写(语言)”进行概括一下。谁来试一下?

(生:沉默。)

师:还没有组织好,请坐。我们还是一块儿来做,首先要注意的是写漫游者的段落里头,你们觉得最出彩的是什么地方?

生:是他被杀之前的一些话。

师:如果要与鲁迅《药》里头写夏瑜的笔法进行比较,属什么描写?

生:正面的直接的语言描写。

【蒋平点评】这一环节作为全课的铺垫,显得较为重要:一是明确了学习目的,二是渗透了比较阅读的学法指导,并在教师的点拨下得到了较为顺利地展开。既有先驱者人物特征上的比较,也有写法上的比较;同时还就其中的某一片断进行朗读指导。这就为后面放手让学生就两文的普通民众对统治者的态度与对先驱者的态度的比较,老栓、茶客、村民的异同进行比较,以及描写民众的手法进行比较,作了示范,并就两文的写作目的进行比较。跨文本教学信息量大。

杨老师在处理好文本内在信息的基础上,再进一步采用跨文本的教学方法,将文本延伸到鲁迅其他作品中的文学典型,直接引用鲁迅先生《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涉及到的鲁迅文本有《阿Q正传》、《狂人日记》,引用的文献有鲁迅《我之节烈观》中的“社会公意,不节烈的女人,既然是下品;他在这社会里,是容不住的。社会上多数古人模模糊糊传下来的道理,实在无理可讲;能用历史和数目的力量,挤死不合意的人。这一类无主名无意识的杀人团里,古来不晓得死了多少人物;节烈的女子,也就死在这里。不过他死后间有一回表彰,写入志书。不节烈的人,便生前也要受随便什么人的唾骂,无主名的虐待”等资讯,援引钱理群教授《〈丰富的痛苦〉后记》中的文献资料,扩大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具有学术性。

再由文学鲁迅走近现实鲁迅,《孔乙己》、《药》、《祝福》、《〈呐喊〉自序》、《灯下漫笔》等,考察鲁迅这一系列文本创作的意图,感受作家的社会良知和觉醒了的东方之赤子之爱。

聆听鲁迅先生那铁屋子里的呐喊,那种振聋发聩的声音:

所谓中国的文明,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灯下漫笔》

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灭这厨房,则是现在青年的使命!——《灯下漫笔》

并由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出自省之路,教师以自己创作的文本《让我们自问我是谁》引路,引导学生课外去阅读鲁迅的《我之节烈观》、《未有天才之前》、摩罗的《巨人何以成为巨人?》等文章,并写《药》、《〈宽容〉序言》的读后感。

跨文本教学,将两个或多个文本串联贯通起来,使之融会贯通,既互证又互衬,收到触类旁通之效,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智慧,当然跨文本教学的实施,需要教者本身具有较高的素养,而学生方面也需要有一定的积累,课前也需要学生作比较充分的预习。

教学的境界是永无止境的,杨老师的课预设的痕迹太浓,教师强势介入也太多,这些也是不言自明之处。课堂教学之最高境界是“无形”,如行云流水一般。当然,作为走近鲁迅的一种方式,跨文本教学对于鲁迅作品的解读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尝试,值得肯定与推介。

另外,上海杨浦高中的李琳老师采用文本细读法与导读法来教学《白莽作〈孩儿塔〉序》,循循善诱,还原文本;绍兴鲁迅中学的余诗明老师则通过使用“品读语言、掌握文意、联系当下、注重应用”的策略来教学《拿来主义》,也同样可以较好地走近鲁迅文本,可谓殊途同归。

[作者通联:浙江绍兴鲁迅中学]

猜你喜欢

先驱者夏瑜漫游者
城市里的漫游者(节选)
祛魅与启蒙:蒙古国现代化先驱者笔下的寺院医学——以达·纳楚克道尔吉为例
同轴单元的先驱者 Tannoy(天朗)
政治、经济及大众娱乐三重视角下的夏瑜之死及其思想意义
先驱者10号的壮举
场面虽小,亦有乾坤
——作为教学资源的《药》中的场面描写管窥
“漫游者”的空间:克利夫兰艺术博物分析(下)
代孕“引喜”惹祸,女董事离奇死亡黑手是谁
欧空局将在2020年前发射大型月球着陆器
“比较”引我们走近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