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007-12-27许杰
许 杰
摘要:物理是中学难学的课程之一,有些学生更是害怕物理、从而厌学物理。怎样才能使学生愿学乐学物理?根本的途径之一是要改变物理教学中普遍盛行的“以解题为中心。从理论到理论、教师灌输、学生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各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兴趣;培养;实验生活;成功;多媒体
人的各种活动中,情感都起很大的作用,人们喜欢的工作就进行得顺利,甚至废寝忘食,不辞辛劳,而且成绩显著,效率惊人。反之,令人反感的工作,使人感到压抑厌倦,没有鼓舞力量,很少成效,这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样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兴趣是组成学习动机的因素之一,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刚学物理的学生,大都对物理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是直接兴趣,但这种兴趣往往是不稳定的,教师如何去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就成为学生能否学好物理的关键。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从实验入手
传统的物理教学一个最大的弊端是“讲”物理,忽视实验。“教师黑板上画实验、学生课下背实验”的现象并不少见。其实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它可以用来验证物理学规律,可以让学生对一些物理现象获得感性认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物理新课程改革倡导“科学探究”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始终保持着一颗好奇的心积极参与科学的亲身体验。这是一种愉快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获得了知识增长了才干,也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建立了基础。下面我举一个例子来对比一下传统的实验教学和新课改下的探究教学。如“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这个实验,以前我们教这一节内容时就是按要求先在黑板上写出实验的目的、器材、步骤、画电路图、实物图,然后教学生怎么连接电路,电流表要分别接在哪里,怎样才能获得多组的实验数据。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步骤都交待得清请楚楚。有时还须自己先演示一下,学生然后照葫芦画瓢,而条件不好的学校学生甚至连操作的机会都没有,就是老师演示一下。记一下结论就是了。学生们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的情况,哪里还有什么兴趣可言。要是采用探究的学习方式效果就大不一样了。首先教师会提出问题:“在串联电路中闭合电路后电流由电源的正极经用电器流向电源的负极。要想知道通过灯泡L1的电流,你认为电流表应放在何处”,这时学生们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有的认为要放在L1前面,有的认为要放在L1与L2之间,有的认为放在哪里都一样,从而引发学生们的讨论。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出要探究的问题——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再组织学生分析并论证、自我评估、交流得出结论。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长久地保留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要从日常生活入手
物理是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一门科学。如果上课前,教师针对所讲的内容,提出一些与其相关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知的问题,让同学思考,并试着解释原因,让学生感到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老师所提的这些问题,必须是学生似曾相识,但又不能说清楚的,这样才能达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刺激求知欲的目的。如在讲球面镜时,先提出这样的问题:(1)你是否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镜子?(2)一般的镜子为什么是平面的?(3)汽车上的观后镜为什么是凸的?(4)手电筒的聚光碗为什么是凹的?对于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答案,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答案的评讲引入凸凹面镜统称球面镜,它的成像规律是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从而引入新课。又如讲光的折射一节时,老师可以讲述渔民又鱼的经验:讲蒸发时可以提问:为什么游泳后从水中爬上岸会感到冷。对于这些知识,学生都比较熟悉,但不明白其中的原因。老师一提却点燃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满怀激情地投入本节课的学习。如果教师讲课时能将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考虑,从周围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中,通过分析、归纳与综合总结出相关的物理规律,学生就会感到具体、生动、自然。浅显易懂。同时如果能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观察到自然现象和疑问,不仅能使学生看到知识的作用,而且能感受到学习物理的无穷趣味,更有助于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要很好地运用与物理有关的历史事件、名人轶事或趣闻笑话
物理知识的很多内容都有相关的历史事件、名人轶事或趣闻笑话。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从中选出精彩部分用于教学,对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如讲相对运动时。可以通过讲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候,从脸旁抓住一颗飞行的德国的子弹;而飞行员却“安然无恙”的故事引入课题。学生听完故事之后会觉得很惊奇。强烈的好奇心促使学生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这时老师就要“趁热打铁”,给学生设疑。飞行员真有那么大的本事吗,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接着引入新课;要想知道其中的奥妙,我们就要学习有关物体相对运动的知识。
又如,在讲“浮力”一节时,先向学生讲述生动有趣的“王冠之谜”。介绍阿基米德在洗澡时突然悟到测定金王冠的方法。进而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这样开始新课,容易引人入胜,学生能较长时间带着浓厚的兴趣进行学习。
四、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有趣的现象可以激发学习的兴趣,有用的知识也可以产生学习的兴趣,但要使学习兴趣稳定、持久,还必须靠有效的学习,使学生经常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布卢姆指出,学习结果会影响学生的情感,学生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并达到规定的标准,在心理上会有一种满足感,受到积极的促动,那么他们会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还想继续学习下一个学习任务。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促动,增加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心,进而增加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针对问题的难易程度。叫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稍为简单一点的问题,可以叫那些成绩中下的学生来回答,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要让课堂回归自然。走进社会。形成课堂小社会
现实生活中,作为个体,师生应该是平等的,只有在互相平等的条件下,才更能激发学生潜能,发挥各自
专长;自然界的规律是生态平衡才能共同发展,学习也是如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讲多了,学生就讲少了;教师控制课堂多了,学生控制课堂就少了;教师的观点多,学生的观点就少了;教师课堂上居高临下,学生只能“俯首称臣”。新的课程要求师生能形成一种自然的和谐,学习的和谐,形成学习的共同体,教师要由传播者转化为促进者,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一改传统意义上的教和学关系。不断让位于师生的互教互学。在这一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个人知识也将被激活,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环境中,教师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们喜欢的。
六、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社会信息量日益增大,教学手段日趋现代化,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形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推广,为中学物理学科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过程的起点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在物理科的学习中学生由于无法理解一些抽象的理论,而对物理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阻碍了他们学习物理的情趣,但应用CAI技术就可以直观的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应用CAI能够实现抽象到具体的转变。比如,机械运动中的相对运动、回声测距、透镜成像等,对初中学生就很难接受也很难描绘清楚。就相对运动的内容我们即可应用计算机来演示空中加油的情景和等速救护的过程,配上声音的效果,让学生从声音、图像全方位的感受,如置身于其情景,直观地掌握该节的内容。2、应用CAI可以实现动静的相互转化。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物理现象出现的时间极短,当学生还没来得及看清时,该过程就已经结束,学生就理解不了其中的本质,给教学带来困难。如平抛运动我们就可以使用数码相机把其运动全过程拍下来,然后进行制作,利用计算机可反复操作,使学生认识其过程,同时还可以利用它的某一时刻的静止画面来解释它下落时的特点。教学中的难点就容易突破,省时方便。3、应用CAI能够实现从微观向宏观转移。由于条件限制,物理教学中有些物理的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演示,学生只能从理论上了解。像原子物理这部分内容,学生理解不深刻、记不住。我们可以应用多媒体的三维动画进行动态的模拟,如a粒子散射实验,可用多媒体计算机展现出整个实验过程,看过a粒子散射实验的动态模拟过程后,师生再共同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探索原子结构。这样,学生很容易记下a粒子散射实验装置、过程、现象,从而深刻理解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理论。
总之,只要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谈得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必须针对课堂教学内容,选用恰当的方法,才能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物理。