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

2008-01-07王冬梅

21世纪中学生作文·综合版 2008年11期
关键词:人格孔子情感

王冬梅

古人讲“亲其师,信其道”。回顾我们自己走过的人生之路,常常会发现,能够铭刻在我们心上的并非是老师的哪一个知识点的传授,对我们哪一种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品格的塑造,对自然、社会的感受,对他人的尊重、理解及宽容等。语文教师更应该成为学生精神的营养师,在课堂教学中,这主要靠语文教师人格的影响和人性的发挥,从而形成自己的人格魅力。

古代的名师是具有人格魅力的。被誉为“万世之师表”的孔子,人格十分伟大。他热爱学生,诲人不倦。他主张师生平等、教学相长、后生可畏,“当仁,不让于师”;他提倡“以身作则”、“三省吾身”,重视人格力量的示范作用、熏染作用。孔子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学生景仰有加。

那么当代的语文教师该具备怎样的人格魅力呢?我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有丰富的情感

语文课本上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丰富的情感。例如,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无奈,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的孤独,柳永“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悲凉,毛泽东“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鲁迅小说《故乡》所体现的忧愤,老舍小说《在烈日和暴雨下》所表现的底层劳动人民的悲苦心酸,等等。要使学生体验、领略文学作品中的丰富的情感,教师本身必须具有丰富的情感,有较强的语言感悟力。如果你本人没有这种感动、震撼,那么也就没有了感动、震撼学生的可能。

语文教师丰富的情感首先体现在有表情地范读上。范读时,教师的感情应建立在对作品主题的深刻理解和情感的正确把握上,应随着作品感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或喜、或怒、或哀、或乐,节奏或舒或缓,语调或慷慨或沉郁……朗读训练时,不要过多地依赖于放录音范读,虽然这确实是一种教学方法,但教师的范读是架起教材情感与学生情感的桥梁,是最可以让学生直接体验到的、最可以使学生达到如临其境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例如,在进行《故乡》一文的教学时,用低沉、悲凉的语调,范读闰土与“我”重逢的有关段落,再让学生反复朗读,使学生体会到一声“老爷”所蕴含的无限悲凉,体会到封建等级观念对闰土造成的巨大精神创伤,体会到鲁迅笔下农民的痛苦是从物质到精神的,而精神的痛苦更是刻画得入本三分。这样,自然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其次,教师丰富的情感还应体现在富有变化的教学语言上。针对不同的课文,教师应进入角色,随文生情,随情而发,使自己的语言丰富多彩。或纵情渲染,或娓娓而谈,或潇洒飘逸,或沉郁顿挫……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汉语的情感魅力。

二、应有深厚的文学修养

孔子在《论语》中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彬彬”、“文质”,包含了人格中的文学修养。

语文教师深厚的文学修养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表现在教学语言上,语言应该有书卷气,有情感力,有渗透力;表现在阅读教学上,应该善于以教材为基点,指导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感受文学之美。如学习《长征组歌》后,可以引导学生再学习《七根火柴》《丰碑》《三人行》等优秀的课外作品,感受、体验红军在长征中所表现的顽强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表现在作文教学上,教师本身应该善于思考、勤于笔耕,常写随笔,为学生提供写作范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教师渊博的学识来源于教师孜孜不倦地学习、求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才能厚积薄发。勤读书、常思考,语文教师才会有底气、有胆气、有灵气、有大气,才会具有打动学生的魅力。

三、应有悲悯意识

语文教师应该悲天悯人,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关心人民的高尚道德感。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没有悲悯意识,其人格也是大打折扣的。试想,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无视社会的病痛,无视民众的呻吟,无视庸俗文化的泛滥,人云亦云,而没有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会是学生心目中理想的语文教师吗?

孔子的“苛政猛于虎也”、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柳宗元的“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闰土的一声令人扼腕叹息的“老爷”、《在烈日和暴雨下》中在悲苦命运中苦苦挣扎的祥子,等等,都充满着作者对国计民生的忧虑和关切,表现出深刻的人民性。语文教师将与作者感同身受的悲悯意识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不仅会使自己的人格趋于完美,还会在学生心中撒下真、善、美的种子,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同情弱者的高尚品德。

四、应有平等宽容思想

语文教师应有平等意识、宽容意识,切忌高高在上,唯我独尊。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让学生谈各自的理想,他没有搞“一言堂”,而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课堂上充满着随意与和谐,洋溢着平等和宽容。

学生的思维方法各不同的,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往往也各不相同,对问题的表达往往也是个性化的。没有平等、宽容,也就没有真实意义上的与学生的交流;没有真实意义上与学生的交流,也就没有思想的飞跃;没有思想的飞跃,也就没有了语文教学的生命力。

五、应爱生如子

一个语文教师,只有爱生如子,才能有亲和力、感召力、凝聚力,才能使师生之间有和谐的情感交流,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照亮学生心灵的阳光”。语文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会让学生受益一生。

猜你喜欢

人格孔子情感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孔子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