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的心理探究及对策
2008-01-07孔凡俊
孔凡俊
做过班主任的教师,对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都有着自己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给我最为深刻的教训是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及教学中,切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是否健康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具有重大意义,甚至会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
心理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譬如我们的学生一进入高三,就会成为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关注点。繁重的功课、频繁的考试会成为家常便饭,更让他们应接不暇的是来自各方面的关心、督促、勉励,这在无形中会使学生的心理产生诸多变化,或是滋生自满情绪,或是产生种种压力。
先看学校:从开学典礼上学生代表上台表决心立壮志,到年级组的跨入高三誓师会,班级的进入高三状态动员会,再到课堂上各科老师的分头交待:形势、目标,上一届考上多少、一本多少、二本多少……数据耳熟能详,要求各具特点。
再看家庭:有些人背负着几代人的重托,要完成光宗耀祖的遗训;要弥补父母圆不了大学梦的遗憾;要实现自己立足社会,成为高素质人才的宏伟目标。家人们怎能不千叮咛万嘱咐呢?
面对高考,大多数学生已处于“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状态了,再你一鞭子我一鞭子的催促,对于能力强、素质好的学生也许会“快马加鞭”,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能否承受得了就很值得我们关注。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及时把握学生的脉搏,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正视现实,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高三学生的心理大致分为三种状态:尖子生容易满足现状,中等生存在侥幸心理,学困生滋生自卑心理。这三种心态都不利于学生成长。针对这三种情况,我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理想
“尖子生”要“出尖”,抠出不足之处,去掉笃定心理,争取锦上添花。因为成绩好,家长高兴,老师青睐,有些学生就会产生自满情绪,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满足现状。这样的学生虽不多,但不可忽视,要及时给他们一剂清醒剂,激励他们要有更高的追求。措施一,目标管理法。帮助他们制订明确的目标,使他们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在成绩面前永不知足。措施二,经常介绍一些同类学校高手的情况,或高层次学校学生的情况,激励其参与竞争,定位更准。措施三,授课中,分层推进,适当穿插一些高难度的教学内容,让“尖子生”吃饱,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脚踏实地在高考中“出尖”。
二、认识自我,确定恰当的奋斗目标
一个班,中等生占有较大比例。不少学生有这样的心理:不骑马,不骑牛,骑着毛驴赶中游,缺乏上进心。对老师来说,“尖子生”照顾得多一点,学困生是挂了号的,比较而言老师对他们注意得少一点。要帮助他们查找薄弱环节,增强其上进心。抓“两头”促“中间”,不能“抓两头”丢“中间”。中等生不被重视的原因,除了成绩平平以外,表现也一般化。其实,他们也有复杂的心理,只不过出头露面少一些,老师要善于发现、研究他们,教育他们敢于克服困难。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成长的环境也越来越舒适、优越。他们对困难和艰苦的承受力大大降低,加之功课的繁重,外界压力的增大,一些人的懦弱、娇气逐步显露出来。他们不是不想上进,几经努力后,不能如愿,就打起退堂鼓。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心理辅导,让学生们达成共识:比起祖辈的艰辛,比起父辈的拼搏,比起整个国家的百年沧桑,我们所面临的挑战算什么?这点因难都不能克服,何以挑得起建设祖国的重担?实践证明,学生需要老师和他们沟通、交流,也喜欢这样的班会课。
三、正视压力,战胜恐惧
学困生不一定是双差生,不过是学习差一点儿而已。这些学生掉队的原因很多,但自卑心理是主要原因,老师应经常帮助他们,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少指责;多热心,少冷眼。他们也是要求进步的。分析问题要具体,帮助要诚恳,要恰到好处,让他们看到希望。
采取的措施:
1.鼓信心。学困生主要是信心不足,自觉什么都不如人,作业速度没有别人快,准确率没有别人高,成绩没有别人好,久而久之,自己怀疑自己,不相信自己,更不敢想能干成什么事。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扬起这部分学生的风帆。
2.制定近期目标。目标要切实可行,努力一下就能达到。让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那些基础太差,没有时间弥补漏洞,认为在短期内再怎么努力也考不上大学,干脆自暴自弃的学生,引导他们换位思考,对自己的求学历程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我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是我们听过很多次的故事,但愚公真的把山搬走、精卫鸟真的把海填平了吗?没有。那为什么千百年来人们不赞颂那把山搬走的夸娥氏之子,而要赞颂愚公学习精卫鸟呢?显然人们看重的并不是移山填海的结局,而是那种不怕困难,坚韧顽强的精神和毅力,有了它,就像人有了脊梁骨,就能屹立不倒!这才是两则故事千古流传的真正原因。高考,我们也应这样看待:考上了,固然可喜;考不上,可以重新再考,更可以在这段追求奋斗的过程中,充实自己,磨炼自己,在这一过程中你也就具备了愚公、精卫鸟的精神毅力,或者说,你有了一根挺直的脊梁,将来无论到了什么岗位上,我相信,你都会是好样的。我想,这也正是有些家长明知自己的孩子考不上大学,也送孩子到一中来读书的原因之一吧!因为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考大学不是我们育人的唯一目的。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应当以这种心态来对待学生、教育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到自己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实践证明,学生需要老师的开导和鼓舞,也欢迎老师真正走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和他们谈心。他们在周记中写道:“老师,您的话打开了我的心结,使我的心一下子轻松开朗起来。进入高三,我一直在自我怜悯的忧郁中沉默,现在我看清楚了自己的软弱,已鼓起了勇气……”“老师,真希望你能经常给我们进行这样的指导,使我们不断地得到力量,认清方向……”等等。总之,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的行为向健康方向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建议:针对学生的心理现状,以及学生的心理认识能力和情绪调控能力,在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言之有理。②言之有据。③言之有度。④言之有情。⑤言之有趣。要循序渐进、因势利导。使自己的语言发挥到最佳程度,达到“言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