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实践打造出的智慧亮点

2008-01-16张冬梅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8年12期
关键词:学思教育观学科

张冬梅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洪宗礼长期耕耘于教育一线,立足于语文教育的发展,在语文教育思想探索、语文教材编撰、中外母语课程教材比较研究等理论和实践领域硕果累累,正如其他老师的评价:“洪宗礼作为语文教师、语文教育研究者和语文教材编者,在教学和教研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升经验,深入思考和研究,勇于自我超越和开拓创新,打通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通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实绩。”①他在语文教育领域独树一帜,体现了其语文教育理论的独到性、合理性和前瞻性。本文力图从分析、理解洪宗礼老师的“五说”语文教育观入手,在探讨“五说”的各自特点、相互关系,以及“五说”同洪老师的其他研究成果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体味洪老师作为语文特级教师的大家风范和出色的教学智慧,进一步深化对语文教育的认识。

洪宗礼老师的“五说”语文教育观,是在长期从事语文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依次由“工具说”、“导学说”、“学思同步说”、“渗透说”和“端点说”五说组成。

放在第一位的揭示语文学科性质的“工具说”,是语文教育研究的老话题,也是一直以来颇有争议的一个研究课题,而洪老师的独到之处在于,他从实践的角度对语文的工具性进行了阐释:“学生学习和掌握语文工具必须通过自己的‘历练。”颇具特色地将语文课的性质转换为语文课程实践中的一方视角,生成新的诠释。在此,文章伊始就已彰显了洪老师注重实践探索、善于在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的智慧亮点。

在对语文学科的性质进行独具特色的阐述之后,洪老师以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和老师的两种不同身份,提出了“导学说”。洪老师在“导学说”中明确指出:“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即不但学会知识,具有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要掌握学习的门径、方法。”教师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扮演“导”的角色,学生则主要是“学”:“教师的‘导,要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需要得益于教师的‘导。”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的“导”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受到启发: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好的向导,引领学生在学习的世界中达到喜欢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的制高境界,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终身受益。

洪老师对教师的“导”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导学的目标是突破从教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而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重视‘导的作用。为了将来‘不需要教,现在必须明确‘导的方向,讲究‘导的质量,提高‘导的艺术,注重‘导的效果,真正地、扎扎实实地‘教好。”与此同时,洪老师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要做到的具体要求也进行了细化:“教师要通过艺术地‘导,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不仅在学习上能够自主,而且在性格上、意志上、人格上都能成为独立自主的人,从而在学习、能力、智力上都能得到同步发展。”洪老师也正是以这些标准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孜孜不倦地进行教学实践的探索,不断地苦苦追求更高的目标,从而一步步走上了教育大家的殿堂,正如洪宗礼老师自己所说:“不断地自我超越,不断地超越自我。这就是我的‘宿命论。”②

如果说洪老师的“导学说”主要是从师生的角度,以老师的要求为主阐释自己的教育观的话,那么他的第三说——“学思同步说”,则主要是以学生为出发点,探讨了语文教育中应当持有的方法。在这一教育观中,洪老师主要从学生学习语文课程应当具有的能力入手,提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同步进行语言与思维训练,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适应未来一代发展的需要。” 洪老师从学生要适应未来时代变化的角度,富有前瞻性地为学生的终生学习、长远学习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所以我们可以说“学思同步说”是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进一步培养自己长远能力的具体要求,是对 “导学说”中学生“学”的认识的深化。他的“想,是听说写的总开关”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提高指明了培养方向:学生在学的同时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真正地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洪老师对语文课程教学的认识并非只停留在简单的表层,而是善于探索,敢于挖掘,从深层次上来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定位,善于从本质上发现问题的实质,从而提出治根的有效方法,同一般的“治标不治本”截然不同,这是我们在语文课程教育理论和实践探究中都应当学习的和持有的态度。“学思同步说”在从学生发展需要的角度入手,阐述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的同时,从另一个侧面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参考意见。由此看来,教师的“导”必须建立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方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这也正是“导学论”中“教师的‘导,要服务于学生的‘学”的要求的体现。教师的“导”如何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学”呢?这需要对学生的“学”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而“学思同步”则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选择:教师要知道,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其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就必须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学思同步说”既是“导学说”的升华,同时又是对“导学说”的进一步深化和照应:教师要做到真正有效的“导”,就必须认识到“学思同步”,用“学思同步”的方法展开教学;而更好地把握“学思同步”的实质,就必须以“导学”的理论为基础,明确学生和老师在语文学习中的定位。可见,洪老师的“导学论”与“学思同步说”是紧密相连、相互照应的,体现了该语文教育观的严谨性、深刻性和探索性。

在“导学说”、“学思同步说”都以师生为出发点之后,洪老师从语文课程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角度提出了“渗透说”。在这一教育观中,洪老师从语文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入手,阐述了语文学科内部不同种知识之间相互渗透的关系:“读写听说之间,语言形式与思想之间,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都密切相关、互相渗透。各因素的组合、渗透而形成的合力应大于各分解因素之和。”与此同时,洪老师又从语文学科的整体性入手,在对语文学科进行分解、谈内部关系的基础之上,又探讨了语文作为一门学科的整体,同外部社会生活以及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性:“它(语文)涉及政治、哲学、文学、艺术、自然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语文源于生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又无不需要运用语文工具。”洪老师的阐述由分到总全面、深刻而又极具说服力,是我们在进行理论研究时应该学习和借鉴的。不仅如此,洪老师在阐述语文学科教育的渗透性基础上,对语文教育的实际操作也进行了探究,他谈到语文学科同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美术等各门学科之间的关系,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文训练,掌握学习其他学科的钥匙,同时也应当培养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的过程中,注意看到语文课程在正确运用语言等方面的要求,从而在学好这些学科的基础上,为语文能力训练提供例子,力求语文科目同其他学科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更好地实现本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洪老师的这一提议,确实是一箭双雕的好方法,学生不仅可以学好语文,而且可以学好其他的功课。在语文课程同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方面,洪老师指出,语文教学应在教学时间安排上考虑到与学生社会活动的协调和平衡,注重社会活动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作用,也体现了洪老师主张素质教育的思想:“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改革的关键,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挖掉应试教育的根子。”③

洪老师在“端点说”中,进一步对语文学科进行了定位:“语文学科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是‘基础的基础。”在这里,洪老师认为,语文学科是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端点,只有把语文学科学到位,才能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立足于“端点说”,洪老师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仅仅守住‘一堂课、‘一本书,而要着眼未来,从人的无限发展的高度,努力奠定基础,形成端点,要使每一课、每一单元、每一册课本的学习,都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一个端点,一个扩展点;要充分考虑语文教学体系的合理性,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完整性;能力培养的全面性,以及教学的容量和密度的合理性。”由此可见,洪老师的“端点说”同样是在认识学科性质的基础之上,以指导教学实践为宗旨的教育探索。“端点说”对语文教学的开展、确定教学目标,以及进行教学评价等都提出了建议,突显了语文学科的重要实践作用,既是对“工具说”的照应,又是对前面“工具说”、“导学说”、“学思同步说”、“渗透说”这四说中对语文教学实践要求的整合和深化,是对语文学科教学从宏观发展的角度所进行的规划和把握。

洪宗礼老师的“五说”语文教育观,从谈及语文学科性质的“工具说”出发,引出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不同主体在语文教育实践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的“导学说”,进而深化到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学思同步说”,再进一步探索到语文学科同生活以及其他学科之间密不可分的“渗透说”,最后以语文学科是各个领域重要的基石的“端点说”收尾。“五说”涉及到语文学科的性质、内容、特点,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等,内容涵盖面广,各说之间环环相扣、首尾照应,阐述的过程逻辑严谨、思路清晰、结构合理,突出了语文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作用等,正如洪宗礼老师自己的描述:“《我的‘五说语文教育观》对语文的多元目标、繁杂内容进行了尝试性梳理,初步厘清了多重语文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④

在对每种教育观的讲解中,洪老师都在提出理论的同时,从客观实际出发谈及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第一线应注意的事项和达到的水平,对开展语文教学实践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深刻而独到的分析,体现了洪老师一贯的工作作风:“其(母语教育)研究的着眼点应是实事求是地探究其规律,探索其历史发展轨迹,探求其建构的原理,探求其动态发展变化的趋势,表面化、狭隘性、主观主义等都是与母语教育研究不相容的。”⑤同时也印证了“他的文章不是‘做出来的,而是从实践中来,从实验中来,从思考中来”⑥的评价,对指导语文实践教学以及进一步进行语文教育理论方面的探索研究都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五说”语文教育观是进一步理解洪老师其他各项成果的基础和入口。“‘五说理论对语文教学的文与道、教与学、知与行、学与思、课内与课外、治标与治本做了辩证分析,追求的是语文教学的整体综合效应,因此,可以把它看成是实现语文教学科学化和最优化的重要途径。”⑦正是如此,“五说”教育观的科学性、正确性,奠定了洪宗礼老师进行语文学科其他方面研究的基础。他在建构“五说”语文教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语文教育链”。“五说”教育观中涉及到语文学科性质、内容和特点的“工具说、渗透说、端点说”在客观上要求学生要掌握“语文教育链”中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并在此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意与价值观”;关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导学说”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学思同步说”,则正是培养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习惯方法”并不断提高“综合语文素养”的向导。所以,我们可以说“语文教育链”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五说”教育观内在联系的细化和具体化,“五说”教育观则是构建“语文教育链”的基础。不仅如此,洪宗礼老师还说:“我以‘五说语文教育观为基础,学习中外语文教材建设的理论,研究国内外多种体系、不同风格的语文教材,用十多年实践先后主编了三套语文教材。”⑧洪宗礼老师的“五说”教育观,是我们了解、学习和理解洪老师累累硕果的切入口。

在教学中有所感悟,是每个从事语文教育的老师都会遇到的境况,但能把自己的所感有效地表达出来,用符合逻辑的言语成功地记录下来,并给予同行及后人以学习和借鉴,则又是另一种更高的境界。这“五说”,则正是洪宗礼老师在语文教育领域高深修为的真切体现,是洪老师在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基础之上总结出的丰富经验和智慧结晶,给后人树立了学习的楷模,还是洪宗礼老师说的好:“我想,只要朴朴实实把关于语文教育的独自感受‘倾吐出来,即使只是‘碎片、‘零料,也能让人们领略到一点母语教育和母语课程教材改革历程中的诗意和哲理。”⑨在实践中思考理论,在理论的升华中绽放出最璀璨的智慧之光——洪老师“五说”语文教育观的精髓!

————————

注释:

①王荣生、于龙:《行成于思:“洪宗礼现象”的教育学阐释》,《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第2期。

②洪宗礼:《不断超越自我》,《江苏教育》2001年第1期。

③洪宗礼:《20年语文教改之我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9年第6期。

④⑤⑨洪宗礼:《语文教育随想录》,《教育家》2007年第4期。

⑥黄厚江:《路是这样走出来的——“洪宗礼现象”对教师成长的启示》,《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第2期。

⑦李晓明、陈霖:《巍巍三丰碑——洪宗礼语文课程教材改革成果评述》,《教育家》2007年第4期。

⑧洪宗礼:《我的语文教育观》,《全球教育展望》2008年第1期。

文中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出自洪宗礼《我的“五说”语文教育观》,《中学语文教学》1995年第1期。

[作者通联:湖北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学思教育观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学思践悟强思想 砥砺初心再出发
浅谈如何用科学教育观培育孩子
金钱教育观,从现在开始
我的学思历程
“超学科”来啦
学思结合敲响语文学习之门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学思磨党性 信奉廉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